温尼科特讲给母亲的亲子养育课

文摘   2024-11-11 12:46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 “具微心理空间” ▻ 关注我们吧

婴儿的情感发展始于出生之刻。若要深入了解个体如何与他人互动,及其人格和生活轨迹的形成,必须考虑其生命最初几年、几个月甚至几天内发生的事件。在处理成年人的问题时,如婚姻,多数关注的是后期发展。

然而,在研究个体时,探究过去亦是理解当下,研究婴儿亦是理解成人。所谓的“性”情感和观念,早在幼年时期便已显现,远比前人所认为的要早,甚至贯穿于生命初始的所有人际关系中。

今天,我们将聆听英国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为母亲们讲授的亲子养育课程。

‍‍‍‍‍

婴幼儿与世界的紧密关联

婴儿的情感发展自出生之日起便已开始。要了解一个人与他人互动的方式,以及他的人格和人生的形成过程,我们必须关注他生命最初几年、几个月甚至几天的经历。在处理成人问题时,例如婚姻,主要关注的是后来的发展。


然而,在研究个人时,我们在探究过去的同时也在了解现在;在研究婴儿时也在探讨成人。被称为“性”的情感和思想在很小的年龄段便已显现,远早于老一辈的预期,甚至涵盖了生命最初的人际关系范畴。


观察健康的儿童在玩“扮家家酒”时,假扮父母的情景,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性确实渗入了游戏中,虽然通常不是直接呈现,但可以察觉到许多成年性行为的象征。


然而,此时我更关心的是,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些孩子在游戏中享受他们对父母的认同能力,这显然是通过大量观察实现的。


在游戏中,我们看到他们建立了一个家庭,料理家务,共同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甚至维持了一个体系,让游戏中的孩子能够发现和控制他们的自发性(因为如果完全放任孩子自由发挥,他们可能会被自己的冲动吓到)。这是健康的表现。


如果孩子能够这样一起玩耍,以后就不需要特意教他们如何建立家庭,因为他们已经理解了家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换句话说,如果孩子从未玩过“扮家家酒”,是否有可能教他们建立家庭?我认为可能性不大。


我们虽然高兴地看到孩子享受游戏,说明他们有能力认同家庭和父母,认同成熟的外表和些许责任感,但我们并不希望他们整天只玩这种游戏。确实,如果他们整天只玩这个,那将是一个警讯。


我们期望,下午玩这个游戏的孩子,到下午茶时间会变成贪吃的孩子,到睡觉时间又呼呼大睡的孩子,第二天早上还会变成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仍然是孩子。幸运的是,他们的真实家庭依然存在。

在真正的家庭环境中,儿童能够继续探索他们的自发性和独特性,自由地表达自己,仿佛在讲述一个越来越引人入胜的故事,连自己都未曾预料到这些精彩的创意从何而来。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会借助真实的父母进行情感体验,而在游戏中,他们会轮流扮演父母的角色。我们鼓励这种模拟家庭生活的游戏,并乐于看到其他角色扮演游戏的出现,如师生、医生与护士及病人、司机与乘客等。
显而易见,这些活动都是健康的。当孩子们发展到参与角色扮演游戏的阶段,说明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复杂的成长过程,尽管这些过程永远不会真正结束。如果孩子们需要一个可以认同的和谐家庭,那么在其成长初期,他们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家庭和可靠的情感环境,以便在自己的节奏中自然地成长和进步。
另外,父母并不需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所有细节,正如父母不需要掌握所有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也能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一样。父母必须富有想象力,理解到父母的爱不仅仅源自内心的自然本能,这也是孩子们绝对需要他们的原因之一。
为婴儿的心理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若母亲未能将新生儿视为拥有思想与情感的个体,婴儿的心理健康便无法获得稳固的基础,未来的人生中也难以培养出丰富而稳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并融入其中。

有些母亲担心自己承担的责任过于重大,因而逃避到教科书、规章和条条框框中。实际上,只有用心才能照顾好婴儿,仅凭理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投入情感才能真正做好。

尽管提供食物只是母亲让婴儿认识自己的方式之一,却具有重要意义。正如之前所述,若婴儿自生命初始便获得精心哺乳与无微不至的照料,便已超越任何哲学难题的答案:“那东西真的存在吗?还是仅仅是想象出来的?”

