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T最新上线编委文章 | 南通大学刘通教授团队在NPT发表综述系统介绍恶心和呕吐的神经环路机制

学术   2024-10-23 13:31   上海  

刘通,南通大学特种医学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和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3年至2020年曾任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特聘教授。2014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015年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和江苏省“转化疼痛医学”双创团队核心成员,并获得“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 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计划,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第三层次)等。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要研究领域为疼痛及痒觉的分子机制及靶标发现,在国际SCI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共发表论文50多篇,包括 Nature Neuroscience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Pain等著名杂志。曾获2008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4)。目前担任多个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Neuroscience Bulletin》和《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委。

20242月起,担任Neuropharmacology and Therapy期刊编委


术后出现恶心呕吐无疑给患者是生命安全提出了大大的挑战,当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是不断涌现。南通大学刘通教授团队于今年9月在Neuropharmacology and Therapy期刊发表题为Molecular and Circuit Mechanisms Regulating Nausea and Vomiting: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的文章,系统地概括了调节恶心和呕吐的分子神经环路的最新进展,以及术后恶心和呕吐(PONV)的临床因素和研究现状。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pen.com/hosted-document?doi=10.15212/npt-2024-0006


文章介绍

1、与恶心和呕吐相关的神经回路

当前恶心和呕吐背后的神经机制可能存在以下几种类型的神经途径将信号传递到大脑,包括通过迷走神经的输入、面积后区(AP)的神经元、前庭系统,以及可能的其他细胞类型。其中的AP位于脑室周围,与恶心和呕吐有关。AP通常被认为是大脑中与内感受密切相关的感觉结构。电刺激AP可以引起恶心和呕吐,而AP受损则可以消除对特定静脉毒素的恶心反应,但不影响晕动病。进一步的回路追踪揭示了AP中的兴奋性神经元具有长距离信息传递能力,将信息传递到臂旁核(PBN)中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元,从而引发小鼠的恶心相关行为。并且,研究还提示AP中的抑制性神经元形成了一个与附近兴奋性神经元密集连接的网络。这些抑制性神经元的激活显著抑制了兴奋性神经元引起的恶心。

2、与恶心和呕吐相关的受体

研究进一步的讨论了与恶心和呕吐相关的受体,主要提及了以下几种:

- 5-HT3受体:该受体激活会导致一系列反应,包括神经元的快速兴奋和多种呕吐神经递质的释放。针对5-HT3受体的药物如昂丹司琼,已被用于治疗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

- 神经激肽NK1受体:主要在化疗药物引起的延迟呕吐中起作用。NK1受体的拮抗剂阿瑞匹坦,已被推荐用于治疗由高度催吐化疗药物引起的呕吐。

- 多巴胺D2/D3受体:是一种在呕吐反射中起作用的神经递质,其通过D2D3受体发挥作用。该类药物如甲氧氯普胺,被用于预防和治疗恶心和呕吐。

- 毒蕈碱M1受体、组胺H1受体、μ阿片受体、神经肽Y2受体、GFRAL受体等。如毒蕈碱M1受体的激活可以引起呕吐,而其拮抗剂如东莨菪碱可用于预防晕动症引起的恶心和呕吐。组胺H1受体的激活与晕动症中的恶心和呕吐有关,而其拮抗剂如苯海拉明常用于治疗晕车和晕船。

3、当前 PONV 的临床研究、预防和治疗方法

在临床中, PONV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影响了30%50%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而PONV的主要诱因包括使用吸入性麻醉药(如氧化亚氮、七氟醚、异氟醚和氟烷)和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和芬太尼)进行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临床中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使用抗恶心和呕吐药物进行干预。这些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多类,包括5-HT3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NK1受体拮抗剂(如阿瑞匹坦)、苯酰胺类药物(如甲氧氯普胺)、抗组胺药和抗胆碱能药物(如东莨菪碱)。不过这些药物可能存在以下的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嗜睡、口干、视力模糊和QT间期延长等等。因此,当前开发出来针对PONV的多因素治疗途径。例如,对于中高风险患者,通常会联合使用多巴胺D2/3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5-HT3受体拮抗剂和NK1受体拮抗剂,以降低呕吐的累积发生率。

