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简述怀柔区内的古墓及墓主

文摘   2024-06-21 11:50   北京  
众所周知,遗存于今世的古代坟冢茔墓,或多或少都蕴含着历史文化。就京北怀柔地区的二三十处古墓而言,其文史、文物价值虽比不过那些帝陵巨丘,但也能反映出一个地区、某个时代的人文社情。
例如:
▲ 1960年2月10日至25日,在怀柔城西北今湖光南街路南,发现的九座汉墓中出土的汉代隶书《东汉五曹墓志砖》就有:“吾阳成北千无不为孝廉,河东公府椽史五曹治”,十九字铭文。
至今,有关这则铭文的内容专家们虽有不同解读,但铭文中,关于东汉时期这位河东郡孝廉“河东公”,在今怀柔地为官去世后葬在为官之地是无疑的。【链接】怀柔城北一块砖,存世超过两千年,汉隶铭文十九字,似指附近渔阳城
▲ 1963年3月,今怀柔北房镇梨园庄渔阳县旧址东南约三公里、郑家庄村南、围里村北,出土了渔阳县令傅隆显石质墓志一合,并墓志砖两块。
其铭文为:“大齐武平二年,岁次辛卯十一月乙巳朔十六日庚申,渔阳郡功曹,二代郡正,解褐平北将军,幽州治中、土垠、雍奴、路、渔阳四县令傅隆显铭”。从傅隆显墓志铭可以看出,墓主既有军旅之任,也是行政官员,由此可见古代的郡县基本是军政合一建制。墓志所反映的齐武平年,正是北齐存在期间最混乱的阶段。外有与北周的战争,内有诛杀将臣之乱。
北齐武平八年(577),被北周所灭。北周代北齐之后,周武帝建德七年,设幽州总管,治所在蓟城,领燕、范阳、渔阳三郡。渔阳郡治仍在“潞”,领潞、雍奴、无终三县,渔阳县则不在其内。此时的渔阳县应属北周幽州总管府所辖。【链接】近日面世的疑似80年代出土于北房镇域的“渔阳砖铭”,基本可与此前的“渔阳县令傅隆显铭”共证北魏北齐时的渔阳县治仍在怀柔梨园庄附近

▲  宰相肖拜住墓,位于怀柔城区东北7公里,北房镇宰相庄村北0.5公里。肖拜住,元代人,原为契丹石抹氏,父名哈拉帖木儿,官至檀州(密云)知州。
其父死后,肖拜住接任,后历任礼部郎中、大都路总管府事、中山知府、户部尚书,元延三年进中书平章政事(副宰相),授银青荣禄大夫。元英宗至治元年,右丞相铁木迭儿怨肖拜住在省中“牵制其为”,借太后旨杀肖拜住,“并籍其家,暴尸三日”,其后乡里吴仲收敛掩埋。
元泰定元年,也孙铁木儿继位,为肖平反昭雪,建坟,追封蓟国公,谥忠愍。原墓有牌坊、石碑,神道旁有石人、石兽若干。现墓已废。
今存"大元银青荣禄大夫口柱国蓟国公谥忠愍石抹公神道碑铭"残碑4块,残损石翁仲1块,石虎1对,石羊3只”。现存的萧拜住神道残碑铭有:“大元银青荣禄大夫功臣太保上柱国蓟国公谥忠愍石抹氏神道碑铭”28个篆字。【链接】怀柔古村宰相庄纪事之一