无论事物是真实还是虚幻,对婴儿而言并无差别,因为他找到了愿意为他提供幻觉的母亲。母亲持续不断的照顾缩短了个人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几乎融为一体。

因此,婴儿在大约九个月大时,便能够与外界事物建立良好关系。这种关系使他日后能够认出母亲,并且能够经受住各种挫折、复杂情境甚至分离。而那些被机械式、无感情喂养的婴儿,由于无人主动满足其需求,处境极其不利。

如果这样的婴儿还能幻想一个慈爱的母亲,那顶多也是理想中的人物。我们可以轻易找到这样的母亲,她们无法进入婴儿的世界,迫使婴儿必须进入她们的世界。

在肤浅的观察者看来,这样的婴儿或许看似发展良好,但直到青春期甚至更晚,他们才会发出抗议。然而,那时他们要么崩溃,要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相反地,那些积极且丰富地与婴儿互动的母亲,其婴儿将拥有与外界接触的坚实基础,并建立丰富的关系。这种母婴初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内含的强烈本能驱动。


在本能需求的框架内,婴儿与母亲通过本能生存的经验,使婴儿了解到本能体验和激动的想法是被允许的,不会破坏平静的关系、友谊和分享。


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断言,每个被细心哺育和照料的婴儿必然会发展出完全健康的心理。即使早期经历美好,这些经历所带来的益处也需要在时间的积淀中逐渐形成,才能促成未来的健全发展。同样,我们也不应武断地认为,每个在养育机构长大的婴儿,或由缺乏想象力且过于依赖他人判断的母亲抚养的婴儿,必然会陷入精神病或矫正机构。


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为了清晰表达,我们不得不对问题进行简化。


我们观察到,在令人满意的环境中出生的健康儿童,不仅善良,而且顺从。正常的儿童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看法。健康的婴儿通常在喂养方面存在相当的挑战。在排泄问题上,他们可能表现得顽固且任性。


他们也常常抗议和尖叫,甚至踢打母亲、拉扯她的头发,或尝试挖她的眼睛。然而,这些行为展现的是自然且真诚的情感冲动,时而拥抱,时而慷慨。这类儿童的母亲在经历这些后,往往能获得回报。


教科书似乎偏爱乖巧、顺从、干净的儿童,但这些品质只有在儿童随着时间成长,开始认同家庭生活中的父母,并自然发展出来时才有价值。


舆论常谈及所谓“适应不良”的儿童。事实上,儿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他们生命的初期和早期阶段,世界没有细致地回应他们的需求。如果婴儿过于乖巧听话,这其实并非好事。这意味着父母为了短暂的便利,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这个代价将不断累积。如果父母能承受,那就由他们承担;若无法承受,则需由社会来承担。

