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病吃不同的药,不同的人看不同的书

文摘   2024-05-28 00:00   广东  

我好像曾给身边人留下读过很多书的错觉,证据就是,即使到了庸庸碌碌的今天,还是偶尔会有旧友发来问候信息说,来,推荐一些书看。

自然,我是不敢给人推荐书籍。

且不论资格问题,开书单本身就是莫名其妙的行为。因为人是不一样的,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不同的病吃不同的药,不同的人看不同的书。

哪有什么标准答案。

现在的读书软件,比如微信读书之类,都会有醒目的书单专列,红人名人书单,首富推荐必读书籍,我留意过一些,都不太满意,除了那些明显质量堪忧的著作,有些名人洋洋洒洒拉出清单来,我心想,没个十数年这些都看不完吧?以至于列书单的人自己有没有看过,都让我很怀疑。

写书评呢,如果不要脸的话,是很容易的事情,只要看过一些简介,把文章写得头头是道一点也不难,这些年认识一些搞创作的人,那些台上侃侃而谈的人实际上都是靠着助理给提供的简介和摘抄来发挥的,根本没有时间去亲自阅读作品。

就像最近那些非常有名的文学奖和电影节,每次评奖后,就会有人出来揭露说,评委其实基本都不会仔细看作品,还是要靠私下关系和眼缘来投票的,充满随机性。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确实没有看起来那么严肃,大家都在瞎混而已。


不瞎混是很累的事情。

一本书看完,短则几个小时,长则好几天,一部电影看完,短则一个半小时长则3个小时,除了邵逸夫这种把看电影当一辈子工作的,“我一秒钟几十万上下”,有多少人舍得花着这个时间呢?

大部分人都是在短视频上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简介,3分钟听完一本书——简介,大街上随便拉个人来聊天,大家的阅片量和读书量好像都很惊人,想想,这一半算是张一鸣的功劳。

看完一个读书视频,和看过一部书,毫无疑问是两回事。好书给人提供养分,短视频给人提供口水。

口水多过浪花,也不怪得现在人交流起来比以前困难。

知识的大众普及有时候会出现这么一个尴尬的阶段,大家好像什么都知道,又什么都不太明白。

比如,

近年来出现的某些言论,什么西方伪史论,什么美国登月造假论,什么进化论被推翻,什么永乐大典造就西方文明。

这些言论即使念一遍标题,都感觉蛮好笑的。

这些不都是很多年前互联网上的烂梗吗?居然现在成了恍然大悟真相大白的震惊新闻,还有人一本正经探讨了起来。

这个世界上杂草丛生,这些人好像什么都知道,又什么都不明白。

如果不是亲耳听到这些言论出现在自己身边,我倒是很友善地一直都怀疑这些言论只是一些宣传机器制造,然后由复读机传播的,很难相信这种言论会真的有大市场。

但亲见后,我才想起来,这世界本来就是一样米养百样人啊,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比人和蟑螂之间的差别还大,要命的是,蟑螂还特别多。

即使在今时今日说人分三六九等已经是不正确,但也改变不了人与人之间事实上的差异。

人群是需要细分的,过于富有同理心和以己度人,是一种很愚蠢的生存策略。


2024.5.23

庄曜的酒馆
一枕微醺惜梦华,漫持杯酒对拈花,信手文字窗边雨,此是中年下午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