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脑们的大杀器来了——「回避型人格」了解一下

文摘   健康   2023-09-15 23:32   美国  

点击上方蓝字 “具微心理空间” ▻ 关注我们吧

讲真,咨询回避型人格问题的来访太多了,但是他们自己不是回避,是被回避了的……

被回避的人真那么多啊,每一个都哭的很惨

究竟为什么好端端的一个人,凡事都要回避呢,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回避型人格。‍‍

内容参考自:HANDBOOK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SM-5 PERSONALITY DISORDERS Assessment, Case Conceptualization, and Treatment Third Edition
Len Sperry, MD, PhD






















.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遁形说明书

每次说人格特征都要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内核,普通人也有各种招人烦的特质,因此,不是说只要回避就是障碍,绝大多数人,其实都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拥有着或强或弱的社会功能,维持着或好或坏的人际关系,没有进入「人格障碍」的范围。

那么一个正常的,人格特征偏回避的人是什么样子呢?恋爱脑们,见过么,那种干追追不上,但是还吊着你的那种,欲说还休,欲拒还迎,让你完全不能把握的情感关系,这样的一个人,你可能要怀疑,是不是有点回避型人格特征

这样的人通常循规蹈矩,喜欢按照自己的习惯,用重复的方式做事情,不喜欢冒险,一定要已知条件够充分才行。通常来说,这种人比较宅,或者喜欢自己出行。

回避型人格的敏感,就不用说了,听不了别人的comment,就别说拒绝了。一旦你通过了他的重重考验,进入了他的人际圈,你就发现,办什么事,这人都是小心谨慎、深思熟虑的,就觉得很不信任你。

爱你的话绝对不会说出口,克制到底,说出口就输了。

光最后这一点,就足以构成恋爱脑们的大杀器了。你哭是因为什么,还不是掏心掏肺了之后,回避型还是一脸苦相,拜拜不送。

但是呢,跟「障碍」比起来,普通的回避型人格,这都不算什么……

回避型人格障碍,回极大地夸大日常生活中的风险和困难,就是说,外界充满了危机那种,这样,就让他们恐惧人际关系,不和外界接触,很大一部分社交恐惧症就属于这一类,在社交中甚至产生躯体症状。

甚至无法回答别人的问话。

别说追不上了,你根本就没有机会认识他……

最能触发回避型人格「发病」事件是什么?

在行为、人际关系、认知和情感风格中,触发或激活回避型人格障碍(other & other, 2002)的典型情境、环境或事件是:“对密切人际关系和/或社交和公共形象的必要性面对。”。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遁形的具体方面

回避型人格的行为风格以慢性紧张和自我意识为特征。他们的行为和言语都受到了控制,显得焦虑和尴尬。他们也倾向于自我批评,贬低自己的成就,过分强调自己的缺点

在人际关系上,他们对拒绝很敏感。即使他们渴望被别人接受,他们也会和别人保持距离,在愿意“敞开心扉”之前,他们需要无条件的接纳。他们小心翼翼地“测试”他人,以确定谁可以信任并喜欢他们。

这类人的认知风格可以被描述为「高度警惕」,他们扫描周围环境,寻找潜在威胁或接受的线索。他们的思想经常被他们的过度敏感所分散。

他们的情感风格的特点是害羞和忧虑。因为他们很少能获得他人无条件的认可,他们经常经历悲伤、孤独和紧张。在压力增加的时候,他们会描述空虚和人格解体的感觉。

他们一般拖拖拥有消极的自我观,或者在积极和消极之间不停摇摆,所以他们表现出一种复合的专注和恐惧型依恋。他们的逃避是基于渴望被别人喜欢和接受,同时又害怕被拒绝和抛弃。忧虑依恋型在成年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中很常见(Lyddon & Sherry, 2001)。

最佳诊断标准。在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各种标准中,有一种标准被发现在诊断这种障碍时最有用,那就是:“避免涉及重大人际接触的职业活动,害怕批评、不赞成或拒绝。”

好好的人,怎么就回避了呢?

