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户外活动时,经常与野外蜜蜂、黄蜂相遇。蜜蜂和黄蜂都是有毒的,在它们的尾部有长而粗的螫针并有逆沟,与毒腺相通,毒蜂蜇人后排出毒液,并将部分螫针留在人体表面。
黄蜂与蜜蜂的毒液成分不同。
黄蜂毒液的有毒成分为组氨、五羟色胺、缓激肽、透明质酸酶,有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并损害心肌、肾小管和肾小球。
蜜蜂毒液主要成分是蚁酸,并含有挥发油、组胺等。蚁酸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全身症状,挥发油是引起烧灼感和疼痛的主要成分。
被蜜蜂和黄蜂蜇后,局部会立即红肿、疼痛,偶尔出现水疱或局部坏死。重者可发生哮喘,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对蜂毒过敏者还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
野外活动时要小心,避免误触蜂巢,更不要因为好奇打扰蜂窝,引致蜂群的攻击而受螫伤。避免使用浓烈香味的化妆品,因为芬芳气味可能吸引蜜蜂。若遇群蜂追袭,可坐下不动,用外衣盖头、颈,以作保护,卷曲卧在地上,待蜂群散开后,再慢慢撤离。
不慎被蜇伤,可用小针、镊子等工具挑拔或纱布擦拭,取出蜂刺。黄蜂毒液呈碱性,能够被酸性溶液中和,可用食醋等酸性液体洗敷;蜜蜂毒液呈酸性,可被碱性液中和,可用肥皂水、碳酸氢钠或3%氨水等碱性液体洗敷。如有全身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注意防治过敏性休克。
图1 蜜蜂采蜜
图2 垒在树上的马蜂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