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需要在教会周围待很长时间——尤其是如果周围有孩子的话——就会有人坚持认为教会有点无聊。孩子们习惯于说出他们脑海中出现的任何想法,所以这至少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们的话是未经筛选的,是他们的真实想法。成年人往往更擅长假装他们不这么想,但我们无法逃避这样一个事实:仅仅因为他们没有大声说出来并不意味着他们仍然不这么想。
通常在这个时候,会有人(无疑是出于好意)大声说:教会并不无聊!如果他们是那种责备型的人,接着就会提出一些建议,认为问题一定出在提出这种说法的人身上。如果他们不是责备型的人,他们只是过于热情地声称教会本来就很有趣。这有点像当你的妈妈坚持说“整理可以很有趣!”我的意思是,这是个不错的尝试,我理解你在做什么,但仅仅这么说并不能使它成为事实。
我接受现实,有时候我的讲道有点无聊。不可避免地,你们中一些人的讲道也会如此。我们都曾在某个时候听过一些无聊的讲道。我也承认,我们在教会里每周重复进行的常规事务有时会让人觉得有点平淡无奇,嗯,有时候会有点无聊。它并不总是超级令人兴奋的。
事实上,假装不是这样是适得其反的。如果我们坚持认为不令人兴奋或特别有趣的事情实际上是有趣的,我们就不能真正期望任何人相信我们的判断。这会让人们认为自己有问题,而实际上他们只是认识到我们很多人自己也能清楚看到的事情。这使得人们不太可能来找我们寻求建议或在他们来找我们时听我们的话,因为我们不能承认明显的事实:有时候事情并不出色,在确实如此的时候承认这一点也没什么坏处。教导我们的孩子良好的辨别力意味着当他们正确地认识到房间里有一半的人都在想的事情时,不要责备他们。如果他们觉得无聊,就让他们说出来。如果实际上确实很无聊,就同意他们的看法。有时候事情并不像我们希望的那样。承认这一点是可以的。
一旦我们承认了这些事情,我们就可以转向问题的核心。以“这很无聊”开始的对话很可能会转变为“你说得对,这确实有点无聊”。这就为我们提出更切中要害的问题提供了空间:那又怎样?向我们的孩子提出这个问题是正确的,向任何成年人提出这个问题也是正确的。你有点无聊了。那又怎样呢?换句话说:你主要是为了娱乐才来这里的吗?
生活中有很多方面并不是特别有趣。它们是日常的、普通的,并且常常很无聊。对孩子来说,这描述了很多学校生活。对成年人来说,用工作代替学校。家务、步行去各处、购买食品杂货、读一本别人给但不是自己要求的书、通勤以及生活中的很多其他方面都不是那么有趣。但是我们都认识到,在很大程度上,这些事情是需要做的。它们可能并不有趣,但我们做这些不是为了娱乐。我们做这些是因为我们需要学习、成长、赚钱、不生活在肮脏中、出行以及做各种普通的、日常的、常常很无聊的事情。
很少有人在泡茶时会因为觉得无聊就厌恶地把材料扔到空中并大喊“这很无聊!”。我们不这么做是因为有趣或有娱乐性只是一种额外的好处,而不是做这件事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不泡茶就没东西喝,而饮食很重要,所以我们会去做泡茶这件事。当孩子们抱怨学校无聊时也是同样的道理。也许学校确实无聊,但那又怎样呢?去学校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学习并获得对以后生活有用的资格证书。工作也是如此。工作可能很无聊,但我们工作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和家人(以及其他可能的原因)。这些事情的娱乐价值不是重点。如果它们有趣又有娱乐性,那很好,这是一种额外的收获,但这不是我们做这些事情的原因,所以有点无聊并不是放弃这些事情的理由。
同样的逻辑适用于教会。教会会无聊吗?如果我们不承认教会至少在某些时候是无聊的,那我们就是在说谎。我们的一些教会可能比其他教会更经常地呈现出无聊的状态。问题不在于教会是否无聊,而在于我们为什么去教会。如果你去教会只是为了娱乐,那么是的,教会无聊是一个重大问题。但如果你去教会是为了敬拜主、从他的话语中学习、成长、鼓励他人以及服侍,那么教会有点无聊实际上又有什么关系呢?也许这会使其中的一两项事情比原本更困难、效果更差,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可能会让人觉得无聊的人想要尽力避免无聊,但这并不会使那些事情本身无效。
一篇讲道比上周听到的更无聊一些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敬拜、学习成长、鼓励他人或服侍。它甚至可能以一种你未曾意识到的方式促进其中的一些事情。例如,听原本枯燥的讲道也能有所成长。这不仅适用于讲道,也适用于我们在教会里可能做的任何事情。如果本周带领的人没那么有趣呢?那也不会阻止你去做你在那里要做的任何事情,而且可能以你未曾意识到的方式帮助你。如果你觉得礼拜仪式的顺序或领圣餐的方式有点千篇一律呢?每当事情看起来平淡无奇又沉闷时,问问自己:我到底为什么在这里?当教会很无聊时,感到沮丧或认为来教会是浪费时间的唯一原因是,如果你只是为了娱乐才来。如果像我们大多数人所认识到的那样,这不是教会存在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你来的原因,那么当教会有点更无聊时,唯一真正的回应是:那又怎样?这不是我们来这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