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集锦11 | 今年“受众”话题案例总结:从用户身份的蜕变到主体价值的质疑

教育   2024-10-30 17:02   宁夏  


作者 | 长风

编辑 | 雨上

25起航班公益带读:后台回复“起航班”免费参与!

25拖鞋哥新传考研QQ群:947374650




“受众”这一概念诞生于传统媒体时期,受众是媒体传播内容的接受者,是笼统、模糊且无力反抗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哥伦比亚学派学者对受众的认识经历了“一击即倒的靶子”到“顽固的石头”再到“能动的主体”等一系列转变,尤其是互联网出现之后,在技术赋权的背景之下,“受众”实现了“用户”身份的华丽蜕变。


受众拥有了生产、传播内容的自由,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谣言、网络暴力等乱象,网络匿名性与把关的缺失更是助长自媒体无底线博眼球、蹭流量的行为,当下亟需政府、平台等管理者重拳出击,打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


另外,随着AIGC技术的应用普及,机器是否可以作为权利主体和伦理主体、人类如何与机器和谐共处等问题亟待解决。千万年来,作为主体的人类该何去何从是当下受众/用户研究的重点。


PART01
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案例详情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较2023年12月增长742万人,以10-19岁青少年和“银发族”为主,互联网普及率达78.0%。


案例分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是我们在论述题中常用的数据案例。一方面,78%的互联网普及率可以体现当下网络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移动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这从侧面反映了“数字鸿沟”仍然存在,我国还有22%的人口没有接入互联网,还没有完成“受众”到“用户”身份的转变。


此外,青少年和老年群体正成为互联网新用户的主要力量,管理者需要做好应对未成年人保护、代际数字鸿沟、老年群体信息诈骗等风险挑战的准备。

相关关键词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字鸿沟

PART02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


案例详情



今年7月,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签发“网号”“网证”的措施引发网友讨论。“网号”是指与自然人身份信息一一对应,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网证,是指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公众可自愿向公共服务平台申领网号、网证。


案例分析


签发网号网证这一举措,一方面,用网号替代公民真实身份信息在平台进行注册和登录,在互联网空间网号就是另一种“身份证”,这意味着公众无需向平台提供真实个人隐私信息,可以有效减少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保护身份信息安全。


而且相比于手机号认证这种间接实名的方式,网号网证这种直接实名的方式能够更为有效抵制网络暴力和电信诈骗等违反行为。


另一方面,也有网友担心,这种强实名方式如果强制执行,意味着公民的身份信息全部被收集到某一机构或部门,由机构或部门统一签发网证,同样也面临权力滥用导致隐私泄露的风险,而且在虚拟空间表达的自由会因为实名制进一步被限制。对此,还需要有关部门充分考虑和平衡各方利益,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和公民权利的保护。


相关关键词


网号网证、隐私保护、信息安全

PART03
猫meme表情包走红


案例详情



猫meme表情包在社交网站上爆火,各种猫猫动态表情包代指故事发生的情境和故事角色的情绪,由博主自身的故事内容将这些猫meme串联起来,形成一个vlog,在各种视频平台上发布。一个又一个猫meme表情包被不同的用户重新组装用来表述自身独特的经历和故事,在技术赋权之下,用户作为内容创作主体正在描绘出一副崭新的媒介文化画卷。

案例分析


这些猫meme表情包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可以被统称为米姆(meme),也称模因、迷因,最早由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提出,他指出“米姆”是“一个能传达‘文化传播单位’的概念的名词。


米姆的独特之初在于这是一个最小的传播单位,用户可以在此基础上随意发挥创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这里自由创作的用户就是费斯克笔下的“文化偷猎者”;而且米姆的传播往往是圈层性的,只有圈层内部的人能够解码出内涵,在这样一种内部编码与解码的仪式互动中,群体内部达成情感共识。


