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边缘型人格障碍

文摘   2024-07-30 22:35   福建  

点击上方蓝字 “具微心理空间” ▻ 关注我们吧

假如你已经知道了边缘型人格障碍这个术语,那么你八成被这样的人格障碍者折磨过。如果你没听说过这个术语,但是正在被一个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密切关系人折磨,那么推荐你了解一下这个术语,否则边缘型人格者,他们的身边人,很容易因为他们而抑郁……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从医学定义上看,边缘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一种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稳定以及显著冲动的普遍模式;起始不晚于成年早期,主要表现为下列症状:
1.极力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来的被遗弃。
2.一种不稳定的、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以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之间的交替变动为特征。
3.身份紊乱:显著的持续而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觉。
4.至少在两个方面有潜在的自我损伤的冲动性(例如,消费、性行为、物质滥 用、 鲁莽驾驶、暴食)。
5.反复发生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威胁,或自残行为。
6.由于显著的心境反应所致的情感不稳定(例如,强烈的发作性的烦躁,易激 惹或 是焦虑,通常持续儿个小时,很少超过几天)。
7.慢性的空虚感。
8.不恰当的强烈愤怒或难以控制发怒(例如,经常发脾气,持续发怒,重复性斗殴)。
9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症状。



















.
支持诊断的有关特征

边缘型人格障碍个体可能会在目标即将实现时出现自我毁坏的模式(例如,毕业即将来临时辍学;在讨论治疗进行得如何好之后出现严重退行;当关系可以明确地继续进行时将它破坏)。
有些个体在应激下可以发展出精神病样症状(例如,幻觉、体像扭曲、牵连观念、临睡前的幻觉现象)。比起人际关系,该障碍个体可能对过渡性客体(例如,宠物或某种无生命的物件)感到更加安全。
该障碍个体,尤其是那些与抑郁障碍或物质滥用障碍共病的个体,可能因自杀而过早死亡。自虐行为或自杀未遂可能导致该障碍个体的躯体残疾。反复失业、教育中断、分居或离婚很普遍。
躯体和性虐待、忽视、敌意的冲突、早年父母丧失,在边缘型人格障碍个体的童年时期较常见。常见的共病障碍包括抑郁和双相障碍、物质使用障碍、进食障碍(特别是神经性贪食)、创伤性应激障碍以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也常与其他人格障碍共病。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平均患病率估计为1.6%,。在初级医疗服务环境中,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约为6%,在精神卫生门诊病人中约为10%,而在精神科住院病人中约为20%。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在老年人群中可能降低。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程
还是那句话,真有问题不能靠科普,要去看医生,本文只是提供一个参考。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程有相当大的变异性。最常见的模式为成年早期的慢性不稳定、伴有发作性的严重情感失控和冲动失控,以及对卫生和精神卫生资源的高使用率。
该障碍的损害和自杀的风险在青年时期最大.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弱。尽管强烈的情绪、冲动以及人际关系的强烈倾向通常是终生的,但参加治疗性干预的个体通常会在第一年里开始改善。
进入三四十岁,该障碍个体的大多数人都会在他们的人际关系和职业功能上获得更大的稳定性。来自精神卫生门诊对这些个体的随访研究表明,大约10年后,这些个体中的一半不再具有符合边缘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的行为模式。
风险与预后因素
遗传与生理因素:在边缘型人格障碍个体的一级血缘亲属中,该障碍比普通人要常见5倍。其家庭成员患有物质使用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抑郁或双相障碍的风险也有提高。
文化相关的诊断问题
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发现了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行为模式。在有身份认同困难的青少年中(特别是当伴有物质使用时),可能会暂时地表现出一些会被误以为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行为。
性别相关的诊断问题
边缘型人格障碍主要(大约75%)被诊断于女性。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鉴别诊断
抑郁与双相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常与抑郁或双相障碍共病,如果符合诊断标准,两者都可以被诊断。因为边缘型人格障碍跨界别的表现可能类似于抑郁或双相障碍的发作,如果没有记录在案的起病早、病程持久的行为模式,临床工作者应避免仅仅根据跨界别的表现而做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额外诊断。
其他人格障碍:由于具备一些共同特征,其他人格障碍可能会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相混淆。因此,根据典型特征来区分这些障碍很重要。
然而,如果个体除了符合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外,还符合别的一种或更多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那么所有的障碍都可以被诊断。尽管表演型人格障碍也具有寻求注意、操纵性行为及急速变换的情绪,但边缘型人格障碍可以经由自我损害、亲密关系的愤怒式破裂,以及慢性的空虚和孤独感来与之区分。
边缘型人格障碍个体和分裂型人格障碍个体可能都会出现偏执性的观念或错觉,但在边缘型人格障碍个体中,这些症状更加短暂、更具有人际反应性、对外在环境变化的反应性更高。
尽管偏执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也会对微小刺激报以愤怒的反应,但相对稳定的自我形象,以及相对缺少自我损害性、冲动性及遭遗弃的顾虑等特征,可以把这些障碍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相区分。
尽管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都有操纵性行为的特征,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个体是通过操纵去获得利益、权力或其他物质满足;而边缘型人格障碍个体的目标则在于获得照料者的关心。
依赖型人格障碍个体和边缘型人格障碍个体都有害怕遭遗弃的特点;然而,边缘型人格障碍个体对遗弃的反应是情感上的空虚、愤怒和强烈的要求;而依赖型人格障碍个体的反应则是加剧的讨好、顺从,并急于寻找替代性的关系以获得照顾和支持。
边缘型人格障碍可以进一步经由典型的不稳定和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与依赖型人格障碍相区别。







END






具微心理空间
专注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亲子与教育、自我成长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