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 :陈文跃 排版:飞霞
孩子什么都想要妈妈陪,家人帮忙都不行,妈妈觉得很窒息,又看不得孩子哭,该如何调整?
↓↓ 来听听文跃老师支的招吧 ↓↓
妈妈提问:孩子3岁,什么事都想要妈妈,比如我想家人可以分担帮孩子洗澡、陪睡觉,但是孩子就是最想要妈妈,妈妈又很窒息,妈妈如果在家里又听不得孩子一直哭着喊妈妈,又害怕影响到孩子安全感,我不在家她又好一点点,虽然也会哭想要妈妈,但也只能妥协被其他家人照顾,这种情况要怎么处理?很想家人一起分担一些,如果娃伤心哭了,自己又感觉很难割舍。文跃老师:从这个妈妈的提问里,感受到妈妈在亲子关系里感到有些矛盾,是先照顾好自己和还是先照顾好孩子?同时这个问题也反映出了较多父母的模式,那就是没有办法看到自己的孩子伤心和难受。问题里不能全面细致了解到妈妈和孩子的互动方式,但是可以感受到,这位妈妈平时比较累,精气神可能不是很足,也就是我们说的能量不高。在照顾孩子的过程里,投入的时间会很多,基本上没有给自己缓冲和修复的时间和空间。也因此在照顾孩子上感受到很心累。当妈妈觉得身心俱疲的时候,妈妈给孩子的一些回应会让孩子一种不安的感受,那就是妈妈陪我的时候人在心不在。比如:孩子说妈妈、妈妈、妈妈,妈妈会说:等一下;妈妈陪我玩,妈妈:你先自己玩,然后妈妈迟迟动不了身。有时候妈妈会说:妈妈现在很累,爸爸陪好不好。当孩子哭着说不行时,妈妈又身心不合一的勉强自己继续。这样我们的亲子陪伴很容易进入一个负能量循环模式:疲惫——坚持——心不在焉——孩子不安——索取——情绪——再坚持——更疲惫——孩子更不安—更多的索取……,因为孩子觉得妈妈时刻想逃离,一种永远抓不住的感觉。这份感受会让孩子希望时时刻刻想尽办法抓着妈妈,来稳定内心的不安。
其实,高质量的陪伴不是用时间来衡量的,不是一个具象的东西,不是一个可以用时间和空间来衡量的物理概念,也就是说不是陪伴时间越长,在一起的物理空间越紧密就质量越高。陪伴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可以发生。是一种“身心临近”的感觉,也就是与孩子同频共振的一种状态。就是语气、情绪、音调、眼神、动作上都能够跟孩子在一个节奏上。开心地迎接我们的孩子:
当我们下班回到家,我们的孩子看到我们的时候一定会非常开心地说,妈妈,你回来了!这时候我们的妈妈,是不是可以用同样的频率来回馈孩子?妈妈:哎呦,我的宝宝,妈妈回来了,抱抱!
那有些孩子比较细腻和柔和,他说:妈妈,我好爱你,我很想你。妈妈也可以将自己的语言眼神和行为,跟孩子在一个频率上:哎呦,我的宝宝,妈妈也好想你呀,来,亲一个。
那有些小孩呢,在自己受伤的时候他会撒娇,一丢丢的小伤口,他就会说:妈妈,你看这里好疼。妈妈:对哦对哦,真的好疼,来,妈妈呼一个。
那有些孩子很兴奋:妈妈,你看我的纸飞机飞的高不高?嗖~他飞了一个,这时候,妈妈来跟上孩子的节奏:哇,宝宝好棒,太厉害了。
像这种陪伴,就是一种身心临近、高质量的状态。那么这些高质量陪伴的背后,是需要妈妈有足够的精气神状态的,也就是你的能量足够吗?
所以呢,我们会看到今天这个妈妈她在这个负向的陪伴循环里面没有办法,也就说没有时间和空间留给自己,去修复自己的状态,去修复自己的精气神,那么她就很难跟孩子有一个同频共振的陪伴状态。
所以我建议妈妈是不是先打破一下这个负向循环的陪伴模式,留一些时间和空间来,先安定好自己的情绪,养好自己的状态,再有一种非常平和的,有能量的状态去陪伴我们的孩子。
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就不会再这样抓取让我们进入这个负向循环。如果能够打破这个负向循环,我们就可以进入一个非常棒的正向的亲子陪伴模式。
👉🏻入群联系:飞霞(微信yeminjie6),请发送“幼儿园”②叶院,公立园园长,华德福园园长,资深心理咨询师,针对问题进行回答,录制视频
往期回顾:
鹿城区教育局学前科负责人
温州市第十五幼儿园园长
温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亲子教育指导师(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