相关关键词


米姆、猫meme、文化偷猎

PART04
在线表格中的群体抵抗与救赎


案例详情



今年春天,两张在线互助表格先后在社交媒体圈内引发网友讨论。一张是名为“工友互助表”的线上表单,里面总结了各个公司打工人对自己公司和职场的吐槽,解开了行业的“遮羞布”;一张是名为“看了马上能有复试通知”的在线文档,各大高校的文学考研生汇聚在此,总结了各自报考学校的调剂、避雷信息和考研面试经验等等,面对残酷的升学制度和严峻的就业环境,考研生借助在线表格抱团取暖,迎接这个春天。


案例分析

文化研究学派学者费斯克提出的“快感理论”认为,大众是自由的游牧者,可以从生产式文本中进行新的解读和创作,他们可以在解码和重新编码的过程中产生抵抗权力集团的快感,完成反抗。


在线表格的实时性和协作性为群体汇聚和内容创作提供了空间,群体因为共同的身份和关注点汇聚到一起,在符号生产和内容创作中表达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不满,生成反抗权力上位者的快感,实现情绪的狂欢,进而完成抵抗。


相关关键词


在线表格、快感理论、意义抵抗

PART05
“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


案例详情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中央网信办自2024年4月23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本次专项行动重点聚焦“自媒体”无底线造热点蹭热点,制造以假乱真、虚实混杂的“信息陷阱”等突出问题,营造天朗气清网络空间。


案例分析


互联网平台算法助推之下,“流量至上”成为内容生产传播的新法则,网络空间匿名性和把关滞后的特点为自媒体无底线追逐流量提供了前提条件,他们不择手段蹭炒社会热点、以偏概全迎合公众刻板印象、自导自演造假扰乱公众认知等等,造成严重舆论后果和社会影响。


治理自媒体乱象,需要压紧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从严处置违背公序良俗制造人设的“自媒体”账号,加强“自媒体”账号全流程管理,还要健全流量管理规则,提升高热信息审核标准,阻断无底线博流量信息传播。

相关关键词


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平台主体责任


PART06
“AI复活逝者”争议


案例详情



今年清明节前后,AI复活逝世亲人这项技术引发争议。一部分人认为,“AI复活”技术非常逼真,借助这项技术可以缓解人们对于逝世亲人的思念,也是表达怀念的一种方式;另一部分人认为,在网络上传逝者照片并“复活”存在逝者隐私泄露的风险,并且死者不可复生,这种复活是对逝者的不尊重,违背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


比如,有网友私自使用AI技术“复活”去世男明星就被逝者的父亲要求下架视频。这项“AI复活”技术法律与伦理的边界还需要管理者进一步明确和探讨。


案例分析


关于这项“AI复活技术”的讨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作为“逝者”的用户的讨论。作为数字原住民的我们,当肉身死亡后,我们使用媒体的数据、痕迹仍然存在,作为“数字幽灵”的我们该如何保障自身权益。平台擅自消除逝者的账号信息、泄露逝者隐私、擅自复活逝者等等,数字化死亡被冒犯是伦理问题,也是法律问题。


相信未来,随着技术、社会的进步,人们关于死亡、隐私、复活等话题的了解也会逐渐深入,相关法律与伦理规范会更加完善。但现在,我们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关怀一切人和一切人生,从生到死,从实到虚”[2]。


相关关键词


AI复活、隐私保护、伦理关怀

PART07
和DAN谈恋爱


案例详情



今年,一则博主分享的其与DAN(Do Anything Now)的对话走红社交网络。在博主发布的一系列视频中,人们发现DAN越来越像一个活生生的人,DAN与博主的关系更像是亲密的恋人,DAN可以记住博主的生日、会给她起昵称、会适应不同情境的亲密对话......视频走红的同时也人们也开始认真思考人与机器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否有存在的可能,这种亲密关系会对人类造成什么影响。


案例分析


人与机器谈恋爱的确可以让人类获得情感的满足,作为使用者,我们可以随时唤出DAN,向TA倾诉,可以改写DAN的名字、性格和表达习惯,让DAN能够尽可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不过,“人机之恋”仍然存在争议。


学者彭兰曾在论文中表达过对这种交往方式的担忧,在“人机交流”中人是主导者,可以随意停止、切换话题,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原则会对重视尊重与理解的传统“人际交流”伦理造成挑战。


