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只剩下不到10个交易日了,不出意外的话,医药板块的涨幅,将在整个A股排名倒数第一。
根据东财行业指数,在2024年,只有三个行业的涨幅是负数,分别是医药生物(-8.09%)、农林牧渔(-4.36%)、食品饮料(-3.84%)。
相比于代表全市场平均水平的沪深300指数,医药板块整整跑输了22%。
对于重仓医药板块的资金来说,这种强烈的反差,无异于10000点伤害。
如果将时间线拉长,从2021年以来,A股的医药板块已经连续下跌了4年。甚至在2024年中,医药行业的整体PE倍数,一度跌破最近10年的最低值。
全行业融资困难、支付端压力巨大、持续的限价政策、行业持续整顿对于现有销售体系的重塑等等,对于上述因素的多重担忧,铸就了行业如此的至暗时刻。
医药投资的信仰,岌岌可危。
但是,医药行业的故事并未结束,也不可能就此结束。
在投资者漫长的亏损煎熬和无尽的失望之下,行业边际改善的点点微光,已经在幽暗之处若隐若现。
一、集采的利空出清
2024年的集采,由于整体的低价和外企的集体缺席,一度引发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议。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绝大部分医药个股在本次集采过程中,保持了股价的风平浪静,这是以往的集采过程中多不多见的。
即使是恒瑞医药这种医药板块的“压舱石”级别的公司,曾经也在集采期间股价如惊弓之鸟。
2021年的第五次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恒瑞医药的重磅造影剂产品碘克沙醇注射液未能中标,惨遭出局,当天就导致恒瑞医药的股价大跌。
2024年的集采,虽然压价程度非常严重,但是并没有上市公司的股价“中枪”,主要原因在于此次集采已经没有什么“大品种”了。
截至2024年,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累计成功采购435种药品。
该敲打的大品种,都敲打的差不多了。
无论中标还是丢标,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已经越来越小了。
以恒瑞医药此次丢标的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为例,这是一个全国市场容量3亿元左右的品种,且由多家企业瓜分市场,中标与否,对于恒瑞这样的体量,已经无足轻重。
对于整个医药行业而言,仿制药的“水分”已经基本拧干。
二、创新药增速迅猛
仿制药让出的支付份额,虽然并不是全部流向创新药,但是从增长速度来看,创新药的增速还是非常显著的。
相关媒体报道,2019年,医保对于创新药的支出大约为60亿,到2023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900亿。
虽然绝对体量仍然较小,但是4年15倍的增速,让投资者完全有理由对于创新药的未来保持期待。
2018年至2023年,医保谈判新增药品协议期内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元,其中医保基金支出3500亿元。
同时,2018年至2023年,医保统筹基金累计支出超过10.46万亿元,也就是说创新药占比不足3.5%。
显然,还有提升的空间。
2024年的医保谈判,也没有了以往全网疯传的“灵魂砍价,泪洒当场”的煽情爽剧小视频,取而代之的是大部分厂商表示“对谈判结果基本满意”。
“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不再是一句口号。
三、创新药出海潮
有媒体统计,从2023年初到2024年,中国创新药企业通过对外授权管线得到的首付款金额,已经接近100亿美元。
整个2023年,已经在全球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中国光伏行业,产品的出口金额为475.9亿美元。
要知道,创新药行业收到的这100亿美元,只是首付款,后续只要有一定比例的管线成功,还有数额不菲的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
从这个角度来说,创新药管线的对外授权,已经成为中国又一个不大不小的“出口品类”。
动辄上亿美元首付款的对外管线授权,已经从几年前的“爆炸性新闻”,逐渐成为行业的常态。
这无疑是创新药行业的极大进步。
当然,对此也有一定的异议,认为“行业前途”被贱卖了。
这种观点,多少有点“何不食肉糜”了。
能在全球范围内,独立将手中创新药管线完成所有临床试验并推向上市销售,将相关的红利从头吃到尾,具备这种能力的中国药企,屈指可数。
即使在创新药产业高度发达的欧美,多年以来,绝大多数Biotech企业,也都是在早中期就把管线卖给头部大药企。
这和融资环境无关,这是资源的壁垒。
我们终将拥有自己的全球大药企,但是在此之前,通过一款一款的管线交易(以及或有的里程碑付款以及销售分成)积累原始资本,是无法绕过的必然发展阶段。
就像当年依靠一件又一件的衬衫和牛仔裤,逐渐攒下家底,最终缔造如日中天的“中国制造”。
尾声
谁也不知道2025年的医药板块最终走向如何。
也许会有连续第5年下跌,甚至将迎来连续第6年下跌也未可知。
但是,医药不会死。
这一切,终将有尽头。
加微信交流群/商务/媒体合作/转载授权,扫下方二维码
药物递送技术文献共享QQ群,扫下方二维码
本公众号长期征稿: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