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中怀柔地区的地名(之三)

文摘   2024-11-12 07:00   北京  

怀柔山地,自北而南,山势纠缠,波奔浪涌;由东往西,峰回谷转,横亘盘桓。春夏绿壅沟谷,涧水轰然;秋冬漫山苍黄,云天高远。俯视卫星地图,沟壑纵横,细察河道两侧,溪谷派入,沟河交汇之地,便是沟门河口。河口台地滨水临路,宜耕宜牧宜居住。千百年里总有人居,人居日久,就有了道路和地名。

明代中期白马关外的暗哨驻地有:“乾河衝”、“石老虎”、“包子店”、“汤河”、“可可打罢儿”、“打罢沟”、“思克”、“麅子店”、“虎石哈”。

大水峪所属的暗哨点有:阿只八哈、庙儿岭、天各力南山、清红岭、磕磕代、黄石崖、汤河南山等地名,这些多是今怀柔汤河口、长哨营、密云番字牌、滦平虎什哈一带的古地名。

这里的太平台、野马川、巡检营、羊圈顶、蚕房峪、舊口、东股道儿、横岭、庙儿岭等多在今密云以及滦平境。而“乾河衝”,“石老虎”就是今长哨营东辛店一带。其中的“巡检营”就是曾经设过“巡检司”今密云的“司营子”。此处的“汤河”是自遥岭向西从左岸汇入汤河的“汤河东沟”。

以上这些大部都是清代初期今怀柔山地的地名。其中一些在明代或更早就已定型熟用了。如:琉璃庙、栢查子、庙儿梁、宝山寺、四海野(冶)、亓连口、椴树岭、鞍子岭、黄石塘(大小黄塘)、汤河口等。

还有一些与现用名称相吻合或十分接近的。如:转山子、交汛河(交界河)、巴普堂(八宝堂)、石洞沟、石门坑(卜营)、喇叭沟(喇叭沟门)、八道河、五道梁、道沟峪(峪道河)、大柴峪(疑在大水峪附近)、老公营、鸽子堂、长哨子(长哨营)等。

当然,截图中所记的名称并一定都准确,肯定有根据口语误记的情况。

另外古人对山地交汇的各条河流名称也没有准确的界定,常把今天的白河、潮河、汤河、天河、琉璃庙河“混淆而记”。

而且各地之间的距离,也是根据当时采访对象在下谷攀梁生活中形成的经验距离所记。

今天在这里仍想重复说说这幅截图中的地名“插箭岭”。

此插箭岭,在明代档案中被记为“箭岭”。具体位置在交界河南、莲花池西北。也有人认为就是“黑坨山”。

总之这是一个古老的地名。所谓的“插箭岭”以南,直线距离十余里就是燕山南缘地带的山脊,山下有两条沟谷,一条南向通往西栅子,另一条向东南曲折而行至雁栖河中游附近的莲花池。

明初在山脊修筑长城时,必须在山脊鞍凹部的自然“垭口”修建关口,或说隘口。当时人们为关口取名时虽偶尔会按“意愿”命名,但一般都会沿用山脊原有的自然垭口名称。而这里的山口最早称为“箭岭口”或“插箭岭口”。所以,明代前期文献在涉及此地时,就将其记为“插箭岭口”。明军在这里修筑长城之后,就有了防御功能隘口,即“箭岭口”。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随着地方口语的演化以及“南军参将李超”所领义乌军长期在此驻守,古人在书写时就可能按照不同口音、日常口语将这里的隘口记写为“亓连口”了。

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今箭扣长城的“箭扣”。其实,按自然地理以及名称字音分析,箭扣也是“箭岭口”的转音。明代文书以及长城出土碑碣上写的都是“贾儿岭口”,左右十几座敌台都是按照“贾字×号”标记的。其发音在口语速读使用时,“贾儿岭口”与“箭岭口”也很相同。所以,亓连口与西边不远的贾儿岭口(箭扣)应与这一带的古地名“箭岭口”有关。当然,这仅是笔者根据文献所涉及的古地名简单推测而已,最终的史实还得以极具说服力的出土碑碣为证。

上面是滦平县老地图,很明显,地图上的“石老虎沟”、就是今长哨营项栅子南沟或“古洞沟”,“长哨子”,就是今天的长哨营;“石门坑”就是今天的卜营;“八道河子”即北八道河。
另外,现存的铸造于清乾隆六年关帝庙铁钟上的:“京都顺天府直隶承德州密云县大水峪口外长哨子关帝庙”铭文明确记有“长哨子”。从而可以证明“长哨营”之名的出现起码在清代中期以后。

浩淼无待
九十年代温饱,2005年习作,2021夏开号,意在述往慨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