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怀柔政协文史干部宋庚龙采访资料以及刘莉萍文章撰写]
民国十年,李凤林出生在北京怀柔琉璃庙镇老公营村的一个穷户,从少年时就打短工。
1943年,22岁的李凤林,在村人的撮合下与西台村同是穷苦人17岁的朱桂英结了婚。
他们先后生过一儿一女,但都因为日伪横行,强迫集中,缺吃少穿,无医无药而夭折了。
日本投降后,“中共滦昌怀联合县”在曾经的抗日根据地琉璃庙一带设置了“县委办事处”。开展土地改革、组织翻身农民恢复生产,为冀中军区独立第7旅、第8旅以及察哈尔军区独立团等部队,筹粮筹柴、组建民兵担架队、征兵扩军,支援解放战争。
1947年早春,26岁的李凤林在妻子朱桂英的支持下参军入伍,成了晋察冀军区第6纵队的解放军战士。
最初李风林参加了平汉铁路北段阻击战,察南绥东战役。
平津战役中,李凤林随部队先后在张家口、宣化等地作战。因机智勇敢,在战火中被任命为“尖刀班”长,并于194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两年后,新中国建立。曾经参加过“支前”,李凤林的哥哥李凤刚听部队的人说,李凤林的部队打完仗正在察南一带驻扎,但不知道李凤林还在不在,因为战争中有很多人都牺牲了。朱桂英很不放心,就恳求大伯哥带自己去张家口那边打听打听。
1949年入冬时,朱桂英在大伯哥李凤刚带领下去了“察南”。到了察南和在这边的滦平人打听,说李凤林所在部队开拔了。
后来,朱桂英屡经周折,一路辗转,终于在山西万泉县找到了队伍,与丈夫见了面。这时,李凤林已经是六连的三排长了。
作为家属的朱桂英受到了部队首长和战士们的热情接待。
朱桂英也没闲着,几乎给李凤林所在排的每个战士都洗了一遍衣服,还给几个小战士缝补了军装。大伯哥李凤刚更呆不住,他给连队食堂修柴灶,劈灶柴,干杂活。
十天后,部队接到命令又要开拔了。朱桂英问李凤林,眼下解放了,你们啥时候回家,分咱那几亩地,我侍弄不好。
李凤林告诉妻子,眼下虽然解放了,还要保卫来之不易的革命果实。当了兵就得听命令,只要国家用,就不能回去。你先回去吧,估摸着用不了多久,国家安定了我就回去和你一块种地过日子。
多年后,朱桂英经常和继子李贵云提起那天离开部队时的情景。
她说临走前,6连长让炊事班烙了一大摞白面饼,装在一个帆布袋子里,让朱桂英和李凤刚带上在路上吃。李凤林对哥哥李凤刚说,我一时半会回不去,你多替爹妈干点活。
朱桂英回到家后也就仨多月,就接到了李凤林寄送的包袱,也就是那个被面料和旧衣服。再后来就没音信了。
不过朱桂英心里能猜出个大概,因为那时各地都在动员“抗美援朝”,丈夫他们排兴许也随大部队跨过鸭绿江了。
两三年后,很多参加抗美援朝的人都回家了,这些人有的受了枪伤或冻伤,有的完好无损,可李凤林没回来。
李凤林没回来,没准还有别的任务,但永远回不来的可能性更大,朱桂英听说战争中牺牲了不少人。心就悬了起来,一直揪心拉肝地盼。
她经常幻想到有一天早晨或晚上一开街门,丈夫背着铺盖正站在门口要进来的样子。
朱桂英等不来,盼不到,就托人打听,李凤刚也多次去滦平和怀柔县找人问。最后,通过熟人的熟人,从延庆四海的一个复原兵哪儿得知,李凤林很可能“光荣了”。
四海那个复员兵说,过去打“新保安”时他和李凤林在同一个连干过,时间不长,但有印象。在朝鲜没回国的时候,有一次营教导员念战报时,听到过李凤林的名字,说是和敌人同归于尽了,给补记了大功,应该就是他。
李凤刚觉得这个信儿靠谱,毕竟是打大仗,听说枪子儿飞得跟刮大风,下雹子似的,于是就跟弟妹说,悬了。
虽然李桂英有心理准备,但心里还是一剜一剜地难受了一阵。但嘴上却说,再等等吧,没准是同名同姓呢。
又一年过去了,到了1954年。李凤林仍没回来,也没有阵亡通知啥的。大伯哥李凤刚知道弟妹一直在毫无希望的等待中熬着。心想,这样下去总不是个事儿。
这年清明节前,李凤刚把父母和兄弟子侄们聚到一块说,从这两年打听到的信儿来看,凤林应该是殁了,咱活着的还得好好活着,我想是不是让桂英甭等了,让她“往前走一步”。父母说,行,让桂英自己拿主意吧。
这时,倚着被垛的朱桂英双手埋着脸哭着说,凤林死了,也得有个尸首吧,也不知道埋哪儿了。李凤刚叹了口气说,听四海那人说凤林是从山上冲下来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哪还有尸首,都变成土了。
