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往事:1982年海康大旅店倒塌震惊全国,地质勘探竟靠脚踩手捏

乐活   2024-11-18 08:18   广东  
1982年5月3日下午6点30分左右,正在筹备开业的海康县大旅店突然倒塌,二十多米高的七层大楼几乎沉没了五层,造成死亡4人,重伤1人,轻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63万元。
这就是震惊全国的海康县大旅店倒塌事故。
幸运的是,由于旅店尚未正式营业,倒塌时并没有大量人员在内,从而避免了更大的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海康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力量抢救。
时任县委书记洪绍宏通宵临场指挥,施工单位海康县建筑工程公司查点现场人员。
同时,调遣几百名官兵参与现场救援和清理事故现场,处理善后工作。
海康大旅店工程,坐落于南湖东北角(即现在雷湖广场东侧附近),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4190平方米,1980年5月动工,1982年4月基本完工,是当时海康县的最高大楼。
对于这样一座当地的最高建筑大楼,为何突然倒塌了呢?
根据当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省建委和省建筑工程局有关专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指出海康大旅店倒塌的直接原因是,设计严重违反设计程序和设计规范,地基未经正式钻探就盲目设计,地耐力严重不足,基础强度不够,上部枢架计算错误等。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之前,负责设计的助理工程师没有进行全面、细致的地质勘察工作,导致对地基承载力的评估存在严重误差。
设计师只是在基础设计之前到现场用脚踩,用二米长的水管插下一米多深取出泥样用手捏,就凭主观臆断定下地基土的承载能力。
然而,他忽视了这块地原是水田,其东面靠近西湖排水渠。
这条排水渠原是明清时期的南亭溪上游,其下游连接南渡河,是地基是近期浅海相冲积层。在这样松软的淤泥土质上搞建筑物,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由于当时海康县设计室机构不健全,施工上违反施工程序。
比如,开工前后没有会审图纸,没有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整个图纸的审核、设计全部由同一个人完成,没有第二者审核、校对。
这么一座当地的最高大楼,当时只有一名原来是泥水工的施工员负责施工。
在设计上部结构时,设计师对框架结构的计算存在严重错误,包括荷载计算、内力分析、截面设计等关键步骤。
这些错误导致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足,无法抵抗实际荷载的作用。
实际上,海康大旅店在开工建筑一年之后,就已经发现基础下沉10.5cm。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反馈这个问题,并要求解决,可惜未引起任何单位的关注。
到了1982年1月下旬,大楼的主体工程和大部分装饰已经完成,而大楼的西南角却下沉了41.7cm,倾斜了39cm,大梁和隔墙也出现多处裂缝,施工单位将情况向上报告,却依然未能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关补救措施,直至最后倒塌。
当时省建筑工程局在《关于加强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杜绝重大工程事故的报告》中指出,海康县有关部门对这项工程的设计文件没有严格审查把关,1981年12月底已知道大楼发生严重下沉、倾斜和裂缝后,没有及时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拖了半年,直至发生倒塌事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海康大旅店倒塌事件已经成为历史,然而,它留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却是永恒的。
翻一翻这陈年旧账,容易让人警醒,科学技术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质量和安全,只有这样,我们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小蔡闲话雷州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