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感冒常用药,原来还能升阳气、降血压,麻黄不为人知的地方有这么多

学术   健康   2024-12-03 19:02   北京  
作者 | 陈俞含 编辑 | 春风 审核 | 小也




麻黄在中医方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多方剂中都可以看到麻黄的影子。


但是很多人对于麻黄的功效和运用存在着误解或者认识盲区。


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麻黄的功效就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麻黄用于风寒感冒,如麻黄汤。


麻黄是喘家圣药,用于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咳喘胸闷,如治疗风寒外束的咳喘实证的三拗汤,治寒痰饮停、咳嗽气喘、痰多清稀的小青龙汤,治肺热壅盛,高热急喘的麻杏石甘汤。麻黄还善于发汗和通调水道,治疗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


以上这些应该是每一个学过中药的人都知道的。但是,实际上,麻黄还有其他很重要的,却鲜为人知的功效——振奋阳气



振奋阳气



麻黄本身性温,就是一味温性药,具有振奋阳气的作用。


之前我的一个老师就曾经讲过,他对于阳虚严重,尺脉沉、四肢冰冷、小便清长、水肿、腹泻、五更泄泻、舌质淡、舌体胖大有齿痕的阳虚患者,经常在温阳的方剂中加入麻黄这味药,对于加快振奋脾肾阳气有很大作用。


一般来说,在温阳的方剂中加入麻黄,患者阳虚的症状在较短时间内,都会有明显改善。


对于阳虚严重的患者,麻黄需要用生麻黄,而一般不用炙麻黄。因为生麻黄的发散和生发之性更强烈,更利于提振阳气。


有些医生害怕生麻黄发汗解表之力太强,发汗过多,伤津耗气,而用了炙麻黄,反而不能够取得非常好的烘阳效果。


因为炙麻黄药性相对比较温和,提升阳气的力度比较弱。对于阳虚不是那么严重的用炙麻黄可能效果还可以,但是对于本身阳虚比较严重的,用炙麻黄就药效显得偏小了。


这里的麻黄因为主要作用是升举阳气,所以药量不能太大,一般是2—6g,否则药量太大发汗解表的作用就会太强,反而导致出汗过多,出现耗伤津液等副作用。


运用麻黄振奋、升举阳气的一张典型的方子就是阳和汤。


阳和汤


【出处】《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熟地黄一两(30g) 麻黄五分(2g) 鹿角胶三钱(9g) 白芥子炒研,二钱(6g) 肉桂一钱(3g) 生甘草一钱(3g) 炮姜炭五分(2g)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在阳和汤这张方子中,麻黄配伍肉桂、白芥子、炮姜炭等温阳药,可以起到很好的温阳补阳的效果。再加上熟地黄、鹿角胶补精血,达到气血双补的作用。



有的出汗也可以用麻黄



在中药学课本上写着,麻黄是发汗解表第一要药,所以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和肺肾虚喘者慎用。所以有些医生对于自汗、容易出汗的患者谨小慎微,不敢用麻黄。


其实,不仅仅是医生自己,我还亲耳听过很多对于中药有一些了解的患者,如果这些患者本身还是容易出汗,甚至是长期自汗盗汗的,在看到医生的处方里开了麻黄后,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质疑。


因为在这些人的眼里,出汗就是不能用麻黄的。


但是这个说法,真的是正确的吗?


首先,一味中药的功效并非固定的,而是和这味药所使用的药量有着很大关系。


如果用了比较大剂量的生麻黄,用到了10 g、15 g甚至更多,那麻黄确实会表现出比较强的发汗的作用。


但是如果仅用3 g麻黄用于振奋阳气,这个发汗作用自然就小很多了。


而且,一味中药的特性和其在整张方子中所表现出的功效是有差别的。


麻黄一般不会单独使用。


当麻黄用于发散风寒表证的时候,常常和桂枝配伍使用。典型的就是桂枝汤。


《本草正义》中讲:“麻黄与桂枝并行,乃为散寒之用。若不与桂枝并行,其不专主散寒发汗也。”


这句话意思是说麻黄必须要和桂枝配伍,发散风寒或者发汗解表的作用才比较强。


如果要把麻黄作为一个发散风寒的发汗解表药,就必须和桂枝同用,否则的话,麻黄发汗力度不够,对于一些有汗的病证,同样可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前人常说“有汗不得用麻黄”,这样的一些说法,其实应该指的是麻黄汤,不是指单味麻黄,古人讲的这句话,其实是把这个“汤”字省略掉了,是指麻黄配伍了桂枝以后的作用。


比如说,《伤寒论》第26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甘石汤。第27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甘石汤。这两条中,都用了麻杏石甘汤,里面都有麻黄。如果说出汗就不能用麻黄,那这个条文不就出错了吗?


所以有汗的某些病证仍然可以用麻黄。


如果对于容易出汗、多汗的病人,在方剂中也可以加入一些收敛养阴的药物,比如芍药、五味子、麦冬,来减少麻黄发汗的效力。



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不能用麻黄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麻黄中所含的麻黄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强心、升高血压的作用。


所以很多医生对于高血压患者,都不敢使用麻黄者。


但是实际上,对于寒证或者有水肿的高血压,用麻黄并不会出现升高血压的副作用,反而能够通过解表散寒,利水消肿起到降血压的效果。


国医大师李士懋老师,就经常用麻黄治疗有寒证、有水肿的患者,而且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寒凝型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脉沉弦紧滞,疼痛,恶寒,部分患者还有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等。


寒凝型高血压的病机是因为寒性凝滞收引导致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所以通过利用麻黄的温性和发汗的作用祛除寒邪,缓解血管病理性的过度收缩,从而降低血管内压力,自然也就能够降血压了。


李士懋老师就曾经治疗过一个44岁的男性患者,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年,平时头晕、心悸、失眠多梦,心电图无异常,头部CT显示脑供血不足。患者脉沉弦拘紧,舌淡苔白,证属寒凝脉痉,所以应该温阳散寒止痉。


李士懋老师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止痉散进行治疗。这张方子中生麻黄用了6 g,并配伍附子、细辛加强温阳的功效。服用后效果良好,一月后血压即恢复至正常水平。


所以说,虽然药理学研究表明麻黄会升高血压,但是也需要辨证论治。如果是热性的高血压,确实不宜用麻黄。但是如果是寒性的高血压,是可以尝试使用麻黄的。


总体来说,麻黄作为中药里面一味典型的温药,发散风寒药,在中医方剂里占有着很大的比重,但是麻黄还有很多运用和注意事项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研究,以期更好地发挥3麻黄的作用。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官方微信平台,每日发布权威的中医药政策、学术、产业、文化、养生资讯,打造最靠谱的中药知识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