不可或缺的自然发展经验
我还想提一个准母亲会关心的问题,即母婴关系初期常见的挑战。在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日,医生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们不仅要承担一切责任,还需成为母亲信赖的对象。在这个阶段,没有什么比让母亲充分了解医生和护士更重要的了。
遗憾的是,我们很难找到既在生理健康、疾病及接生方面表现出色,又能深入理解母婴情感联系的医生。医生们需要学习的内容太多了,我们不能期望他们既是生理学的专家,又精通最新的母婴心理学。即使是再优秀的医生或护士,也有可能在无意间干扰到母婴之间初期的微妙互动。
母亲确实需要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他们提供的医疗环境,这使她得以安心。然而,在这个环境中,她需要能够找到小婴儿,也要让小婴儿能够找到她。她需要让这一切自然发生,而不必遵循书本上的任何规则。对于育儿,母亲们不必拘谨,因为你们才是专家,医生和护士只需从旁协助。
然而,我们目前观察到一种普遍的文化趋势,即远离直接接触、远离临床体验、远离所谓的粗俗,也就是裸露、自然和真实。同时也远离了真实生活中的接触和互动。
为小婴儿一生的情感生活奠定基础的方式还有另一种。我曾提到,从一开始,婴儿与母亲的关系中便融入了本能需求,而随之而来的强烈本能中包含了攻击成分,以及由挫折引发的恨意与愤怒。
在充满激情的爱的冲动中所蕴含的攻击成分,会让生命感受到威胁,因此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压抑。
最早期的原始冲动,情感上显得极度冷酷无情。在婴儿早期的进食冲动中,若有毁灭的成分,那是因为婴儿起初是无所顾忌的。我所探讨的是心理意念,而不仅仅是可见的生理过程。起初,婴儿被需求所淹没,然后逐渐以极缓慢的速度领悟到,在兴奋的哺乳体验中,受到攻击的是母亲极为脆弱的部分,而这位母亲在他兴奋与狂欢间的平静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在幻想中,兴奋的婴儿粗暴地攻击母亲的身体,即便我们看到的攻击其实十分轻微;随后,随着喂奶的进行,满足感随之而来,攻击暂时停止。丰富的幻想赋予每一个生理过程更多的意义,并随着婴儿的成长变得清晰而复杂。在婴儿的幻想中,母亲的身体被撕裂,这样他才能获取并吸收好的东西。
因此,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照顾他的母亲,在他攻击下存活,最后成为他温柔情感和罪恶感的对象,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甚至会关心她的福祉。由于母亲持续存在于婴儿的生活中,婴儿才有可能发展出天生的罪恶感。
这种罪恶感是唯一有价值的罪恶感,是补偿、重新创造和付出这些强烈欲望的主要来源。从无情的爱到侵略性的攻击,再到罪恶感、关心、悲伤,直至渴望弥补、修复与付出的欲望之间,存在着自然的发展顺序。这个发展过程对于婴儿期和童年初期是不可或缺的经验。
然而,除非有母亲或能够替代母亲角色的人陪伴婴儿经历这些阶段,使上述的各种心理成分得以整合,否则这些经验是无法实现的。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描述普通的好母亲为婴儿所做的一些事情。一般的好父母时常帮助孩子区分现实与幻想,他们无意识地进行这些行为,从不觉得有任何困难。母亲从丰富的幻想中帮婴儿挑出真实,可以说,她是在维持客观性。
在攻击行为方面,这一点尤为关键。母亲会保护自己,避免被婴儿咬伤,同时也会防止两岁的孩子用物品戳新生儿的头部。然而,她也能从行为相对规矩的孩子身上,察觉到潜在的强大毁灭性和攻击性意图,但她不会因此感到恐惧。
因为她明白,这些意图必然存在。当它们逐渐在孩子的游戏和梦境中显现时,她不会感到惊讶,甚至会主动提供与孩子心中自然浮现的主题相关的故事和绘本。她不仅不会试图遏制孩子产生摧毁的想法,还会让孩子天生的内疚感自由发展。
我们希望,当婴儿逐步成长时,天生的内疚感会自然显现,这是我们愿意等待的。毕竟,强行灌输道德观念只会让人感到厌烦。
成为母亲或父亲的过程,绝对是我们自我牺牲的时期。一个普通的好母亲无需提醒,就知道在这段时间内,绝不能让任何事情中断她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而这位母亲是否意识到,她自然而然地这么做,是在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奠定基础?而且,如果没有她一开始的悉心照料,孩子也无法发展出健康的心理。
摘录来自
妈妈的心灵课
(英)唐纳德·W.温尼科特著

---THE END---


具微心理空间
专注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亲子与教育、自我成长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