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教育志资料选编》之清末与民国初期教育宗旨及介休教育机关情况

文摘   2024-10-19 08:30   山西  

编者按


知彼平台将在今后刊发《介休教育志资料选编》,该书为1987年7月介休县教育局教育志编写组编辑,该教育志的编辑工作,曾先后与七个省市、十个县市的一百五十多位党政干部、中小学救师以及离退休的老教育工作者取得联系。集思广益、众志成志,向县教育志提供所见所闻所做的资料,许多同志回顾历史,追忆往事,总结兴学育人的经验,艰辛撰写了八十多篇文稿。这些资料不仅对当代教育有启迪、指导作用,而且对今后振兴介休教育事业,不断修志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此,知彼平台选稿成册,刊发网络以续存留。在此向提供资料的老师们、关心和支持修志工作的先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如今文章作者大部都已逝去,而他们留给我们的文字还在熠熠生辉,还在诉说过去时代教育的不易,让我们珍惜美好时光,共同见证介休教育新的辉煌!

由于我们水平不高,时间仓促,在资料整理选编过程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清末与民国初期教育宗旨

及介休教育机关情况

清末的教育宗旨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初行新学《钦定学堂章程》,即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方针。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学部颁布的教育宗旨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这两次提出的教育宗旨,既保留了封建的忠君、尊孔思想教育,又从德、日搬来了公民教育、军国民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其目的必然是在培养既有封建买办意识,又有一定科学技术知识,熟悉“洋务”、效忠王室的新式官吏。

中华民国时期的教育宗旨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先行者。他非常重视教育,强调教育为政治服务。曾说:“教育便是宣传”,主张用三民主义的政治理论,“唤起民众”,增进其政治觉悟。他认为人的知识是从后天学习得来的,确信教育对于人类的知识的形成是有重大的决定性的作用。他的教育思想是“知后于行而更进于行”,提倡给予青年建设的学问,文明的学问。但在民国时期,他的教育思想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教育宗旨也变更频繁。

民国元年,教育部公布“注重德育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是为新的教育宗旨。教育总长蔡元培,还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当时蔡元培被誉为新教育的先驱。

民国四年一月公布教育纲领为:“以道德教育为经,以实利教育、尚武教育为纬,以道德尚武教育为体,以实用教育为用”。经、纬、体、用的说法,曾风行一时。

同年二月,袁世凯欲称帝自为,又将教育宗旨加上四点内容,改为“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其本质恢复了清末“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

民国八年四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鉴于法国的军国民教育受到世界指责,在全国教育调查会上,拟定教育宗旨为:“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所谓健全人格包括私德、公德、知识技能、体格、感情;所谓共和精神,包括平民主义,公民自治习惯……

民国十四年,中华教育改进社曾提议教育宗旨为:一、应注重本国之文化,以启迪发挥国性之独立思想;二、酌施军事教育,以养成强健身体;三、实施国耻教育,以培养爱国感情;四、促进科学教育,以增益基础知识。

国民十七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全国教育会议,决定教育宗旨,要以三民主义为依归。

民国十八年四月国民政府公布教育宗旨为:“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

民国二十年,国民党提出对青年和儿童的培养目标,是要养成:“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德性,要学生“明礼义、知廉耻、尽忠孝、行信义、重仁爱、尚和平。”

蒋介石还提倡实施文武“结合”的教育,教以学生“信、智、仁、勇、严。”

民国三十六年,曾拟将教育宗旨定为:“中华民国之教育,注重我国本位之文化,以启发国民之独立思想;宣扬民主之烧神,以促进世界大同;加强生产教育之实施,以发展公众之经济。务期德、智、体、群、美五育并进,以养成健全有用之国民。”

小学教育宗旨

民国元年教育部拟定的小学教育宗旨是:“小学教育,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之知识技能为宗旨。”

民国四年袁世凯拟定小学教育宗旨是:“国民教育,施国家根本教育,以注意儿童身心之发育;施以适当之陶冶,并授以国民道德之基础及国民生活所必需之普通知识技能为本旨。”

民国十一年新学制所定的小学总目是:1、适应社会之需要;2、提倡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

民国十七年大学院《小学暂行条例》规定:“小学教育应根据三民主义,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程序,培养国民之基础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

民国十八年国民政府颁布的教育宗旨及小学教育实施的方针是:“普通教育,须根据总理遗教,陶融儿童及青年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之国民道德,并养成国民之生活技能,增进国民之生产力为主要目的。”

民国二十一年《小学法》规定的小学教育宗旨:“应遵照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以发展儿童之身心,培养国民之道德基础,及生活所需之基本知识技能。”

民国三十三年国民政府在《教育法令》中公布国民学校宗旨是:“国民学校实施国民教育,应注意国民道德之培训及身心健康之训练,并授以生活之基本技能”。

普通中学教育的宗旨

民国二十一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学法》,第一条规定:“中学应遵照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继续小学之基础训练,以发展青年身心,培养健全国民,并为研究高深学术及从事各种职业之预备。”

