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凉似贵人,招请不能致。
及来不待招,又似故人至。
颇怪今年秋,未挟雨张势。
但凭半夜风,隔日如判世。
劳生惯起早,警寒更无寐。
小女解曲肱,朝凉供酣睡。
一叹朝徒凉,莫与我侪事。
昔者少年时,悲秋不自由。
秋至亦何悲,年少故善愁。
今我年匪少,悲大不为秋。
丈夫有怀抱,节序焉足尤。
况此纷华地,秋味岂相投。
秋声所不至,隘巷倚危楼。
楼高了无补,问天总悠悠。
勿喜暑全收,反忧假过半。
妇不阻我行,而意亦多恋。
所愿闭门居,无事饱吃饭。
惯与伴小茶,儿戏浑忘倦。
鼠猫共跳踉,牛马随呼唤。
自笑一世豪,狎为稚子玩。
固胜冯敬通,顾弄仍衔怨。
性本爱朋侣,畏热罕诣人。
褦襶程所嘲,剥啄韩亦嗔。
好我二三子,相望不得亲。
徐郭擅词翰,陈髯亦轶群。
近邻喜冒郎,璠也洵鲁璠。
折简酬新凉,若碗共论文。
《杂书》作者钱锺书先生,作于1939年,收入钱锺书集《槐聚诗存》。
钱锺书,字默存,生于1910年,父亲钱基博老先生是清末民初著名文史学家,母亲王氏是近代通俗小说家王西神之妹。伯父钱基成无子,钱锺书出生后过继于伯父名下,由伯父抚养。
1920年(十岁),考入无锡东林小学,同年伯父去世,改由父亲抚养;1923年(13岁)考入美国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1929年(19岁)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因中英文成绩特优,被破格录取;1933年(23岁)在上海光华大学任外文系讲师;1935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金额混,同船赴英);1937年毕业后入法国巴黎大学进修,女儿钱媛出生。
1938年秋,钱锺书与杨绛乘法国邮船Athos II回国,钱锺书在香港上岸转道至西南联大任教,杨绛携女乘船回上海。
1936年至1939年,欧洲和中国均战云密布。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国内形势严峻;1939年3月,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9月进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1939年夏暑假,钱锺书先生自任教的昆明西南交大回上海探亲(“小女解曲肱,朝凉供酣睡。”)。期间,西南联大外语系主任叶公超先生赴美途径上海约钱锺书暑假后回西南联大继续任教,“勿喜暑全收,反忧假过半”,后不了了之,之后随其父钱基博老先生赴蓝田国立示范学院(在湖南,并非陕西蓝田)任英文系主任。其实钱锺书先生本人更倾向于回西南联大任教,奈何父亲年长邀其至蓝田师院,父命难违,再加上叶公超邀约不了了之,只得随父去蓝天师院(杨绛在《杂忆与杂写》中有文《钱锺书离开西南联大的实情》曾对此进行了回忆),妻女留在上海,故有感慨“一叹朝徒凉,莫与我侪事。”
钱锺书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当时欧洲及中国战况——国乱、家忙、业难,在这个暑期,生出第二节“昔者少年时,……,问天总悠悠”的感慨。“秋味岂相投”,上应第一节,又与第四节末句“新凉”相衬,感慨中虽有无奈,但“丈夫有怀抱,节序焉足尤”,仍需“劳生惯起早,警寒更无寐”,也正是这个暑期,开启了《谈艺录》和《围城》撰写之始。正是:楼高无补天悠悠,谈艺围城始化舟。
第三节中“所愿闭门居,无事饱吃饭。惯与伴小茶,儿戏浑忘倦。鼠猫共跳踉,牛马随呼唤。自笑一世豪,狎为稚子玩。”,忽然宕开,大段描述归家与稚子、家人团聚景象,虽停西南交大执教归乡,但“仍衔怨。”
冯敬通,即后汉冯衍(字敬通),冯衍罢官归乡典出《后汉书.冯衍传》,后汉冯衍因光武帝惩办西京外戚家中的说客、食客,遭受牵连,自动入狱请罪。因诏赦方始出狱。从此冯衍回归故里,闭门不出。通过该典故,钱锺书在西南联大母校与蓝田师院父命之间两难又不得不选的无奈。
第四节:第一句,写自己性情。
第二句连用两个典故:
褦襶nàidài,最早出现在三国时魏国学者程晓《嘲热客》中,诗中描述了“褦襶子”的行为,后来褦襶一词便引申为“愚蠢不懂事”“劳碌奔波”之义,常用来形容衣着不整、生活拮据等情境;剥啄,叩击、敲打,“韩”为隋朝统一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韩擒虎,1939年夏秋之际,国内战争阴霾笼罩,各地生活拮据,钱锺书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犹疑不定,生活拮据,嗔怪自己没有韩擒虎统的本事。
