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将带您了解大肠癌的相关知识。从“肠”计议,做到科学防癌。
重视大肠癌
01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据我国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2位,死亡率居第4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
中国男、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率及顺位
中国男、女性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及顺位
中国男性比女性更易罹患结直肠癌,因结直肠癌早期症状多不典型,且因国民普遍缺少对肠道健康的关注及重视,造成肠道健康知晓率低、关注度低,从而防癌筛查配合度较低等社会现状。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仍位列前位。
认识大肠癌
02
1
什么是大肠癌?
●
肠癌是肠道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包括大肠癌和小肠癌。通常小肠癌的发生率较低,占消化道的恶性肿瘤不到2%。所以实际上患者认为的肠癌与医生发现的肠癌,通常是指大肠癌,其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2
大肠癌的好发部位?
●
大肠分为结肠和直肠。直肠癌的发病率占大肠癌的 50%,乙状结肠的发病率占25%,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占 70%-75%。随后大肠癌的好发部位则是盲肠和升结肠,而横结肠和降结肠肿瘤发病率为1%-3%左右。
3
肠癌形成的原因?
●
肿瘤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发病原因经常是多元性的。
4
肠癌高风险人群有哪些?
●
1、年龄超过45岁的中老年人。
2、长期排便习惯或粪便性状不佳者,如慢性腹泻、长期便秘、腹泻便秘交替,粪便性状变形变细或变扁。
3、超重或肥胖者。
4、有大肠癌家族史者。尤其是父母亲等近亲属中有罹患大肠癌者,其患病率要增加2-4倍。
5、有经常性固定部位腹胀、腹痛,有长期血便、粪便隐血等症状者。
6、有肠道特殊疾病者:如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等。
5
肠癌有哪些临床表现?
●
大肠癌早期多无症状,临床上已出现症状的患者,局部病变往往非常严重,甚至到了晚期。主要可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交替腹泻便秘),大便性状改变(硬便、粘液便、形状变细变扁),排便费力(有便意,但解不出)。反复腹胀、腹痛、腹部不适、腹部肿块。其他全身症状(贫血、消瘦、乏力、低热 )。
大肠癌筛查
03
结肠癌的筛查和间隔频率主要取决于个体的风险因素以及先前的筛查或诊断结果。以下是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的筛查建议和间隔频率:
常规筛查:频率为每5~10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若结肠镜检查无病变检出,结肠镜复查间隔可为10年。同时,建议每年进行1次大便潜血检查。
特殊情况下筛查:
直径≥1厘米的腺瘤、绒毛结构≥25%的腺瘤(即绒毛状腺瘤或混合性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其他病变者,应在治疗后1年内再次复查结肠镜。如无异常发现,后续结肠镜复查间隔可延长至3年。
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明确诊断后每2年复查结肠镜。如筛查中发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应在治疗后每年复查结肠镜。其他腺瘤应在诊断治疗后3年内再次复查结肠镜,如无异常发现,后续结肠镜复查间隔可延长至5年。
结肠癌术后复查的频率通常更为密集,以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复发或转移。具体建议如下:
术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包括血常规、便常规、大便潜血、肿瘤标志物、彩超、CT、肠镜等。其中,CT要求每年复查1次,胸部和腹部做平扫加增强CT;肠镜在患者手术3个月后做1次,如果未发现问题,3年以后做第2次。
术后2年至5年:每半年复查1次,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少。
术后5年后:每年复查1次,进行全面评估。
结肠癌的筛查和复查频率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通过早期筛查和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结肠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广州-羊城名医
胃肠外科-主刀专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