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纪增长,肾中精气逐渐亏虚,不少男性可能会受到遗精早泄的困扰,精气虚则无以化生气血,阳气也随之衰微,故有些可能还会伴发神疲乏力、腰痛耳鸣、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泄等症状。
这类人舌象往往偏淡偏白,脉是细弱的,这是肾虚精关不固所致,下面介绍的方子功专固精,最适合用于遗精甚至滑精的病症。
金锁固精丸
金锁固精丸出自《医方集解》第六卷收涩之剂,由沙苑子、芡实、莲须、煅龙骨、煅牡蛎、莲子六味药物组成,有固肾涩精的功效,能锁住体内最宝贵的肾精与津液,使之不外泄,不乱泻,是治疗肾虚遗精证的常用方。
主治:神经官能症之遗精、滑泄,性神经衰弱,男性不育症等属于肾虚精关不固者,或慢性前列腺炎,慢性肾炎,重症肌无力,骨折迟缓愈合,顽固性盗汗等属肾虚精气不固之证者,也可用于女子白带过多、崩漏、产后小便失禁等病症。
原方丸剂用量:沙苑子(炒)、芡实、莲须各60 g,煅龙骨、煅牡蛎各30 g,用莲子粉糊为丸,每日1~2次,每服9 g,淡盐汤或开水送服。
汤剂参考用量:沙苑子15 g、芡实15 g、莲须15 g、煅龙骨20 g(先煎)、煅牡蛎20 g(先煎)、莲子9 g。水煎服,日一剂。
遗精、滑精、早泄的区别
肾精亏虚之时,肾气也会亏虚,肾气的封藏功能就会减弱,导致生殖之精外泄,进而引发遗精和早泄等问题,这些病同为精液自行外泄但也有所区别。
遗精常见于青春期男性,是指不因性生活而精液自行泄出的生理现象,有梦而遗者名为“梦遗”。成年人遗精往往因年纪渐长、房劳过度、精神压力大、生活作息紊乱、饮食不节等导致肾精亏虚,失于固涩,需要用药治疗。
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液自行滑出者则为“滑精”,是遗精的一种,多为肾精极度亏虚所致,此时宜先行固涩之法治其标,后续多加补肾填精之药治其本。
早泄与前二者不同,其发生在性生活时,指频繁提前射精的现象。中医讲究辨证,三者虽为不同的疾病,但若同属肾虚不固证则都可用金锁固精丸加减治疗。
辨证分析
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提道:“夫遗精一证,不过分其有火无火,虚实两端而已。有梦者,则相火之强,当清心肝之火,病自
意思是说,遗精分为虚实两种,梦遗多为心肾不交,相火妄动,清心肝火为主,无梦而遗即滑精者,为纯虚证,治疗应以补肾固脱为主。
但梦遗日久又未至滑脱的患者,多半为虚实寒热错杂之证,因遗精后会导致肾气更加亏虚,继而出现更频繁的遗精,形成恶性循环,肾精逐步亏耗,阳气渐衰,最后演变为滑精。所以这类患者用药就比较复杂,既不能单纯补肾固涩,也不能单纯清热泻火,得根据具体情况临证加减。
今天介绍的金锁固精丸适用于虚证遗精。
方中沙苑蒺藜即为现在所说的沙苑子,性味甘温,归肝肾经,功能温阳补肾,固涩精气。
《
芡实、莲子、莲须均为水生之物,甘涩质润,俱能固肾涩精。
芡实又叫鸡头米,味甘、涩,性平,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的功效。莲子同样味甘、涩,性平,功能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
二药皆为药食同源之药,乃固摄精气、补益扶正之佳品。莲须则是莲花的花蕊,味甘、涩,性平,功能清心固肾,涩精止血。
莲肉、芡实兼能健脾益气,补后天以养先天,使肾精充足;莲子、莲须又可交通心肾,养心安神,使精室不被淫欲所扰,三药共为臣药,配合君药则能加强固肾涩精之力。
龙骨甘涩而平,能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牡蛎咸平微寒,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散结,煅用后固涩之性增强,涩精止遗的功效更佳。二药清降镇潜,收涩止遗,兼可平肝潜阳,使
本方集诸“涩精秘气”之品于一方,体现了“虚则补之”“涩可固脱”的治法,既补肾又固精,标本兼顾,而以固涩滑脱治标为主。由于本方能固秘精关,使肾复封藏。精无外泄,犹如贵重的金锁,故名“金锁固精丸”。
加减配伍
肾阴虚者,加女贞子、龟甲等滋养肾阴;
阴虚火旺,加生地、丹皮、知母、黄柏以滋阴降火;
肾阳虚损,加鹿角霜、补骨脂、巴戟天以温肾固涩;
肝阳偏亢,加石决明、代赭石、白芍等平肝潜阳;
心火偏旺,加黄连、麦冬等清心安神;
脾气虚弱,加党参、白术、山药等健脾补气;
腰膝酸痛者,加杜仲、续断以补肾壮腰;兼见阳痿者,可加锁阳、淫羊藿等壮阳补肾;
大便干结者,可加熟地、肉苁蓉以补精血而通大便;
大便溏泄者,加补骨脂、五味子以固肾止泻;
若欲增强固涩力量,则加五味子、金樱子、菟丝子之类。
锁阳固精丸和金锁固精丸的区别
两者方名类似,不少人可能会混淆,两者都具有补肾固精止遗的功效,都有芡实、莲子、莲须、煅牡蛎、煅龙骨这几味收敛固涩的药,但也有所差别。
锁阳固精丸加用了很多如锁阳、肉苁蓉、制巴戟天、补骨脂等温补肾阳的药,并且合并了知柏地黄丸的几味药材,全方共由24味中药组成。重在温补肾阳,同时兼顾交通心肾和滋阴降火,善于治疗肾精亏虚、肾阴阳两虚引起的遗精。
而金锁固精丸重于固涩,用于肾精滑脱之重证,以治标为主,用药时最好中病即止,不宜长期使用。
使用注意
下焦湿热或
本方收敛固涩有恋邪之弊,故外感发热者须停药。
服药期间要节制房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文章所述方剂配伍、用量仅供学习参考。若需用药,建议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不要盲目尝试。
交流群纳新
长按扫码添加编辑微信,备注“进群”与众多朋友交流中医药知识。无备注无法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