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药集团急匆匆的BD交易掩盖不了产品断档期的焦虑

企业   2024-12-21 07:35   上海  
12月13日,石药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已与百济神州就MAT2A抑制剂(SYH2039)的全球权益订立独家授权协议。根据协议,石药集团将收取总计1.50亿美元预付款,并有权收取最高1.35亿美元的潜在开发里程碑付款及最高15.50亿美元的潜在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根据该产品的年度销售净额计算的分层销售提成。总额预计超过18亿美元。
如果说石药集团之前以非常低的首付款卖出SYS6002(Nectin4 ADC)和SYSA1801(Claudin18.2ADC)两个竞争非常激烈的靶点的国外权益伊斯科勉强可以理解。但对于不差钱的石药集团来说,如此轻易的卖出一个潜在重磅药物的全球权益确实让伊斯科感到诧异。
石药集团缺那个1.5亿美金的现金吗?去年到现在光分红+回购都有几十亿了。本次卖出的是SYH2039的全球权益,没有保留任何国内权益,这彻底断了拥有10000人+的石药集团营销队伍在国内销售这个药物的念想。
急匆匆的BD交易确实印证了石药巨大的焦虑。
石药集团和恒瑞集团同为国内老一代的Pharma。石药集团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营收甚至都超过了恒瑞医药。但仔细拆分,恒瑞医药去年200多亿的营收中有一半左右来自于创新药,而石药集团的创新药占比就小的多了,绝大多数的营收来自于可能会被集采或者仿制的品种。
果不其然,石药集团的三季报“暴雷”了。石药集团2024年Q3单季度盈利同比下跌40~50%。管理层在快报中解释说,多美素和津尤力在今年3月被集采,同比下降颇多。恩必普也下跌很多,原因是医院管控医保中销售额排名靠前的药品。
这仅仅是个开始,最新的国家第十批集采的中标结果公示后。大家悄然发现石药集团的多美素的竞标中报出98元/支(规格为10ml/20mg)的最低价,以此计算较限价降幅约89%。备注:多美素2023年的销售额约27亿。
大家都在说医保资金压力山大。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创新药在医保中占比非常小。2022年,医保基金对新药支出为481.89亿元,创新药占医保基金支出比例仅为1.96%。医保基金消费的大头还是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等。
国家不限制这些销售额超过几十亿的仿制药的费用,怎么去扶植那些愿意花真金白银去真正创新的药企。康方生物的双抗AK112进入医保后的年治疗费用超过15万,由此可见政策的导向。
而石药集团后面的创新药管线中,能让人明显地看到的有爆炸药物潜力的少之又少。管理层非常看好司美格鲁肽的仿制药和减肥药物的后续管线。将这个领域的远期销售指引定义为100亿,伊斯科觉得不太容易达到。
反观恒瑞医药和信达生物等,后面陆续上市的重磅管线一个接一个,早早的完成了药物的衔接。而石药集团的管线确实青黄不接。这背后可能也是老药企的文化使然,我参加过石药集团的电话会,没有线下参加过公司的会议。总觉得石药集团的整体风格、气质和大多数的Biotech有很大的不同。
不管石药集团近期投了多少钱在新药的研发方面,其归根到底就是个老药企的样子和底蕴。比如在国内拥有最牛简历的刘勇军博士,在石药集团干了三个月就离职了。这一点也部分印证了我的感觉。
石药集团嫌港股给的估值低,羡慕恒瑞医药在A股的高估值。近期在不停的往A股的新诺威注入旗下的创新药资产。比如巨石生物,又比如石药百克。只是资产注入后,石药集团彻底沦为了旗下创新药资产的控股平台。
我们知道,港股是特别反感资产分拆的,对控股公司的估值往往折价非常大,比如复星国际、微创医疗、金斯瑞生物科技。子比母贵的例子比比皆是。感兴趣的可以阅读伊斯科之前的文章:投资创新药,首先要读懂三生制药。石药集团的创新药资产不停地被稀释,而且可以预见的是这种趋势短期不会停止,新诺威还会持续地吃进石药集团旗下的其他创新药资产。
石药集团如今面临诸多挑战与变革,未来走向充满不确定性。是能在困境中突破,成功转型,还是持续面临困境,尚待时间检验。但目前的石药集团,伊斯科是绝对不会买入的。伊斯科还是喜欢创新药占比高且战略清晰的企业。
免责声明:文中提到的任何信息或者标的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或者商业建议。如果依据本文进行任何投资决策, 请风险自负。

伊斯科擅长于实时分析公司,根据基本面变化尤其是催化剂的因素在港股18A公司中进行动态切换。过去三年多的港股创新药熊市中,伊斯科至今未踩雷且收获不少,希望感兴趣的朋友关注、转发。


药物递送
专注药物递送技术和高端制剂,分享相关知识,做一个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科普号,愿分享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