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往事:一次比新冠更可怕的瘟疫,致2000多人死亡,村庄绝户
乐活
2024-11-21 07:53
广东
鼠疫是通过鼠蚤传染的烈性传染病,疫情凶险,传染力强,死亡率高,群众极为恐慌,称为“发人瘟”。第一次鼠疫大流行,即查士丁尼大鼠疫,始于6世纪中叶,一直持续到8世纪,这场灾难在欧亚大陆肆虐,夺走了上亿条生命。第二次鼠疫大流行在14世纪中叶,此次鼠疫被称为“黑死病”,它如野火燎原般在欧洲大陆肆虐了整整300年,在这场浩劫中,欧洲大陆的人口锐减了三分之一到一半。第三次是19世纪下半叶,此次鼠疫流行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它起始于亚洲的云南和孟买地区,后逐渐扩散至全球多个地区,在中国,山西鼠疫、东北第二次鼠疫等事件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此次鼠疫才逐渐销声匿迹。根据记载,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鼠疫是从云南经广西的北海、合浦传入遂溪县,随后逐渐蔓延至雷州半岛各地。海康县(今雷州市)境内鼠疫始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当时在客路本立村发生3例。后来在全县范围内发生过几次鼠疫大流行。据《海康续志》记载,宣统二年(1910)庚戌正月,雷城鼠疫獗死者二千余人,至五月始滅然,自是每际春夏之交往往发见。此次延续了几个月的鼠疫导致2000多人,而且从那以后,每当到了春夏交替的时节,鼠疫往往就会再次出现。1911年上半年,雷州鼠疫再次流行并迅速扩大。当时雷州府疯症盛行,共计死去3000多人,府前街无人敢行,府衙内也有7人丧命。当时雷州知府朱兴沂的第四子在新婚后仅三天也发病,七天后就死去。这让雷州府衙内的衙役人心惶惶,知府的家眷陆续返乡。知府本人不敢在府衙办公,并将办公室搬到“雷威”兵轮(双溪港往来查缉的小轮船)上。这此鼠疫还造成一两个村乡的人口死绝。雷州的鼠疫主要在当时的雷城、纪家、客路、北和、企水、乌石等城镇或人口密集的村庄流行。民国38年(1949年)4月23日,海康县公立卫生院为县城各学校注射鼠疫预防针,仅县一中注射人数就达 429人。同年年底,民国政府中央防疫队与省鼠疫防治队第三工作队在乌石镇建立起一所鼠疫隔离病院,收治鼠疫病人。虽然国民政府也做了一些工作,但防治措施还是不力,到1949年也未能控制疫情。新中国成立后,为扑灭雷州半岛的鼠疫。1950年省派出省鼠防队第三工作队到海康县指导鼠防工作。这一年,企水、北和、客路等区域的37条村庄沦为鼠疫灾区,共出现44例鼠疫病例,致使 16 人丧生。1951年,乌石港、北和、企水、客路等区域的农村地区鼠疫灾情加剧,多达120例感染病例,夺走18人的生命。同年 2 月,广东省派出防疫第二分队奔赴灾区。他们在旧疫区积极行动,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不仅举办防疫训练班,精心筹备并召开卫生宣传展览会,致力于破除根深蒂固的封建迷信思想,大力传播科学卫生知识,提升民众的防疫意识与能力。在雷城、乌石、客路、唐家、企水、北和等重点疫区,更是全力发动全民参与到抗疫行动中,全面开展灭鼠、灭蚤行动,深入细致地调查疫源,并实施全民性的预防注射鼠疫疫苗工作,成效斐然。1952年,全县鼠疫疫情得到显著控制,仅在北和镇康港外坡出现1例鼠疫病例。1953年7月,广东省鼠疫防治所在海康设立防疫第三站,持续肩负起鼠疫防治的重任,进一步推进鼠疫疫苗注射工作。此后,县内再未出现鼠疫病例,鼠疫疫情得以彻底平息。直至1964年,全县累计注射鼠疫疫苗达 68.65 万人次,为民众健康构建起坚固的防护屏障。年底,鉴于鼠疫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全县正式停止注射预防鼠疫疫苗工作。 然而,雷州半岛鼠疫病毒甚是顽固。1973 年,鼠防专业人员采用国外先进的鼠疫间接血凝试验法,于雷州半岛旧疫区发现血清阳性鼠,表明疫源仍潜在。于是,专业人员持续深入调查疫源、严密监测鼠疫、大力研究灭鼠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灭鼠工作,成功阻止鼠疫疫情在雷州半岛再次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