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文化看晋中

文摘   2024-11-12 08:30   山西  

大院文化看晋中

摘录整理:辛宪晶

大院文化不是山西特有,但山西大院文化绝对是比较集中和突出的,特别是在晋中地区。这些大院犹如璀璨繁星,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座都诉说着晋商家族的传奇故事,见证着那个辉煌时代的商业奇迹与家族兴衰。

祁县乔家

乔家的发迹始于乔贵发。他在乾隆初年只身走西口,靠卖马草等逐渐积累财富,后在包头创立“复盛公”商号,成为乔家商业的奠基者。到乔致庸这一代,家族生意达到鼎盛。乔致庸继承家业后,不断拓展商业版图,将业务从传统的商号经营拓展到钱庄、票号、典当等金融领域,先后开办大德通、大德恒两家票号,并在全国多地设立分号,使乔家成为当时富甲一方的商业巨族。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东部的乔家堡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经多次增修和扩建,整体布局呈“囍”字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宅相连,是一座全封闭的城堡式建筑。乔家大院以其精美的“三雕、彩绘”等建筑工艺而闻名,如百寿图砖雕照壁、木雕门窗等,件件都堪称艺术品,展现了乔家当年的奢华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祁县渠家

渠家子孙远至包头经商,到渠同海时商业已具规模,经营菜园、油粮、茶叶及钱业生意等。清朝乾嘉年间,渠映璜增设长源川、长顺川两大茶庄,渠家积累大量财富。至第十七代“源”字辈,渠家进入黄金时代,成为晋中八大富户之一,商业金融资本达千万两白银,其茶庄“长裕川”声名卓著,票号“三晋源”汇通天下。

渠源潮是长盛川票号财东,持家严谨、宽厚助人;渠源祯是三晋源票号财东,善于经商理财,投资眼光独到;渠源淦是纨绔子弟,喜好戏曲,承办“上下聚梨园”;渠本翘是渠家杰出传人,为山西最早的实业家,曾接办晋升火柴局并改名双福火柴公司,还在祁县城内创办中学,领导了山西保矿运动。

渠家大院位于祁县东大街,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包括住宅及长裕川茶庄旧址。住宅占地约6000平方米,由8个大院、19个小院组成,为五进式穿堂院落,南边有戏台,这种格局在山西大院中独一无二。建筑屋顶多样,有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等,外墙高耸如堡,上筑垛口,院内有精美的砖雕、木雕构件。

灵石王家

灵石王家的始祖是王实,他在元末迁至静升村,最初以佃耕和经营豆腐坊为生。从第十世起,家族成员开始涉足商业,经营棉花杂货和典当行业。到十三世王兴旺叔侄时期,他们抓住贩卖牲畜的商机,积累了原始资本。之后,凭借着与清政府的合作关系,王家商业规模迅速扩大。他们的经营范围涉及盐、丝绸、茶叶、木材等多个领域,商号遍布全国,成为了巨贾大商。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它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的家族建筑群。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4.5万平方米。大院包括高家崖和红门堡两大建筑群,东西对峙,一桥相连。

高家崖建筑群:是由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的两座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共同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其建筑风格精致细腻,木雕、砖雕、石雕题材丰富,工艺精湛,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到花鸟鱼虫,应有尽有,展现了王家极高的艺术品味和财富实力。

红门堡建筑群:是一处全封闭的城堡式建筑群,平面呈长方形,堡门为两进两层,因堡门为红色,所以称为红门堡。堡内有东西南北四条主干道,由四条主干道将其分为八个部分,从低到高,层层递进,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贯穿其中,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这种建筑布局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对称美的追求,还蕴含了家族姓氏的象征意义,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太谷曹家

曹家始祖曹邦彦以卖砂锅为生,明洪武年间举家迁至太谷北洸村。第十四代曹三喜不满现状,独闯关东,以种菜、养猪、磨豆腐、酿酒等行业起步,后发展至杂货业、典当业等,在东北创建了雄厚的商业基地。清兵入关后,曹家生意向关内发展,以太谷为中心向中原各大城市辐射,并跨出国门,商号遍布欧亚,在道光、咸丰年间达到鼎盛,商号达640多座,资产高达1千余万两白银,雇员达三万七千人。

曹家大院即“三多堂”,位于太谷区北洸村,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10638平方米。建筑布局呈篆书“寿”字型,由15个小院、3个倒座院、3个厅堂、3座主楼、277间房舍组成,分为内宅和外宅。内宅是主体院落,有三座穿堂楼院;外宅有东门院、药铺院、账房院等。大院融合南北建筑风格,还吸收欧洲古建筑文化,雕梁画栋,装饰精美,被誉为“中华民宅之奇葩”。

榆次常家

常家始祖常仲林于明朝弘治十三年从太谷迁居榆次车辋村。八世常威时家境开始富裕并经商,到九世常万圮、常万达兄弟当家时,事业达到鼎盛。常万圮经营的商号带“德”字,形成“十大德”;常万达以大德玉商号在恰克图经营对俄贸易,并增设大升玉、大泉玉、大美玉、独慎玉等商号,形成“玉”字连号,其家族在恰克图的贸易历经七朝,长达 150 多年。

