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教育志资料选编》之抗日战争中游击区小学教育工作回忆|梁宽裕

文摘   2024-11-07 08:30   山西  

抗日战争中游击区小学教育工作回忆

梁宽裕
一九三八年元宵节的次日,介休县城沦陷。介休的小学教育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介休县委领导所有县级机关团体转向船窟、木壁、后崖头,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抗日战争。因此农村小学教育不仅没有间断,而且随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进行着教育为政治服务的斗争,所以抗日战争中的小学教师,逐渐成为抗日的一支力量。当时日寇扫荡频繁,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愈演愈烈,游击区的抗日小学教育工作不能公开活动。迫于当时的形势,小学教师只有纵的领导,没有横的联系,因此工作上“各自为教”,不敢互通信息,彼此联系。小学教育工作也受到一定影响。

一九四零年秋季,县委和抗日政府为了扭转游击区小学教育的被动局面,大力开展游击区的抗日教育工作。责成教育科长刘德之、文教助理员张启明等人,组织小学教师一百余人,在沁源县河底村培训,专门学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抗日游击战争》、《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充实小学教师抗战理论,提高政治文化水平。集训完毕将教师分派到介休县游击区的四面八方,开展敌后的小学教育工作。如梁宽裕同志参加培训后起先派在北山头小学工作,后又转派在距上梁日寇据点只有七里的沟口工作。当时分派在游击区担任小学教师者有沟底的王德甫、旧寨的张灵义、涧里的胡兆春、板峪的赵砚永、靠龙庄的化宜海、东北里的刘培源、上梁的薛振业、下李侯的赵锡惠、张村张昌睿、张师敬、泉泉的张师誉、田堡的岳之愈等。这些游击区的各村小学,有的经过日寇的摧残,几乎停办,有的受日寇干予进行奴化教育,大多数学龄儿童处于失学状态。这些教师进村时,以不公开的身份动员学生入学,恢复教学秩序,相机进行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清除日寇奴化教育的流毒。

游击区的小学教师是在日寇据点林立,战争烽火中进行工作的,当然不能循规蹈距地从事教学工作。又基于当时印刷困难,更无正式课本,只可在报纸杂志中选定有关反日、反汉奸、反封建为内容,适合儿童学习的短小文章,抄写在黑板上充当课本,算术课也是自编自写教材。因此当时的小学教师既是儿童课本的编辑,又是讲课的教师,课本内容充满抗日思想,又不能畅所欲言地进行教学。经常是民兵在村外站岗,监视敌人行动,教师在学校讲课。夜间为防范日寇的突然袭击,经常和羊馆同宿,身盖皮袄,头枕鞋子,一旦发现敌情,立即爬山穿沟到旷野隐蔽,当然读报、选编教材和备课都在羊馆棚内进行。他们每月只有三斗小米的薪金,有时还要提出一部分支援前线,为了维持生活,还要开荒种地进行生产自救,梁宽裕、王德甫、张灵义等同志就在距离上梁日寇炮楼七里远的沟口、沟底、旧寨艰苦地坚持教学工作多年。

抗日战争中的小学教育工作,不仅在游击区大力开展,而且深入敌人心脏。上梁小学教师薛振业同志便是在敌据点内接受县委领导开展小学教育。东北里小学教师刘培源,涧里小学教师胡兆春,在距敌人据点近在咫尺,坚持小学教育工作直到抗战胜利。人民群众高度的抗日爱国热情掩护教师同敌斗争,真是难能可贵,值得歌颂的。

抗日战争的学校教师堪称多面手,白天教育儿童,夜间民校讲课,在正规军和游击队反扫荡及扳铁道、割电线的战斗中,他们又随军作战开展宣传工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日反汉奸”、“好男儿不当亡国奴”、“不使一针一线、一件物资敌”等标语,在敌人据点内和沿途村庄的墙壁上让比皆是。这样对日寇是很大的打击。对沦陷区人民又是很好的教育。他们在反扫荡的斗争中,帮助人民空室清野,还进行“反对封建迷信”、“打倒地主剥削”、“土地还家”等宣传活动,平时他们还协助行政人员完成征粮任务,进行优抚工作。因此,出没敌战区也是司空见惯的事。

正因为小学教师在抗日战争中起了很大作用,日寇对小学教师也非常憎恨。一九四三年正月县委组织小学教师在北头山开会时,日寇便向北山头展开拂晓攻击,小学教师在睡梦中起来突围,沟口义务教师冯忠贵被敌人打死,王邦治在突围中挂彩,张汉臣胸部被捅了一刺刀。日寇对手无寸铁的小学教师这样残暴,也反映了小学教师在抗日战争中的宏伟成绩。

总之,抗日战争中游击区的小学教师,除完成教学任务外,既是宣传员,又是行政干部,对抗日救亡工作做出优异的成绩。他们的高风亮节,宏功伟续永远流芳百世。


作者简介

梁宽裕,离休教师。

投稿邮箱:

874761158@qq.com

↓您的赞赏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知彼
一群喜欢文字的发烧友,想用横折撇捺的组合展示自我,面对多元的社会,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平台。联系电话:1534344508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