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牛故事】
谈谈奔牛大运河
根据(史记,河渠书)记载江南大运河的开凿时间是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大禹时代,与新石器的马家浜文化时代。
2017年在孟河蒋家墩考古发现并确认这古孟河己有7000年的发展史。以往是根据(江南通志)记载在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开凿了从望亭到奔牛的江南运河和古孟河,看来江南运河早在夫差开凿前便己存在了,因马家浜文化时期的遗址全在运河沿岸,证明江南运河五六千年前就存在了,这运河沿岸人类一直活动至今。
常州丁堰以东包括无锡,苏州全都在海平面以下,只有无锡惠山,苏州虎丘等一些山头露出水面,常州以东就是湖泽浅海,不用开挖运河往东可借助已有的湖面就可行船,直达杭州境内才会露出陆地,所以走自然湖泊就不宜叫运河了。
几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常州东是古芙蓉湖,面积有一万五千三百顷,常州东面的丁塘河,宋剑湖,南阳湖,北阳湖都是古芙蓉湖的残存。
吴王夫差在公元前485年开凿的江南运河,也利用了原有的古吴水道,从苏州的望亭到奔牛再有孟河入江,另一河道是奔牛到镇江的京口入江,真正要人工开凿的运河是奔牛至镇江段,从奔牛到丹徒段的大运河从京口入江,秦始皇时代因运输船只变大,在以前运河的基础上把运河河道加宽而己。
从奔牛开始经吕城(东吴大将吕蒙的屯垦之地)到丹徒的京口入江,奔牛正好居于这段运河的核心位置,到元代大运河从淮阴改道向北直达燕京,才称京杭大运河。
再经历朝的多次开凿和疏通京杭运河才得以全线贯通。
在唐代的元和年间孟简疏浚开凿古孟河时,当时入江河道孟河为最大,而奔牛至镇江段地势高水源不足,需筑埧蓄水才能通航,而孟河的海拔比常州还低是理想的出江口,明清时期国家強令商船,民船只能从孟河出江,奔牛的孟河口运输十分䌓忙,镇江的京口出江口也只能拱手让位给奔牛至孟河的出江口,这也使奔牛的孟河入口成为江南运河第一河口的来源。
古孟河的南段原在九里境内,后改道东拐经万绥往石桥湾,西夏墅,罗墅湾流入东湾再往南到奔牛黄泥湾东拐至奔牛老宁闸,万缘桥入大运河。
奔牛的水系有大运河,孟河,小孟河,伯牙渎,兰陵渎,直渎(扁担河),西河,鹤溪河等。奔牛段大运河也成为古代通江达湖的必经之地,运河水和长江水在这里和谐地融合。
大运河当时的第一功能是军事功能,记叙了春秋争霸的那段历史,其次才是漕运。
奔牛大运河地势东低西高是大运河的地理分界点,运河因奔牛闸的存在需要蓄水待航,只有筑闸才能保河中有水,只有建闸蓄水才能维持漕运船的运输,奔牛闸要用牛拉船才能过闸古称牛埭,但通航需等徒蓄水的时间,船户只能在奔牛镇住宿,餐食,购物,而漕粮装船入江。
奔牛也是漕粮出江的转运站,为保皇粮漕运安全又形成了军事文化,督漕官和各种兵员的到来又使奔牛成为兵营和政治中心,沿运河有几十个水码头,围绕码头的市场街巷商品林立,人流如潮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三里长街商埔一家连着一家,运河的畅通商业的发达,又使奔牛手工业和农副产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植桑养蚕又使奔牛的丝绸产业兴旺,紧接着又形成了金融经济,钱庄,当铺,银行也自然形成,奔牛也因闸而繁华,使奔牛成为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的苏南名镇,这一盛况延续了明清两朝500多年。
奔牛也成为了全国的经济大动脉,临河建起了许多码头,成为木材粮食等的中转地,奔牛也因赖河而兴,三里长街市井繁荣,清代宫廷画卷的康熙南巡图即可佐证。
由于不要等待过闸时间,有些民船商船还是从古孟河入江,但由于长江泥沙堵塞,所以孟河常要疏浚。
明代永乐四年朝廷命常州,苏州,松江三府劳工十昼夜就突击完成孟河的浚导,可以看出朝廷对孟河漕运十分重视和紧迫,它承担通江的船只运输,在发大水季节,丹阳的练湖,金坛的洮湖,武进的滆湖里的大水,孟河是这些湖里排水的宣泄之河,所以孟河的水利功能又显得非常突出。
孟河也成为常州地区不可多得的水利资源,2016年国家启动了新孟河的拓浚延伸工程,现新老两条孟河与大运河交汇处的奔牛双河口,使两河口交相辉映,这在全国奔牛大运河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一切都在于两河都存在于奔牛,奔牛以大运河为载体创出一条有史,有文,有情,有景吸引众人的历史古镇。
作者简介
长按二维码 进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