常家庄园位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占地 60 万平方米,有房屋 4000 余间、楼房 50 余幢,规模远超乔家大院,是最大的晋商大院和庄园式建筑群。庄园始建于康熙、乾隆年间,历经二百余年修筑,建筑以雄浑方正的北式庭院为主体,融合南北风格,兼具院落园林特色,内部有精致的挑檐牌楼、影壁花墙、楹联匾额、书法碑帖及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和彩绘图案等。

介休冀家

介休冀家是晋商中的重要家族,介休冀氏原籍山西临晋县,宋代迁入介休县邬城店村,元代末年迁至北辛武村。明正德年间,第十世冀忠开始经商,以经营百货为主,后经数代人努力,到清雍正、乾隆年间的冀之瑜时,已成为大财主,商号遍布多省,经营范围广泛。

冀之瑜之孙冀国定继承家业后进一步拓展,家资达300万两白银 。冀国定去世后,马太夫人(介休张良村人)执掌家务,她经营才干出众。咸丰初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马太夫人将资金向北方转移,并向清廷捐资助饷。咸丰六七年,马太夫人为5个儿子分家,人称“五信堂”。此后,五兄弟各自经营,又新设一批商号,并大量购置土地。其中,四子冀以和将乾盛亨布庄改为票号,使其发展为山西规模较大的10家票号之一,冀氏商业达到极盛,家族成员还不惜重金捐得官衔。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冀家商号多被焚掠,损失惨重。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事变,冀家在北京、天津等地的商号遭抢烧,平遥、介休张兰镇的票号、钱庄受波及,形成挤兑,被迫破产还债,家族迅速衰败。冀家大院位于介休市义安镇北辛武村,规模宏大,建筑精美。院内的琉璃牌坊更是国内现存最复杂、最精美的琉璃牌楼之一,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彰显了冀家当年的辉煌与财力。

介休侯家

清康熙时,十七世介休北贾村的侯万瞻外出到苏杭一带贩卖绸缎,后其长子生祥、次子生瑞也参与其中,经过几十年辛苦经营,获利颇丰,家业逐渐兴旺。到侯万瞻之孙侯兴域时,侯家已成为外有商号数十处、内有大量房产土地的大财主,被称为“侯百万”。

侯兴域在继承祖业基础上苦心经营,使侯家财产达数百万两以上,其开设的商号众多,涉及绸缎、布匹、茶叶、钱庄等多个行业. 嘉庆十三年,侯兴域将家产分给六个儿子,后由三子侯庆来掌管家族生意。侯庆来精明练达,将多个商号改为“蔚”字号,并在道光初年将其改组为票号,又聘毛鸿翙出任总经理,毛氏感恩图报,锐意经营,使蔚字号业务蒸蒸日上,形成“蔚字五联号”, 其分号遍布全国多个城市,侯家获利丰厚,成为声名显赫的商业巨族。

家族代表人物侯荫昌作为侯庆来之子,接管侯家产业后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使蔚字号在与日升昌的竞争中声名大振。随着侯家财富激增,后代子孙奢华成风,再加大量输捐致使入不敷出,家业衰落。辛亥革命后,侯家各地商号、票号接连被抢、被烧,纷纷倒闭,加之存款户纷纷提款形成挤兑,票号陆续歇业关门,家族彻底衰败,末代子孙侯崇基最终冻饿而死。

侯家大院位于介休市张兰镇北贾村,由旧堡村、新堡村等组成,是晋商文化的结晶。其建筑规模宏大,多为三进院布局,院内的石雕、木雕和砖雕精美绝伦,寓意美好,彰显了侯家当年的显赫地位,非常值得一看。

侯家与冀家还是儿女亲家,侯荫昌介休北贾村人,介休侯家平遥蔚字五联号主东,道光十一年(1831)娶冀国定次女(马太夫人所生)。起初侯与丈母娘关系很好,但在道光后期,侯荫昌在与平遥“日升昌”为争夺字号大掌柜一事,丈母娘与女婿因观点不同,二人产生矛盾,侯氏近十年不登冀门。咸丰八年(1858)秋,侯荫昌之妻身染重病,侯重登冀门才化解。

晋中大院里的传奇故事,如同院中的砖瓦,构建起了丰富而生动的大院文化。观巨贾行商之始的隐忍,更像是吃荆耐劳,负重行远的骆驼,其精神远比茶马古道上流传的驼铃声更悠远绵长。

附参考书目图片



辛宪晶,介休市连福人,经商,文哲学爱好者,介休作协会员,介休一粒真盐仁爱社发起人。



知彼




欢迎扫码

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874761158@qq.com

↓您的赞赏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知彼
一群喜欢文字的发烧友,想用横折撇捺的组合展示自我,面对多元的社会,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平台。联系电话:1534344508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