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井泉:买方垄断的市场,创新药一定是最低价

企业   2024-12-12 07:35   上海  
“一个买方垄断的市场,一定会把创新药打到地板价。如果保险公司多家竞争,是否为创新药支付就会成为吸引投保人的一个重要手段。培育出一个多家买方的市场,有利于促进创新药市场的充分竞争,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创新药的临床价值。”
这是中国药政改革的前操盘手毕井泉,在第九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的观点。
毕井泉认为,发展商业医疗保险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消费需求,也为创新药支付开辟新的渠道。
反过来看,自费市场的出现是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前提。人们有了自己支付的压力才会有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的愿望。
在他看来,要想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的市场体制,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为创新药产业发展构建一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稳定的、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至关重要。
截至目前,我国批准的创新药占到全球的14%,在研新药数量占到全球的35%。2023年在研新药项目对外转让技术94起,成交金额430亿美元。通过仿制药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品规1万1千多个,覆盖1386个品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毕井泉表示,生物医药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产业。
在这个市场上,需要多个卖方和多个买方的参与,并在竞争中形成市场价格。
市场的卖方就是众多的创新药企业。专利制度的设计就是激励发明创造,激励更多的创新型企业进入市场。
同时鼓励企业挑战专利,专利到期后允许仿制,促进市场竞争。创新药市场的买方包括患者、医生、医院、医保机构。
患者作为最终消费者,需要按医生处方消费。我国的医生绝大部分在医院执业,创新药采购权在医院。
为了平衡患者的医药费负担,由医疗保险机构代患者支付部分医药费用。因此医疗保险机构就成为决定创新药价格的一支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医保覆盖率已经高达95%以上,城乡职工和居民都是基本医保的投保人,但基本医保筹资数额有限,尤其是居民医保人均筹资额不到职工医保的1/6。
自上世纪90年代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来,商业健康险应运而生,但发展始终不温不火,近两年增速明显放缓。截至2023年,我国商业健康险市场保费规模已达9035亿元,比上年增长4.4%。重疾险新单保费收入已连续5年下滑,2023年收入预计仅有200亿元。
在毕井泉看来,当前,发展商业医疗保险,要努力研究解决定位不清晰、数据获得难、医疗服务监督难、管理体制不顺等诸多问题。
为此,毕井泉认为,发展商业医疗保险要明确基本医疗保险“保基本”的内涵和外延。
“‘保基本’不应该按照药品价值区分,也不宜把高价值治疗手段一概排除在基本医保之外。”毕井泉强调。
具体来说,基本医保支付的应该是投保人看普通门诊、吃仿制药及标准治疗药物、住普通病房的医疗费用。
商业医保支付的应当是基本医保报销标准以外的治疗费用,即“看专家、吃好药、住单间”等超出基本医保支付后由个人负担的差价。
明确这个边界,是商业保险公司评估收取保费覆盖风险的前提。
此外,医疗保险专业性强,需要专业部门监管。毕井泉提出,应当推进基本医保“管办分开”改革。要明确商业医疗保险的监管部门,实现基本医保和商业医保两类保险无缝衔接,有序对接。
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医保筹资、医院管理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毕井泉还建议,应当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改革不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先行先试,为全国的改革积累经验。
“哪个地区率先解决医保支付问题,率先解决创新药定价和医院加价销售问题,哪个地区就一定能够成为吸引创新药投资的高地。”毕井泉说。
本文系转载,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药物递送”系列精彩推荐

药物递送(一)——脂质体技术

药物递送(二)——微球技术

药物递送(三)——脂质纳米粒技术

药物递送(四)——树枝状大分子技术

药物递送(五)——微针技术

药物递送(六)——白蛋白纳米粒技术

药物递送(七)——纳米晶技术

药物递送(八)——铁蛋白技术

药物递送(九)——脂肪乳技术

药物递送(十)——口腔薄膜技术

药物递送(十一)——胶束技术

药物递送(十二)——水凝胶技术

药物递送(十三)——脂质微泡技术

加微信交流群/商务/媒体合作/转载授权,扫下方二维码

药物递送技术文献共享QQ群,扫下方二维码

本公众号长期征稿:征稿启事

药物递送
专注药物递送技术和高端制剂,分享相关知识,做一个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科普号,愿分享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