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往事:为什么这里的土地庙称作“坊”,土地神住楼顶?
乐活
2024-11-25 08:23
广东
雷州每条村都有大小两种庙,大庙所祀之神不一,如白马庙、天后宫、华光庙等。但小庙所祀者大多为土地公,即谓之“土地庙”。千百年来,土地神默默守护一方平安,“一方土谷,万姓福神;灵通三界,纠察分明”,以其浩浩神功,必将一直得到虔诚供奉。据统计,雷州市有2200多条自然村,如果按每个村落至少有一座土地庙,大的村落会设有2座甚至3-4座,则雷州的土地庙十分可观,至少在2000座以上,甚至难以历数,这反映了雷州人对土地依赖,是农业文化兴盛的一个表现。在雷州城内的土地庙更为丰富,有的街巷出口两端都设有土地庙,而且这些土地庙的名称大多是用当时所在各坊的名称。清嘉庆年间,雷州城内有守廉、仁里、澄清、明善、中正、乐安、桂华、薦贤、安仁、愷悌、贵德、迎恩、镇宁、官贤、守富、永宁、拱宸等17个坊。城外有富教、兴贤、西湖、文富、文昌、宁国、南亭、调会、登云、龙应、那盧等12个坊。坊的增设很可能最晚在清末,到了民国时期,城内增加大成、显应、永富、多富、守良等坊。城外已增加宜稼、多福、文贵、民富、昭贤、鲁卫、广运等坊。过去在坊前面,通常会立有牌坊,作为标志。如今,牌坊已经消失,其名称多保留在小小的土地庙上。将土地庙与 “坊” 相结合进行命名,能够明确土地庙的具体位置和所服务的区域范围,方便人们在祭祀等活动中进行定位和区分,也便于对不同区域的庙宇及相关事务进行管理 。一般来说,几个坊合成一个关,个别也有一个坊分出两个关。以下所计各关之内的坊名和土地庙,只是一个初步的统计。西关内:安仁坊、文明坊、澄清坊、守廉坊、明善坊,约有8个土地庙。南关内:中正坊、永宁坊、仁里坊、愷悌坊、贵德坊、乐安坊、桂华坊,约有18个土地庙。关部关:多福坊、龙应坊、南亭坊,约有12个土地庙。西湖关:西湖坊、天湖坊、龙湖坊等,约有5个土地庙。夏河里关:登云坊、仁山里、解元坊、文昌坊,约有9个土地庙。随着城市的持续扩张,一方面,原本镶嵌于坊之中的繁华商业区域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关;另一方面,城市边缘的坊也向外铺展,与此同时,土地庙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例如,曲街关,这一区域原本隶属于文富坊,位于苏楼巷关的内部。再如卖鱼街关,它原本只是登云坊的一部分,隶属于夏河里关。在新兴发展的郊区地带,土地庙上往往并未标注坊名,这或许是因为这些地区尚未设坊,因此,土地庙通常只被简单地称为福德堂。福德,乃是土地神的一种尊称。近年来,一些过去曾是村落且未曾设立坊市的地方,如南营、天和区、水店村等,也开始自称为关。在城市里土地资源有限,所以一些沿街的土地庙会设置在二楼 ,而一楼则是铺面,这样做的好处既保留了土地庙,也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土地庙的收入,从而能支撑该土地庙的日常香火开支等。
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城市发展的迅速步伐,也见证了乡村向城市转型的生动历程。当然,除这村头巷尾之外,雷州许多寺庙的门口两侧墙上也常配置土地的龛位。他是本庙的所在的土地,其身份体现在他的“本庙土地福德正神”这个称谓上。
这种现象在雷州城里的寺庙比较多,农村的寺庙往往比较少。因为村里的土地神守卫在村口,既守卫整个村落,也守卫村里的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