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观点|青年项目申请人:你该用哪种策略脱颖而出,拿下资助?

学术   2024-11-22 20:03   上海  

国自然项目申请进入“极其内卷”已经是大家公认的事实,青年项目是很多人科研的起点,当然也是不少人科研的终点。有个观点我们一直在说,青年项目最重要的就2点:一是前期文章基础,二是申请书的质量。

除了个别情况外,大部分人拿项目还是要靠实力的,下面我们展开说的观点仅限青年项目

那看文章,现在青年项目卷到什么程度了?

一篇中科院一区(非肿瘤领域一般7/8分,肿瘤领域一般10+了)的文章(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一作排名第一(或者唯一)2023/2024年的研究)够还是不够?

大家默认的观点是:门槛跨过去了,但不能保证能拿下来,对吧?

所以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因素:申请书的质量。

大家如果看本子比较多的话,就会发现一个很“奇怪但是想想又很合理的”现象:虽然本子申请数量越来越多,但是似乎越来越像,换汤不换药的本子也越来越多,好像大部分的本子都差不多,而让专家眼前一亮的本子越来越少。

所以大部分本子和申请人就会陷入PK文章的赛道中。当然,如果申请人的文章基础非常好,比如有主刊或者20/30+的大子刊,申请书只要中规中矩项目大概率都能拿到,这是最佳的策略。

但是,绝大多数申请人其实是没有这么好的基础的,那是否还要用这个策略呢?

这个大的原则大家是认可的:既然国自然评审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择优资助,那一定要找一个相对竞争小的范围,因此只需要“矮子里面拔将军”就行了,所以大家才会这么看重资助代码的选择。

可问题又来了:当大家都这么想从而导致都向某个代码报的时候,竞争是不是又上来了?比如很多人觉得肿瘤口卷,所以要避开肿瘤口,因此很多人报中西医结合、康复等口子,然后大家又在这些口子里面碰上了……

下面我就题目里面的问题抛砖引玉说一下个人观点

对前期文章或者研究基础不是特别好的申请人来说,让专家眼前一亮的最好办法是“走少有人走过的路”,既然本子越来越像,我能不能避开这条拥挤的道路,在选题和创新性上多动动脑筋,避免套路化,让本子更加有特色和区别度注意:是在框架内的,不是不按规矩的),这样才能让专家眼前一亮,从而不是与7/8个人竞争,而是与2/3个人竞争呢?

最后,简单画一张图展示这个意思:

我知道很多人都关注代谢重编程,但是反过来想一下:如果大家都做代谢重编程的申请书碰到一起的时候,我们的科研代表作能PK掉别人吗?

对了,明晚7点有直播,我们接着聊。

基金申请或者课题思路疑问,联系咨询Alice扫码:



小张聊科研
聊聊跟科研有关的感想心得,如基金,文章和实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