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往事:清代南渡河惊现十几米大鱼,知府惶恐而筑鱼冢葬之

乐活   2024-11-27 08:21   广东  
康熙《海康县志·艺文》中记载有一篇《大鱼冢记》,乃清康熙年间的雷州知府吴盛藻所撰。
吴盛藻,江南人,拔贡,康熙八年(1669)任雷州知府,期间主修《雷州府志》。他作的这篇《大鱼冢记》记录了在清代康熙年间雷州白沙社发生的鲸鱼搁浅事件:
尝读《山海经》所有怪物,而知水之族以百数,未有荒大不经如鱼者也。然窃观之子、史,任公子为大钩钓东海,期年得一鱼者,则白波若山,海水震荡,秦始皇自以连弩候巨鱼,自琅琊至之罘,始得而射杀之。若然则鱼之大者,又未尝数数见也。余莅雷之四载,海滨无事,既安且平,至荒忽谲诡之说未之见,亦未之闻,越壬子春,有以大鱼从海入港,触石而死,来告者郡之人纷纷往视,余亦从而观之。见其状鳝,巨口无鳞,自首至尾,不下数丈,噫,是所谓海鲸者乎?
夫鱼,阴类也。得阴则生,失阴则死。有小人之象焉。且柔物也,以至柔之物当至坚之石,未有不碎首者,鱼之族类众伙纵横于巨浸之中,以为水弱可玩,一旦失其群而触石以死,此犹小人狎比成党,自谓阴霾晦塞可以自肆,而曾不足以当化日之一照也。是故石以比君子,而鱼以比小人,可为劝戒者矣。然吾闻之太刚则挫,太坚则折。水至弱也,而有漂石之势,君子其亦宜自慎哉。
雷之好事者,欲得此鱼而争食之。余谓此异种,宜葬之,以避不祥,是为大鱼冢,冢在南渡城之南十余里也。是为记。
其大意说的是:
我曾经读过《山海经》,里面描述了各种各样的怪物,其中水生生物的种类数以百计,但从未见过像那样离奇巨大的鱼。然而,在我私下阅读古代子、史等典籍时,发现也有类似的记载,比如任公子用巨大的钓钩在东海钓鱼,花了一整年才钓到一条大鱼,那鱼掀起的白浪就像山一样,海水都被它震荡得汹涌澎湃。还有秦始皇曾经用连弩等待巨鱼出现,从琅琊一直等到之罘,才终于射杀了它。由此可见,大鱼虽然存在,但并不常见。
我在雷州任职四年期间,海滨地区一直平安无事,既没有发生过离奇古怪的事情,也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传闻。然而,在壬子年的春天,却有一条大鱼从海里游进港口,撞上了石头而死。消息传来,郡里的人们都纷纷前往观看,我也跟着去看了。我看到那条大鱼的样子,嘴巴巨大,身上没有鳞片,从头到尾,长度不少于几丈。哎呀,这不就是人们所说的海鲸吗?
鱼,是阴性生物,得到阴气就能生存,失去阴气就会死亡。它们有点像小人的性格。而且,鱼作为柔软的生物,用极其柔软的身体去撞击坚硬的石头,没有不头破血流的。鱼群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以为水很柔软可以玩弄,但一旦离开了鱼群,独自撞上石头就会死去。这就像小人结党营私,自以为在阴暗的环境中可以为所欲为,但实际上却经不起正义阳光的照耀。因此,我们可以用石头来比喻君子,用鱼来比喻小人,以此作为劝诫。
然而,我也听说过“太刚则挫,太坚则折”的道理。水虽然看起来非常柔弱,但却有漂动石头的力量。所以,君子也应该谨慎行事啊。
雷州有些好事的人,想要得到这条大鱼并分而食之。但我认为这是种奇异的生物,应该埋葬它以避开不祥之兆。于是,我们为大鱼筑了一座坟墓,称为“大鱼冢”,它位于南渡,即雷州城南十多里的地方。这就是这篇记事的由来。
关于此次鲸鱼搁浅事件,在康熙《雷州府志·怪异》中也有记录:
大鱼冢在郡城南渡。康熙十一年三月,百白沙社内港鲸鱼乘潮进港,潮退,鱼不能动,塘兵以砲击之,若无物也。乡人争以绳拽之,有千人方拽至岸,其鱼长五丈,阔二丈许,刺史命葬之,以避不祥。耕牛闻鱼气,俱死。
关于鲸鱼死因,两段文字记载迥异。《大鱼冢记》言鲸鱼因触石而亡,突显自然因素之偶然;《怪异志》则称鲸鱼遭塘兵砲击而死,此记述彰显人类活动之直接作用,令鲸鱼之死成非意外之悲剧。
于处理鲸鱼尸体一事,无论何种死因,皆反映出人类虽似已征服海洋,然内心深处仍对大海敬畏有加。《大鱼冢记》中,雷州民众本欲争食鲸鱼肉,幸得地方官员制止,选择安葬鲸鱼尸体,此举既显对生命之敬重,亦含对大海之敬畏。
《怪异志》所记鱼肉腐坏致耕牛死亡之悲剧,亦从侧面警示,人类于某些时刻虽似掌控海洋,然胜利背后仍潜藏诸多风险挑战。

小蔡闲话雷州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