民国二十四年教育部公布《修正中学规程》,第二条规定:“中学为严格训练青年身心,培养健全国民之场所,依照《中学法》第一条之规定,以实施下列各项训练:1、锻炼强健体格;2、陶融公民道德;3、培养民族文化;4、充实生活知识;5、培养科学基础;6、养成劳动习惯;7、发展艺术兴趣”。

总之,中学教育的功能是:继续小学的基础训练,也就是扩充在小学里面所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个人在青年时期的身体和心灵,使之在这宝贵的时期当中的发育能够园满,不致招受阻碍和损害;并使受过中学教育的人,不仅对自身而言是身心健康的,而且对于社会国家还要是一个健全的国民。所谓健全的国民乃是在道德上面有很好的修养,而对社会来说又是一个有用的人。中学教育完成后,具备有深造条件的人,中学教育对他便是为研究高深学术作预备的;不能深造者,中学教育对他便是为从事多种职业作准备的。


介休清代到民国初年的教育机关

第一高等小学校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知县陈模就绵山书院改组,以旧有讲堂为教室,宾兴社为礼堂,生童斋舍为寝室,崇报祠堂舍为教员住室,西面场所为操场。其经费即以绵山书院及宾兴社基本金一万六千五百两,并史村、北坛、义安村地一千零七十八亩,常年共得租息银一千八百两为额支经费。民国以来屡经改建,现有教室五个,学生寝室二十八间,教员室、图书室等十八间,民国四年公款局成立,校中资产归公款局经理,常年经费亦由公款局支给。

教育会:

清宣统元年,知县张熙堂会同驻省学会创办,以文昌宫为地址,公举正、副会长各一人,文牍庶务各一人,会员无定额。

劝学所:

清宣统元年,知县张熙堂创办,与教育会联合设立,委任劝学员长一人,劝学员二人,寻并入行政公署教育科,七年知事张庚麟奉令规复。

自治讲习所:

清宣统元年,知县张熙堂奉令创办,以明伦堂东西斋房为地址,聘教员一人,招学员四十名,二年正月毕业旋即停办。

师范传学所:

清宣统二年,由教育会筹办,地址在文昌宫,第一班以一个月毕业,第二班以三个月,毕业旋停。

女子高等小学校:

民国二年知事陈绍虞创设,以旧射圃演武厅为教室,大门两旁修耳房二间,东为教员室,西为校役室,原名女子两等小学校。八年,知事张庚麟改为高等小学校,九年增修第二教室,十年增修第三教室,十一年价买校西民房八间,为教员室,又辟除教育会空基为操场。

教育研究所:

民国三年,由教育会附设招国民学校教员入所,研究三个月毕业旋停办。

师范讲习所:

民国八年三月,知事张庚麟创设,地址在明伦堂院。聘省垣师范讲习所毕业员二人为教员,招学生五十名,本年八月毕业。九月续招第二班,学生五十名,十年三月毕业,佥派充各国民学校教员,所亦旋停办。

洗心社:

民国八年四月,知事张庚麟奉省令创设,明伦堂为自省堂;每逢星期日讲演,知事为社长,公举士绅二人为副社长,又公推讲长四人,讲员四人,干事二人。

商业传习所:

民国八年五月,知事张庚麟会同商会办理,以旧日万寿宫为教室,共招商业生徒七十名,由知事、宣讲员、商会会长、教育会会长担任教授,三个月毕业,陆续招生二班,共得毕业生六十二名。

女子蚕桑讲习所:

民国九年三月,知事张庚麟创设。聘女教员二人,以文昌宫桂香殿为养蚕室,北厢房为教室,南厢房为教员室,五个月毕业,每年招生一班。

第二高等小学校:

民国十年一月知事张庚麟创办,地址在张兰镇旧知署,有教室二个,原为张兰镇国民学校占用,本年由县地方款增修教室一个,改修寝室十三间,食堂一个;成绩室一个,应接室、传达室各一间,礼堂一间,教员室二间,录事室一间,厨役室二间,现有学生三班。

模范国民学校:

民国十年一月知事张庚麟以东南坊第一国民学校改组,借旧丰备仓房为校址。

模范女子国民学校:

民国十年八月,知事张庚麟以西南坊女子国民学校改组,地址借占任氏宗祠,现有学生一班。

妇女纺织传习所:

民国十一年知事张赓麟创办,地址在文昌宫北偏院,新修教室、机房各一个,招女生二十名,从事纺织,一年毕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

知彼

投稿邮箱:874761158@qq.com

↓您的赞赏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知彼
一群喜欢文字的发烧友,想用横折撇捺的组合展示自我,面对多元的社会,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平台。联系电话:1534344508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