第三句写好在自己也有二三好友,更有兼情人、妻子、朋友于一身的杨绛先生(钱锺书晚年感慨)。
第四句:“徐郭擅词翰,陈髯亦轶群”。
徐为东汉名士徐稺(97-168),字孺子,豫章南昌县人。王勃《滕王阁序》也曾提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徐稺拜入江夏大儒黄琼(字世英)门下求学。官府多次辟召黄琼,黄屡托病不从,后终任要职。徐稺为此与黄琼绝交,隐于南昌。黄琼向朝廷举荐徐稺,徐不就。汉延熹七年(164年),黄琼去世,归葬故里。徐稺“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奠,哭毕而去,不告姓名”。并挥笔写就:“公子公孙字世英,天然忠孝无标榜。虽曾被褐魏郡平,云仍济济咸三卿。”黄琼位极人臣时,徐稺唯恐避之不及;当师长魂归九泉后,却不远数百里前往吊唁。
郭泰(字林宗)“介休三贤”之一,东汉末年名士,素与徐稺有交往。得知徐稺吊唁黄琼,郭泰等人叫能言善辩的茅容追上去款待。徐稺要茅容转告道:“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徐稺得知郭母去世,不辞千里前往凭吊,“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人觉得怪异,不解其意。郭泰感慨说:“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徐、郭交往衍生佳话,有联曰:“有客来临徐孺子,无才深愧郭林宗。”明末清初顾炎武在《久留燕子矶院中有感而作》中写道:“野宿从晨钓,山居傍夕烽。相逢徐孺子,多谢郭林宗。”
从徐郭过往来看,此典的运用,钱先生离开西南联大恐怕并非只父命不可违那么简单,杨绛先生《杂忆与杂写》中关于离开西南联大的回忆,很可能没深入写,或者钱先生有些事情担心家人担忧,也可能未全部告知杨先生。
“陈髯亦轶群”,当出自宋代诗人苏籀《送苏念八郎下第西归梁益》颈联“吾髯轩轶登楼赋,汝器切磨清庙瑚。”侧面写自己志趣不输古人。
第五句:“近邻喜冒郎,璠也洵鲁璠。”
“冒郎”,即冒效鲁,1909-1988,字景璠,又名孝鲁,别号叔子,江苏如皋人,诗人和翻译家,精通俄语,还擅长英文和法文,明末清初“四公子”之一冒辟疆后人,民国著名大儒冒广生(字鹤亭)三子。
钱锺书夫妇1938年法国归途中,遇冒效鲁,两人谈诗,成为挚友,并启发了《谈艺录》(见《谈艺录》第一页,或见周振甫 冀勤 编《钱锺书<谈艺录>读本》第一篇《钱先生的“擘肌分理”》),这一句,当为后两人多有交往,仅《聚槐诗存》中就有多篇诗与之往来。
“洵“,确实,这里采用了诙谐幽默的方式,将友人冒效鲁及字嵌入句中,显出钱先生的”淘“与”痴“,杨绛先生曾云:“我最大的功劳是保住了钱锺书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
末句:“折简酬新凉,若碗共论文。”为全诗作结。
钱锺书对宋诗颇有兴趣,通过《谈艺录》(1939年刚刚开始写,1958年6月上海开明书店印行)也能看出其对宋诗的重视。另外1958年9月出版的《宋诗选注》也选了南宋诗人徐玑的《新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7月,第249页):“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此诗为七绝,前两句工笔绘景,后两句寄情于景,描绘了一幅初秋清晨的风景图,清新、明快,仿佛置身其中。钱锺书借用徐玑的新凉,描绘自身初秋清晨风景,到这里,块垒已浇灭,故宛若论文,是为杂书。
1939-1948年,这个时间段,对于钱锺书与杨绛两位先生的学者生涯影响特别大,此诗写于1939年,第一三节呼应,第二四节又相呼应,同时第四节作为整体转结,整首诗: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砥砺前行,默默存航,为这段重要生涯的开端作序,也为后续两位先生解放后的处事风格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解钱先生的诗,钱先生学贯中西,引经用典,信手沾来,解析难度较大,为了节约篇幅,钱先生1939年前的基本经历大都一带而过,暂时写这么多,后续可能会进一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