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往事:清代的雷州府城驻守有多少兵马?

乐活   2024-11-01 08:02   广东  
雷州半岛三面环海,北枕丛山,水陆交通要道交汇,战略位置重要。这种地理特点决定了府城需要有一定规模的兵力驻防,以应对来自海上和陆地的潜在威胁。例如,为了防范海盗入侵和外敌从海上进攻,府城及其周边会部署较多的水师和步兵。
作为雷州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府城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地区的稳定。因此,历代朝廷会根据雷州府城的重要性来确定驻防士兵的数量,确保其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来维护地方秩序和安全。
清顺治八年(1651),清军刚刚平定雷州,便罢免镇守参将,革除卫所的指挥、千户、百户,在雷州设置协镇副总兵一员(系高雷廉总镇所辖),设置左、右都司。左、右都司各自统领有守备、千总、把总。在遂溪县设置守备。在徐闻县设置游击。
清朝军队有较为明确的额定编制,雷州协镇额设官兵5367名,后来淘汰976名,实留4396名。有坐马116匹,其中副将处有坐马12匹,战马 180 匹,下辖左营、右营、遂溪、白鸽寨、徐闻、海安和锦囊等7个营。
雷州府城设有士兵2102名,其中抽调206名士兵调入白鸽寨,又抽调82名士兵调入海安营,再抽调46名士兵调入乾体营,实际还剩下1769名(实为1768名)士兵。这些士兵分别列在左、右二营,驻扎在雷州府城。同时,还调拨部分官兵分别去防守乐民所、海康所的汛地,以及防守淡水、调岭等地的台汛。
乐民所,有士兵400名进行驻防,并从这里调拨部分官兵分别防守调建、官场、博里、调神、草潭等地台汛。
海康所,有士兵300 名进行驻防,并从这里调拨部分士兵分别防守房参、港口等地台汛。
淡水港和调岭港的台汛,分别由雷州协镇调拨各10名士兵防守。
所以,最后驻扎在雷州府城的士兵最多只有1048名。
从南城墙眺望平原上的稻田  雷州(1932年)
但是,左营,原本有士兵1021名,后来淘汰了187名,实际留下834名,战马90匹。右营,原本有士兵1081名,后来淘汰了198名,实际留下803名(实为883名),战马90匹。
所以,左、右两营留下的士兵只剩下1717名,如果再减去抽调到其他营所1054名士兵的话,最后驻扎在雷州府城的士兵最多有663名,战马有180匹。
根据《海康续志》记载,乾隆元年,右营移驻到了白鸽寨,雷州府城只剩左营驻守,兵额有691名。而左营管辖的陆汛在海康境内就有4个,塘有17个,所以真正驻守在府城内的士兵更少。
清代,雷州府作为广东省的重要府治之一,其军事防御体系相对完善,包括绿营兵、水师等多个兵种和营汛。其中,左、右两营是雷州府绿营兵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守卫城池和周边地区的安全。
不过,清代雷州府左、右两营的兵马数量,不仅受到当地军事需求的影响,还受到朝廷政策、军事预算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不同历史时期,驻扎在雷州府的左、右两营的兵马数量会有所增减。
雷州县城牌坊  雷州(1932年)
这里需要说明一个情况,清代驻守地方的军队分为八旗与绿营两大体系,而两者在驻防地域与功能上各有侧重。八旗作为清朝的精锐部队,主要驻扎于京城及全国各大战略要地,如直隶、盛京等地,以保卫皇室安全和国家核心区域。相比之下,雷州府城等城市,则主要由绿营军队承担防御职责。
绿营军队作为清朝的另一大军事支柱,虽然总兵力庞大,达到60多万人,但分配到全国各省、府、州、县后,实际兵力就显得相对分散。这种分布方式虽有助于全国范围内的广泛防御,但在面对局部地区的紧急情况时,如匪患、农民起义等,往往显得捉襟见肘。
特别是到了清朝末年,雷州绿营兵几经裁撤,左营也废,“参将者,除十余名亲丁外,徒有虚名耳”。
因此,当地方遭遇此类动乱时,官府往往不得不依靠地方团练和乡勇作为辅助力量,以弥补正规军的不足。

小蔡闲话雷州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