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文
这篇课文我是第一次教,初读觉得有点膈应。
作者以一个小孩的角度,走在风雨后的上学路,因为有落下的梧桐叶和水洼等,所以水泥道特别好看,孩子也特别开心。
特别是开头的“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和首尾呼应,让我感觉读到了老学究的语气,我倒更愿意是:昨晚风很大,下了一夜的雨。
1
文中也有孩子比较难写出来也难理解的词语。
比如第四段“……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这一角,想起的是鲁迅先生《少年闰土》高墙上四角方方的天空。
比如第七段:“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甚至有些凌乱”,这里的熨帖、凌乱也让我觉得书面味重。
当然从美文欣赏角度看,“熨帖、凌乱”的确是好词,但不够儿童化,上学的孩子基本不会用这些词。果然,学生提问环节,这些词都被当做新鲜词、难词拎出来了。
这就是本单元的重难点,老师要追问学生,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难懂的词语,老师也要思考:怎么才算是理解了一个难词?
是以终为始,会写解释了,就算懂了,还是先罗列方法,展示思维过程,再去追求理解意思?
2
重点学习的段落,其实是第五六七段,这样的描写,是需要人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还有慢下来、甚至停下来的闲情,还有丰富的联想,那么第八段中,“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的数着。”就很有必要。
就是因为慢、仔细,你才能随着“我”的目光,看见那亮晶晶的水洼,能发现一角小小的蓝天,才能看到秋天的梧桐叶子“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梧桐叶上“闪着雨珠”,秋天的水泥道像“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的地毯”,然后还能联系自身,我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你才能体会小孩的心思,那种惊奇与雀跃。
水泥道的美,是因为有风雨的袭击,才有了梧桐叶落,更因为“我”有发现美的眼睛,慢慢欣赏啊!
3
这个单元主题内容是感受秋天,阅读策略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写作目标是“学习写日记”,而这篇课文如我读文时的思考,是能学到很多的。当然,第二点是单元重难点。
秋风秋雨梧桐落——感受秋天——通过朗读、图片,来感受和表现
难懂的词提出来讨论——通过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生问生答,老师辅助、总结
关注生活,找寻亮点——写日记找角度,学方法——提醒特别的时间、天气,会有惊喜
好的文章能用于教学,就是其能印证学习方法,体现学习过程,这篇文章我很满意。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25分钟)
1. 齐读课题,有点长,再读一次,老师范读(稍快),题目中有没有让你感觉有新鲜感的词?
2. 读带量词的词语,请学生加上修饰词,变一变。师点评加上后的效果,最后总结,要观察,要积累,要学会多种表达。
3. 读一遍文章,找找有新鲜感的词语(3分钟后),其实新鲜感的词语,有可能是不常见、不理解的词语。 4. 生汇报(提醒学生说清第几段再说词语)
5. 读词语,复习。 6. 学写“铺”“墙”“印”“规”,完成作业本第1-3题。(这个任务因为前面讲解作业,时间不够,没有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