 

总结

本文综述了涉及恶心和呕吐的多种受体和神经途径,包括5-HT3NK-1D2/D3多巴胺、毒蕈碱M1、组胺H1等受体。同时讨论了PONV的临床研究,分析了其中的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强调了多模式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共同通讯作者:

吴彬,南通大学助理研究员, 2016年在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201611月至20197月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Stark神经生物中心从事研究工作。201910月进入南通大学特种医学研究院工作。慢性疼痛的分子和电生理机制,迄今已发表15SCI文章。

 


参考文献




1. Sen Xu, Guokun Zhou and Bin Wu et al. Molecular and Circuit Mechanisms Regulating Nausea and Vomiting: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NPT. 2024. Vol. 1(1):34-48. DOI: 10.15212/npt-2024-0006



关于期刊

Neuropharmacology and Therapy(以下简称NPT)是一本开放获取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旨在报道利用神经药理学方法阐明重要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促进神经科学家和医生之间就神经药理学的各种主题进行转化和交流,重点关注神经疾病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神经系统中各种功能障碍的治疗方式和效果。期刊的定位为JCR一区,影响因子6-8。

期刊由GATE出版社负责出版运营。期刊荣誉主编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杨雄里教授,期刊主编是“国家杰青”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永华教授和“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领军人才”青岛大学药学院张汉霆教授。期刊编委团队由多本SCI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担任,以及来自全球各地的神经药理学领域的杰出学者组成编委团队。

期刊关注的科学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 促进神经疾病治疗的新方法;

  •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靶点的结构和功能;

  • 神经疾病潜在药物分子的发现、设计和合成,包括天然产物或小分子化合物;

  • 神经药理学的多组学研究;

  • 生物数据库,神经药物分子设计软件;

  • 对具有神经疾病有治疗潜力的新分子生物活性或作用模式的研究;

  •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临床研究和试验、荟萃分析;

  • 神经药理学研发的管理、商业开发和监管问题;

  • 神经药理学研究的其他方面。

期刊欢迎以下文章类型投稿:

  • 研究性文章(Original Article)

  • 综述性文章 (Review)

  • 社论 (Editorial)

  • 信件 (Letter)

  • 研究亮点 (Research Highlight)

  • 研究方法 (Method)。

为什么选择Neuropharmacology and Therapy发表您的论文?

  • NPT是一本开放获取(Open Access)期刊,这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直接从期刊官网或ScienceOpen平台免费下载你的论文;

  • 与许多传统期刊不同,您的论文不会因版面不足而被拒稿。我们是一份电子期刊,我们可以发表的论文数量或大小没有限制。

  • 不收取作者提交或文章处理费用。

  • 作者保留其文章的版权。

  • 快速同行评审。

  • 文章接受后在线快速发布。

  • 免费协助作者语言润色查重。

  • 全球范围内您的文章,包括:

  • 通过电子邮件精准发送给同行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

  • 在微信、X(推特)上向期刊粉丝推广;

  • 通过新闻稿在全球新闻媒体宣传。

国际化投审稿系统:文章可以使用在线提交和同行评审系统ScholarOne提交给神经药理学和治疗。注册和访问可在https://mc04.manuscriptcentral.com/nptherapy。不收取作者提交或文章处理费用。

期刊网站:有关该杂志的更多信息,包括文章提交指南以及如何注册免费内容提醒服务,请访问:https://npt-journal.org/

国际数据库收录:NPT已被WorldCat、Primo Central(前Libris)、Sherpa Romeo和Summon等国际数据库收录。目前正在申请的国际数据库,如DOAJ,PSyCINFO,DOAJ,EBSCO,ProQuest,Chemical Abstracts,Pubmed Central,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 (ESCI)等。

期刊邮箱:有关稿件的一切问题,以及期刊合作、编委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编辑部:editorial@npt-journal.org,刘博士。

期刊微信号:

Twitter(X):@NTherapy22372



小张聊科研
聊聊跟科研有关的感想心得,如基金,文章和实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