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01.注释
西田:指园田居西边的田地。这块田可能是渊明在山中新开辟的,即《和刘柴桑》中所述“新畴复应畲”的“新畴”。
道:正道,常理。这里的“道”与老、庄的“道”无涉。
端:首。
是:此,指衣食。
业:指农事。
功:用力之结果,收成。
微勤:很少的体力劳作。这是从天地不欺人的角度讲的。人只要化费很少的劳力,天地就会给人一份不少的收获。
禾:李本、陶本作耒,曾本、逯本作禾,从后者。
饶:多。
难nán:艰辛。
四体:四肢。《论语·微子篇》:“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庶:庶几、大体上。
干:侵犯。
盥guàn:洗手。
濯zhuó:洗,指濯足。
斗:酒器,斗酒即杯酒。
襟jīn:《说文解字》:交衽rèn也。交衽:徐灝《说文段注笺》:“衣前䘳内外相交,故谓之交衽。”李本、苏写本和陶本、焦本作襟;曾本、逯本作禁;曾本并云,一作劬,又作矜,又作襟。
沮溺:长沮jù、桀溺jié nì。长沮、桀溺,均为传说中春秋时隐士。《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02.译文
人生本应皈依正道,
衣与食是生存的根源。
怎能连这样的事都不理会,
却可以求得自我心安?
开春后抓紧做日常农活,
这一年的收成还颇可观。
早晨下田参加一些轻微劳动,
日落时背负着稻捆归还。
山中田里多有霜露,
气候也比山下早寒。
种田人家难道不辛苦?
无法摆脱这样的艰难!
四肢确实非常疲乏,
却没有意外的灾祸纠缠。
洗净手脚在屋檐下休息,
喝一杯酒散散寒气,舒展容颜。
远古时长沮、桀溺的心怀,
千载下却与我息息相关。
但愿能够长久如此,
亲身耕作,也自心甘。
03.简析
本诗作于义熙六年(410),陶渊明四十六岁。
诗人参加了种植早稻的全过程。秋收后,既郑重又愉悦地写下了本诗。
诗从对务农的认识开篇;再总提岁功,点出秋获,接着写农作的辛苦,再转写避禄就耕的乐之所在,最后表示志耕不渝。渊明的躬耕思想与实践,以本篇反映得最为全面而典型。
收获而喜,竟全篇无一“喜”字,此颇耐人寻味。这是对务农的朴实认识所致,种之获之难“归有道”;或是田家多苦,苦尽不一定甘来。故此不书一“喜”字。在技法上,以转势避平直,“孰是” 一转,“田家”又一转,“庶无”再转,“非所叹”反转作结。
04.作者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有《陶渊明集》。
05.备注
选自《陶渊明集全译》,陶潜 著,郭维森 包景诚 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9,注释略有调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