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祖孙三代”,是指我们夫妻俩、儿子夫妻俩及我们的孙子女。我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我妻子仙逝的第七天,刚巧也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我们全家人给她过“头七”。
民间传统风俗,人们在中元节这天给已逝的亲人祈祷送钱。昨天上午,忙于为妈妈处理生前生后有关事宜的儿子给我打来电话说,中元节这天,他带着孩子来妈妈居住过的下河头家里为妈妈祈祷送钱。儿子是个非常懂事理的人,他表达的是他们夫妻俩对妈妈的一片孝敬之心,是他们爱恋着亲爱的妈妈,是孙子女怀念敬爱的奶奶。
我与妻子1972年元旦结婚,相亲相爱,相濡以沫走过了52个年头,度过了像金子般的金婚。我深知她是个贤妻良母好奶奶,一辈子无时无刻不在为家人着想,直到仙逝。我们全家人之间的情怀,说不完道不尽,我仅写她仙逝及家人为她办理葬礼中的几件事,也只不过是片言只语。
妻子是个非常自觉的人,处处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她把仙逝选择在lCU病房工作的外甥女当班时间,让外甥女亲手为她整洁仙体容貌,清清爽爽、平和安祥地离开她住了5个月零9天的病房;妻弟协祖刚好在她的身旁,姐弟俩依依惜别,弟弟紧握着姐姐的手,看着姐姐平静安祥的样子,深情地说:“姐姐一路走好,天堂没有病痛!”
酷暑严热,她选择在医院里仙逝,仙体直接去了殡仪馆,免得在家里给亲人们带来诸多不便;
选择在一天快结束的20时45分,给亲人们处理她的后事尽可能短的时间,按照习俗三天安葬,实际上让亲人们只为她忙碌了两天。
选择在学校放暑假期间,让在南京上大学的孙子不需要请假、不影响学业而依偎在她的身旁,全身心地送她平安顺利地去天堂。
选择在周六,在处理她后事的三天中,亲朋好友们只需请周一假。
选择在“处暑”之后天气稍微凉爽的时候,给亲人们办理她的后事带来诸多方便。
选择在风和日丽的三天里,办理后事的亲人们免去汗流浃背。丧事结束的第二天,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老天爷对她的仙逝无比悲伤,泪流不止……
灵堂设在厅堂正中,她的遗像安放在鲜花丛中,儿子儿媳时刻不离两侧,五体投地向前来吊唁的人们致谢;遵她遗嘱不请哀乐队,只在家里播放哀乐,悽惨的哀乐声催人悲伤泪下;孙子趴在地上为亲爱的奶奶磕头,头磕在辅有磁砖的地面上“咚咚”响,人们常言“晚辈给长辈磕响头”,孙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层层叠叠的花圈花篮整齐地摆放在家门口的两侧和巷子边缘,我和儿孙们送的特大花圈放在最前面的醒目位置。
离开家去殡仪馆时,儿子摔碎妈妈的衣食盆(苏北称掼劳盆)、儿媳捧着妈妈的遗像、孙子高举着系有悼念奶奶的挽带的长青树(长青竹)、孙女捧着奶奶的万寿瓶,和亲朋好友们共同乘坐二十多辆大小汽车,浩浩荡荡地沿着正东路学府路去市殡仪馆。
殡仪馆悼念大厅布置庄严肃穆,遗体安放在鲜花丛中;遗体上方黑底白字横幅写着“我们永远怀念您!”左条幅“挥泪化深情”,右条幅“痛心伤永逝”。花圈花篮层层叠叠摆放在大厅两侧,我和儿孙们的花圈放在棺头。儿子万分悲哀地致悼词:亲爱的妈妈,儿子感谢您的养育之恩,您最牵挂的年老体弱多病的父亲由我来精心照顾,您最疼爱的孙子女读书十分努力。愿您一路走好,天堂没有病痛。亲爱的妈妈,安息吧!
