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街上的煏茴香喷喷
图文//苏志刚
范仲淹老先生八百年前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曾云:“......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呼”。晋朝的杜预大将军则至少在一千六百前就曰:”开杨口,起夏水达巴陵,内泻长江之险,外通零桂之漕”。由此可见岳阳这座镶嵌在湘楚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就是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们的胜景游览之处,及来自四面八方货物的集散之地。岳阳交通与商贸业的繁荣,自然也带动了饮食服务行业的鼎盛。不过,对于小老百姓来说,那些“潇湘”、“味腴”“九益"、"奇珍”等大酒店里的湖鲜山珍,肯定不是他们的首选啰。倒是那街头巷尾的顶糕、碗糕、煏茴、灯盏窝、葱油饼、油炸糯米它、油炸散子、油炸糍粑、油炸白毛虾饼等小吃,却如同一曲曲动人的歌谣,让人久久的记住了那一缕缕的人间烟火味......
有一位和我娘同在岳阳老街长大的发小闺蜜,我喊她老人家叫:骆娘娘的。她虽然远嫁千里之外的繁华闹市南京,但每当夜深人静时,总会想起童年时在岳阳街上吃的煏茴。她说那煏茴的香气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她与家乡紧紧相连。于是,她不惜千里迢迢回到家乡,只为再次品尝到那熟悉的味道。当她站在煏茴摊前,看着那熟悉的场景,闻着那熟悉的气味,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感慨。当她轻轻地咬下一口煏茴,那熟悉的甜蜜与满足瞬间涌上心头,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你说她老人家身处六朝古都的南京几十年,又有呣哩山珍海味冇吃过?曾记得我娘问她,不年不节跑回来搞吆哩,她看着我娘说:"我歉岳阳街上的煏茴吃"。哎呀呀,天晓得这是她老人家在寻求那份对家乡的眷恋,品尝与回味她心底里的那份虽然远去,却早被烙刻在脑海里的一片深深的家乡情怀。
我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是这样的。一次,我与老街坊郑国庆聊天时,无意间聊到到了岳阳街上的煏茴,一句不起眼的话,一下子打开了郑老弟话匣子,他回忆起街上的煏茴摊子时的那种津津乐道,津津有味神态,好像他是岳阳街上的煏茴通,如数家宝般奤晓得。岳阳老街上每当秋凉开始一直到初夏的这一段时期,那一阵阵烧烤煏茴时溢出的香味,随风一飘几乎遍及街头小巷。说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街上卖烤煏茴的几乎条条街上都有,加到一起只怕有二三十家。呣哩街河口、竹荫街、鱼巷子、茶巷子、金家岭、油榨岭、乾明寺等地到处都是,更不说上下观音阁和梅溪桥到先锋路这一带,光从北门到吊桥就有三四家。他还告诉我,说红船厂街口拐弯的裁缝店角上的煏茴摊子,就是他喊姑大大的摆的,以前在他写的《转学》一文中曾提到过。他那形容煏茴之美味的丑样子,我都不好意思在这里描述。还说呣哩大的冇得小的好吃,圆的冇得扁的好吃,新鲜的煏茴,冇得头天烤熟后隔一天再烤出来的好吃。说那再次烤熟的煏茴,那个煏茴上头的皮就变得薄薄的,只一撕就落落。那裸露出来的煏茴上面裹着一层喷香喷香的暗红色茴糖,轻轻一咬后的感觉,他说他是找不到形容词来形容。望着这位老弟不停地上下蠕动的喉咙和述说时那津津有味的表情,我在想:此时就是把狗肉加茅台摆在这里,只怕也难兑换他心里对那煏茴的兴趣与感觉啰。
这岳阳老街上的煏茴摊子,我到底光顾过好多次还真的冇去想过。这摆在红船厂街口边,郑老弟叫姑大大的煏茴摊子,我倒是还有些记忆。这红船厂的街口与先锋路的街口也就十几二十多步的距离,乃行人与货物的必经之处,所以这小小煏茴摊子的生意倒也还可以。印象中的摆摊人大约六十来岁,是位留着小胡须的老头。两条旧板凳和箩筐排在一只斑驳的旧煏茴陶缸炉旁边,陶炉里燃烧的木炭红红火火。在那寒风凛冽的冬天,大人和小孩围站在暖暖的煏茴缸炉边暖着手,等待着喷喷香的煏茴出炉。这位郑老弟的姑大大,不晓得是要刻意去调动人肚子的馋虫嘞,还是在按照烧烤煏茴的工艺流程操作,反正,不是在抽完二袋烟后,就是在扯完一阵谈后,他便戴上一双黑黢黢的邋遢得不能再邋遢的大手套,掀掉搭在煏炉上的破棉被后,揭开炉盖把手伸进去拨弄一阵。每当这煏茴香气喷涌而出这一刻,我发觉这满街上挑担的、拖车的、扛包的、过路的人,一个个奤停下脚步后回头张望。至于流冇流口水我不晓得,那只有这些人自己的心里清楚。那些被他一个个丢进箩筐上簸箕里的煏茴,大概是他认为已经合格了的产品,无须一老再呆在煏炉里哒。不过一见此状,这些个要买煏茴的人便站到了簸箕前,多半是吃多了煏茴后奤吃成了行家里手,便自告奋勇的当起了质检员。这伸出的手指也不怕恶,丢进一个立马就检验一个。这些个“烫手的山芋”被他们一番按压扒翻后滚向各自的,应该是得到他们的认可啰......