另外,这种人机之恋注定是一种没有结果的恋爱,用户只能在与DAN的线上沟通时产生愉悦,当DAN被清除数据、用户回到现实世界反而会陷入更严重的“群体性孤独”。


相关关键词


人机之恋、群体性孤独


PART08
百度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萝卜快跑”


案例详情



百度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萝卜快跑”并逐渐开始规模化,这一措施引发了人们关于人机代替关系的讨论。据统计,截至2024年4月,萝卜快跑累计提供600万单服务,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其在北京、武汉、重庆、深圳等城市的快速扩张引发了人们对AI取代网约车和出租车岗位的担忧。


案例分析


每次技术的变革都会引发人们对于自身价值的反思,珍妮机出现之初,手工工场的工人开始担心自己会失业;chatGPT出现之初,人们也产生了对自身主体性的质疑;如今自动驾驶的出现,人们再一次开始担忧自身被取代的问题。种种事实已经证明,机器并不会取代人,人机之间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此长彼不消”的关系。


面对价值危机,人类应该做的是挖掘自身的人文优势价值,比如网约车司机亲近的服务态度、熟练的城市路线记忆、面对突发事件的灵活应对能力等等,这是机器所不具备的,也是人类能够从技术千百年变迁中主宰沉浮的根本所在。


相关关键词


人机关系、AI岗位替代



本章节总结了今年有关受众/用户话题讨论的案例,《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当下“受众”群体仍然存在,“用户”并没有完全取代“受众”;技术赋权之下,用户的确拥有了更多表达和传播的自由,作为“文化偷猎者”,不同爱好、不同倾向的用户群体创造出了独特且多样的内容,为社会呈现了一副五彩斑斓的媒介文化图景;这种自由带来的谣言、网络暴力等一系列媒介乱象正亟待解决;此外,作为新技术使用者的用户正在面临AI技术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传统法律法律和伦理道德需要更新与重塑。



参考文章

[1]法治时报《整治“无底线博流量”,官方出手!》

[2]李丹,杜骏飞.我虚拟,故我在(2):数字化死亡[J].现代出版,2023(06):41-56.




往期回顾


新传案例库01|“舆论引导”近两年的重点案例都在这里!

新传案例库02|今年“舆论监督”最有可能用的案例来啦!

新传案例库03|最新反转新闻案例详解

新传案例库04 | 一文速览最新火热的智媒技术案例

新传案例库05|媒介与社会发展案例

新传案例库06|媒体融合战略实施十周年!最新最全最经典的案例解读来啦~

新传案例库07|互联网治理案例解读来啦~

新传案例库08|互联网治理案例解读来啦~

案例集锦08 | 互联网治理案例(下):算法治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网络直播……

案例集锦09 | News Will Never Die!一篇搞定本年度新闻专业主义案例总结!

案例集锦10 | 亚文化热门考点及案例分析,一文掌握



END




25拖鞋哥答题班上线

28讲专题讲解+14讲答题技巧课+3次总结复盘课

14次大作业1V1精批+15次小作业1V1精批

赠送热点课、模拟考、划重点、广告公关批改

后期冲刺报名这一个课程就够了


两人拼团报名,各减200元!

只需要3800元!



25拖鞋哥实务班上线

144课时,42次作业精批

专门拯救实务零基础的你

拼团报名立减100元,只需要2399元

扫码即可报名

⬇️



“实务班+答题班”超值半程套餐

实务班原价2499元,拼团优惠价2399元 

答题班原价4000元,拼团优惠价3800元 

两个班连报可立减400元

套餐价5799元! 

另赠送真题解析+专题笔记+两门课程

欢迎扫码咨询课程顾问


25全程班上线!

五大板块,涵盖新传考研全阶段

原价8500元,现在限时优惠价7299

点击下图了解课程详情

⬇️


鞋厂24级最新喜报出炉

点击图片查看喜报详情

明年的上岸锦鲤就是你



喜欢文章记得一键三连~

拖鞋哥新传考研
“技术流”新闻传播学考研公号,为你解读考研过程的点点滴滴,用一种纯粹“技术流”的视角,还原考研真相。新浪微博:@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