▲ 明永乐六年世袭成国公朱勇在怀柔北宅村西北营建了以朱能为核心,规模宏大的王公家族陵园。至今已有600年历史。如今陵园虽已毁弃,但遗址尚存,残碑仍在。
由于朱能家族陵园规模大,且与明朝十三座帝陵同期建造,数十年来,人们便以“小十三陵”称之。【链接】怀柔北宅村朱能家族陵墓,有600年历史,陵园规模很大,于今遗址尚存。人们称其“小十三陵”,是因与明十三陵同期建造,且与明帝陵有着诸多联系所致。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NBw5XtideOcKLAVzR26EA
▲ 明涞国公孙镗墓在怀柔红螺山前,卢庄村南。孙镗,字振远,明代东胜州人。袭济宁卫指挥同知。明景帝破格提升为都督佥事,典三千营。景泰三年(1452年)冬任副总兵,协助郭登镇守大同。因助英宗复辟,立夺门之功封怀宁伯。
天顺初年,平曹吉祥之叛再立首功,进爵世侯。成化七年卒,赠涞国公,谥武敏。孙镗之父孙林追封怀宁伯,迁葬墓在红螺山前。
▲ 《康熙顺天府志》:武定侯郭英墓在怀柔红螺山前。郭英,明初将领,其祖先为巨野县城内郭街人,后迁到濠州。怀柔郭英墓亦为迁葬墓。
据墓志碑,明武定侯郭铉家族墓,在红螺山前,红螺寺西侧;据怀柔旧志:“明武定侯郭勋墓在红螺镇村”。
郭勋是郭良的儿子,郭良之父郭珍本应该袭爵,结果被堂兄郭玹运作袭爵成功。从此,珍、玹两支为袭爵而产生的矛盾几乎你死我活。
郭铉的伯祖父郭兴、祖父郭英皆是元末随朱元璋起兵之重臣。明国建立后,封郭兴巩昌侯,后赠陕国公;封郭英武定侯,后赠营国公。
明仁宗洪熙十一月,郭玹袭祖父郭英武定侯爵。正统十二年七月暴病卒于宣府,九月葬于怀柔红螺山先妣太夫人徐氏墓侧。
据明史自料可知,作为明代与皇室以及徐达等重臣有着姻戚关系的郭氏家族极不和谐。
据海淀郭守乾、怀柔郭玹墓志。郭玹、郭守乾,均為開國功臣武定侯郭英之後。
《明史·郭英傳》称:郭玹為郭英之孫,郭銘之子。因郭銘之女為仁宗貴妃,所以故郭玹率先承袭了武定侯爵。但郭英另一子郭镇尚永嘉公主,成了驸马。因而永嘉公主一直希望以自己的儿子郭珍袭爵。兩家争鬥激烈,矛盾極大。
怀柔红螺山郭玹墓誌记载郭玹“以暴疾卒於宣府之鎮所”极有故事。应该与“袭爵”事有關。郭玹死后。其子郭聰与郭珍争袭爵位,朝廷只能暂停承袭。直到天顺元年,才以郭珍之子郭昌袭爵。
而海淀墓碑上的郭守乾,就是郭昌曾孫。《明史·郭英传》説:“守乾嗣侯,傳至曾孫培民。崇禎末,死於賊”。据此,明代勋臣郭氏家族和北宅朱能家族一样,都与朱明王朝相始终。

▲怀柔桥梓镇沙峪口明代将领王彧墓。明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王彧,曾为蓟镇第三任总兵官王彧在《明史》中虽未立传,但出土于怀柔沙峪口的墓志却概括地记载了他的一生以及家族情况。墓志中出现的“顺天府昌平縣安仁里沙峪之原”是怀柔村镇人文地理的重要信息。

▲ 王斌墓,地处怀柔新王峪村北丘陵坡台。明初王斌之子王璘营墓时,这里还没有“王家峪”、“上下王峪”等地名。涉及此地时明隆庆昌平州志仅记有“日照院”未记“沙峪口村”,地名。至“王斌墓志”即有“日照院”也有“沙峪口村”。
如今,关于涉及王通的碑文,无论是怀柔正规史志还是村志网文,都断句为:“其子通代役事发,广西南宁公代为骑士。”实际应是:“其子通代役,因事,发广西南宁”,也就是最初是王斌的哥哥王通承袭了父亲王普才的“骁骑尉”衔,可王通因犯事被发配南宁后。随后王斌顶替王通入卫,承袭骁骑尉。洪武三十年之后,王斌因在“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由队长(小旗)、百户、副千户相继升至指挥佥事。随朱棣大军渡江占领南京后被授予“虎贲右卫指挥使”。之后,又参加了一系列的征战。
此前,王斌父,王普才一直以“桂”姓在军伍。永乐三年,王斌向兵部有关司署提出恢复原来王姓的申请。并拿出两级“勋阶”给予桂氏的后人,然后恢复我的本姓。经批准,王斌由原来桂姓复为王姓,同时减下两级阶衔给桂氏的后人。即由卫指挥使,越过指挥同知,减至“正千户”。其品阶由正三品降至正五品。勋阶由“上轻车都尉”降至“武德将军”。【链接】明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蓟镇第三任总兵官王彧在明史中无传,但出土于怀柔沙峪口的墓志却记载了他的履历以及沙峪口一带的历史归属等人文信息

浩淼无待
九十年代温饱,2005年习作,2021夏开号,意在述往慨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