虽然六七十年过去了,由煏茴摊前构成的这个小小的美食世界的情景,却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我冇烧烤过煏茴,只听说不懂得。首先要精心挑选适合烧烤的红茴,个头不能太大,也不宜太小,以中等大的为最佳。新鲜的红茴经过清洗晾干后,放入陶缸炉中用木炭火慢慢煏制。火太大煏快了外糊内生,火太小煏慢了等吃不赢。红茴在煏制的这个过程中,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除调整火势外,还要适时地调整每个红茴在烤缸中的位置与面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个个煏茴的糖汁与香味完美融合,甜而不腻,香而诱人,让人一尝就难忘。旧时的煏缸里都装有方便摆放的铁架,只要你摆放得规整,并小心的伺候,一般不会垮塌也不会烧糊。你如果要是懒把式那就莫怪,半边生半边熟那是看得你起。不烧得煏茴炉子冒黑烟,你就算是上辈子还积了点德。另外,这木炭也有讲究,里头头一不能有炭头子。不然,那煏茴就会有一股难闻的烟子味。无怪呼民间有着这样的说法:" 技艺只隔一张纸,捅破不值半分文。” 千万别小瞧了这小小的煏茴摊子,里头还是有点小学问的。要知这七十二行里头,行行都是有门道,有诀窍,也同样有师傅的哟。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老街上众多煏茴摊的现象,早已成为过去。偶尔碰到的煏茴摊,也再不是过去的味道。但在我伲这些老人的心里,它不仅仅是一种小吃那么简单。每当想起我伲这些当年在街上长大伢崽们来说,在上学前或散学后能吃上一个香喷喷的煏茴,无疑是一种幸福的享受。手里捧着热乎乎的煏茴边走边吃的那份甜蜜与满足,仿佛能够驱散所有的疲惫和困倦,让人精神焕发地度过每一天。这煏茴它便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乡愁的延续,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用那独特的香甜与温暖,滋养着岳阳这座城市的灵魂与记忆,也温暖着每一个老岳阳人的心房与梦想。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时光如何流转,岳阳街上的煏茴都将永远回荡在每一个老岳阳人的心中,成为他们心中那份永恒的牵挂与眷恋。它见证了岳阳这座城市的变迁和发展,也承载了无数老岳阳人的记忆与梦想。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岳阳的街头巷尾依然灯火通明,那些小吃摊前依然热闹非凡。人们在这里品尝美食,感受生活的美好,也在这里书写着属于岳阳未来的故事和传奇。
写在后面的话:
我想写篇岳阳街上的煏茴,但是我不知道煏茴的"煏"字怎么写。这时我想起九思老哥郑国庆,他是巴陵方言通,并著有方言书。我把想法告诉他后,他非常感兴趣。当即我便邀他共同写篇此文。我知道郑先生的文笔语气非常接地气,我主动说,我先搭架子初稿出来后,由你运用地方语气润色。当下一拍即合。文章写成后他说他把他自己插进文章里面了,文章就不要著他的名字了,他是地道的叙述者和润笔作者,不著他的名这样对他不公平,但他仍然坚持不要著他的名字。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写下这段后面的话。
编审:蒋正亚 公众号管理:严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