心理动力学案例概念化

害羞、羞耻和回避行为,这究竟是为啥呀?答案就是,用这些对尴尬、羞辱、拒绝和失败进行防御(Gabbard, 1990)。羞耻感和对暴露自我的恐惧是相互关联的。回避型人格的个体往往对自己的自我认知感到羞耻,比如虚弱、无法竞争、身体或精神上有缺陷、令人厌恶、无法控制身体功能(Wurmser, 1981)。

羞耻感是由童年早期许多不同的心理发展经历演变而来的。这些发展经验,加上避免紧张情况的体质倾向,往往在回避型患者暴露于对其非常重要的个人时被重新激活(Gabbard, 1994)。

也就是说,回避你是说明更在乎你喽?!!这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接受的逻辑啊。

心理动力学理论家将回避型人格的行为概念化为「因没有达到自我理想而感到羞耻」(Eskedal & Demetri, 2006)。这种糟糕的自我形象导致了许多他们的自我保护行为,包括将他人中立和积极的反应误读为消极的,限制社交体验以避免暴露自己的不足之处。

生物社会学个案概念化

这种人格障碍的病因和发展是生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人格特征的警觉性反映了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优势,自主觉醒阈值较低。这可能会让不相关的冲动侵入逻辑联想,削弱思维和记忆过程的控制和方向,导致与正常认知过程的标记界面。

研究表明,害羞的特征是基因-体质的起源,它需要特定的环境经历才能发展成一种全面的胆怯和回避模式。

父母和同伴群体的排斥是两种重要和普遍的环境影响。父母的拒绝似乎特别强烈和/或频繁。当同伴群体的排斥强化了父母的排斥时,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能力往往会受到严重侵蚀,并导致自我批评的态度。

结果,这些人限制自己的社会经历,对拒绝极度敏感,变得过度内省。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受到限制,他们的社会能力因此得不到发展,这往往会引起他人对他们的不社会行为的嘲笑。

由于他们的高度敏感和高度警惕,他们容易将轻微的拒绝解释为拒绝的主要指标。最后,由于过度的内省,他们被迫审视自己给自己造成的痛苦处境。结果呢,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他们不值得被别人接受。

认知行为个案概念化

根据Beck(2015)的观点,回避型人格的个体害怕开始一段关系,也害怕回应他人试图与他们建立联系的尝试,因为他们的主要信念是,他们会被拒绝。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拒绝是无法忍受的,所以他们会进行社交回避。

此外,他们会进行认知和情感上的回避,不去想那些会让他们感到焦虑的事情。由于他们对焦虑的容忍度较低,他们进一步分散了自己对负面认知的注意力。这些逃避模式的背后是适应不良的模式或长期以来对自我和他人的不正常信念。

他们倾向于认为自己在社会上不称职,在学术和职业上不称职。他们通常认为别人是挑剔的,有辱人格的,对他们不感兴趣的。关于自我的图式包括与众不同、不足、有缺陷和不讨人喜欢的主题。关于他人的图式包含漠不关心和拒绝的主题。

这些人很可能预测并解释拒绝完全是由他们的个人缺陷引起的。这种对被拒绝的预测会导致焦虑。最后,回避型个体没有内在的标准来积极地评价自己。因此,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感知。

他们倾向于将中性或积极的反应误读为消极,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拒绝敏感性和社会情感和认知回避。简而言之,他们持有消极的模式,这导致他们避免与他人互动。所谓眼不见心不烦。

他们还会避免做那些会让人不舒服的事情,避免思考那些会让人不安的事情。由于他们对不适的容忍度较低,当他们开始感到悲伤或焦虑时,他们会利用分心、找借口和合理化(Padesky & Beck, 2015)。

Turkat(1990)将这种障碍描述为主要基于焦虑,特征是对评价、拒绝和/或羞辱的胆怯和焦虑。他指出,这种障碍对行为干预非常敏感,特别是焦虑管理脱敏方法,这种方法的等级是基于对拒绝、批评和/或评价的恐惧。

人际视角个案概念化

根据Benjamin (2003a)的观点,被诊断为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其实也继续渴望社会接触和沟通。不幸的是,这些人在生命早期受到了父母无情的控制。家庭中存在的明显缺陷是造成极大尴尬和羞辱的原因,他们还会因为失败、个人的不完美或缺点而遭受家人的侮辱性的嘲笑。

成年后的结果是,回避型个体需要自己管理一个适当的印象,同时避免尴尬或羞辱的场合。通常,这种羞辱与排斥与放逐或拒绝有关。他们预期被拒绝,从而在社会上孤立自己。虽然他们渴望人际关系和社会接触,但他们很大程度上相信自己会被拒绝。

此外,尽管他们经历了来自家庭的拒绝和嘲笑,他们也内化了家庭是他们支持的来源的信念。因此,他们有强烈的家庭忠诚,同时也对外人怀有同样强烈的恐惧。简而言之,回避型个体对羞辱和拒绝表现出强烈的恐惧。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们在社交上退缩和克制自己,同时寻求爱和接纳。他们可以和少数通过他们严格的安全测试的人变得非常亲密。有时,他们会失去控制,愤怒地爆发。

---THE END---







具微心理空间
专注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亲子与教育、自我成长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