作为丈夫的我,走到爱妻的遗体旁,身体向她贴近再贴近,面孔离她的面孔近些再近些,把额头磕到她的棺头板上,泪水倾盆,泣不成声:“爱妻阿萍呀,我竭尽所能也没能把你挽救回来,恨我无能;爱妻阿萍呀,你安详地走吧,天堂没有病痛,愿你一路走好;爱妻阿萍呀,我永远深爱着你,愿我们下辈子还做夫妻!”
亲朋好友们瞻仰遗容,绕着爱妻的遗体悲痛地走了三圈;走到我和儿孙们面前,纷纷伸出双手拉住我们的双手,表示亲切慰问并劝我们节哀,嘱咐我保重身体。实际上,我和儿孙们哪能节得住悲哀呢,悲哀的情绪一直萦绕在心头。
人辛辛苦苦这一生,到最后只带走一只骨灰盒和占居一块墓地。选购骨灰盒,是在妻子仙逝后的第二天,“万古”公司问我们要哪种材质的,我提出要木质的,因为人木土在自然界融合为一体。公司拿来三只木质的让我挑选,我不知道哪只好,只知道一分价钱一分货。我问哪只价格最贵?公司说黒紫棠的最贵,我应声说:“就买那只黑紫棠的”;墓地,我和儿子在市南郊风景区粟子山公墓园事先挑选了一块,觉得不理想,经反复考虑酙酌,改选一块象征“紫气东来”的风水宝地,即牡丹园8区1排78号,编号为878号。实际上这也是儿孙们为我“百年之后”准备的,虽然贴了百分之二十的手续费,儿孙们都是乐意的。
由殡仪馆去镇江南郊风景区栗子山墓园安葬,儿子捧着妈妈的骨灰盒、儿媳捧着妈妈的遗像、孙子高举着系有悼念奶奶挽带的长青树(竹)、孙女捧着奶奶的万寿壶,和亲朋好友们共同乘坐二十多辆大小汽车,浩浩荡荡地开到栗子山墓园。市殡仪馆按照风俗,为爱妻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爱妻的寿棺(骨灰盒)摆放东南向,表示紫气东来;男左女右,为我“百年之后”预留了左边的一个宝位。
奶奶走了,孙子最担心的是我的身体。在奶奶安葬的当天下午5点钟,我午觉起来了,他来到我身边紧贴着我的身体,安慰我说,悲伤成疾的人比比皆是,要我节哀保重身体,帮我拖地打扫卫生,陪我吃晚饭馄饨,为我洗碗清洁厨房,和我谈心安慰到很晚才骑单车回家。他临走时反复嘱咐我:一天三顿饭一定要吃好,千万别忘了每天打四次胰岛素;以后如有什么事需要他的,打电话或发微信,他立即就来,开学到南京读书期间也能做到;抽时间到他们学校看看玩玩,散散心。
孙子的言行举动让我很受感动,我当晚用微信告诉最担心我身体的几位至亲,在常州生活的妻弟群祖立即和我视频,说“百善孝为先,孙子很有孝心,是马家的人才料子。”妻妹小平在微信中说,“你孙子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这也是你的福气!”我的外甥女申俊发微信说:“孩子长大了,也体验到了人生的各种际遇,变得成熟理智稳重了,比一般孩子在情感上更珍惜与长辈的感情,这就是你们培养成功了。”
我深情地对爱妻说:你的离开让我们万分难过,但你留下的美好回忆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间;我们对你的离去感到万分悲痛,但我们深信你已到了上帝的怀抱,永远不会再遭病痛折磨。
以上所述的是我们祖孙三代人之间的情怀。
注:此文写于我的爱妻仙逝后的第七天即2023年8月31日凌晨。
扫描二维码获取
更多精彩
作家文选
投稿邮箱:
编辑:楚江
邮箱:454661733@qq.com
统稿:成文
邮箱:812905642@qq.com
推广:吕小平
组稿: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