朱桂英擦着泪说,人回不来,魂不能不回来。我得去给他烧张纸,给他叫叫魂。
第二天早晨,天还没亮,李家人和朱桂英来到村南小河的桥头。当年朱桂英送李凤林参军就是在这桥头分别的。
朱桂英一边烧化纸钱一边漫目着飘起的青烟说:“凤林,你离家七八年了,你想家时,就托个梦给我吧。虽然大哥让我往前走一步,但我不会忘了你,我会年年给你送钱花。”
1956年,朱桂英再婚,李凤刚把儿子李贵云过继给了朱桂英,再后来朱桂英与再婚丈夫有了一个女儿张连芹,就这样,李桂英一家四口每年清明在祭扫完祖坟后都会为李凤林另烧一炷香,再化些纸钱。这一特殊家庭怀念先人的寄情方式一直延续着,即使到了儿孙辈也不曾中断。
可是,随着年龄增大,朱桂英老人的精神有了变化。尤其在一次大病之后,她总认为李凤林仍然活着。有时候说李凤林从张家口又去了山西,还当着排长。
有时候她说电影里那个大个子排长就是李凤林。家人们都知道他说的是那部抗美援朝电影《奇袭》。
到了2012年,更加糊涂的朱桂英老人又说李凤林在队伍上改名叫王成了,那个拿着火药管子和敌人拼命的王成,就是李凤林,还说延庆那边当兵的都瞅见过。
每到老人犯糊涂时,闺女张连芹和继子李贵云都添枝加叶地附和着老人的说法。
2013年初春,朱桂英老人带着一丝牵挂去世了。怀柔北部山区,实行土葬。入殓时,家人整理老人的遗物,女儿张连芹和哥哥李贵云说,把老人存了几十年的那套旧军装和那块被面也随老人入棺或烧化吧。李贵云不同意,说,咱这代再保存一辈儿吧。
人间奇迹不常有,世上遗憾自古多。
就在朱桂英老人去世七年后的2020年10月25日,中国军事博物馆举办,“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其中,有一位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李凤林的英雄事迹被展出。
一直关注怀柔地区无名烈的怀柔政协文史工作干部宋庚龙等人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并在随后的缅怀参观时发现,展出的英雄虽然没注明籍贯,但从入朝和牺牲时间上看,似乎和怀柔老公营李凤林与家人失去联系的时间相吻合。
可是列展英雄牺牲时的部队番号与老公营李凤林原来的部队不同。一时间,人们就有了重名重姓的猜测,但也怀疑李凤林的部队番号曾有过变更。
果然,怀柔文史人员网查发现,1949年1月,李凤林所在的晋察冀军区第6纵队,曾改为华北军区第6纵队。再后又改编为第20兵团第68军。而展览中的李凤林正是68军。
2021年深秋的一天,宋庚龙等正兴奋地沿着这一线索追寻时,突然发现了网络平台上有刘莉萍一篇极具史料价值的文章。
这是作者根据自己父亲,68军202师606团2营教导员刘智的回忆撰写的歌颂英雄缅怀先烈的文章。
由文章可知,军博列展的一级战斗英雄,就是怀柔籍老公营村,朱桂英的丈夫,中国人们解放军68军202师606团2营6连3排长李凤林。
至于李凤林在1951年2月,随68军在天津附近集结休整。6月9日接令开赴朝鲜以及参战等,刘莉萍文章已有详述,但要了解李凤林战斗和牺牲经过。就更简单了,只要重温一遍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就行了。
因为电影中的王成,是编导们以军史和《志愿军一日文集》记载的杨根思、李凤林等二百多位英雄事迹为原型塑造的英雄形象。而其中李凤林英勇牺牲的细节,更贴近王成。
2021年底,宋庚龙等再次走访了朱桂英的子女张连芹和李贵云。
他们听了先辈的英雄事迹后,不由地想起了母亲朱桂英老人最后那几年许多的“不正常”。老人怎会在冥冥的混沌中总感觉李凤林就是电影中的“王成”呢?
不行,得赶紧告诉老妈,老妈和先烈李凤林的情分是今天年轻人想不明白的。继子李贵云这样琢磨着。
两天后的一个黄昏,李贵云和张连芹这对毫无血缘关系的兄妹,又来到村南小河的桥头。
他俩先用一瓶烧酒洒了一个圆圈,然后把那套灰白的旧军装和粗布被面放在中间,点燃了。那火苗烧得很慢,很慢。
兄妹两人同时跪下,缓缓地叩头。当他们站起身看向对方的时候,两人早已泪流满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