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 | 宜收敛阳气、滋阴润肺,注意防寒保暖!

健康   2024-10-08 09:40   河北  


导读: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它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俗语说:“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已带寒意,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此时养生该怎么做呢?一起往下看~

传统节气

露凝千片玉  菊散一丛金

寒 露

Cold Dew

    2024年10月8日(星期二)

02时59分43秒

农历甲辰龙年九月初六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每年的阳历10月7日到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即为寒露节气,表示秋季时节正式开始,今年的寒露节气是10月8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秋季节气,前有白露,后露水带寒气,为寒露。寒露之意,即“比白露更冷”。

 

寒露过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现象,北方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已是冬季。千里霜铺,万里雪飘。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中国古代将寒露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爵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鸿雁来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鸿鴈不来,小民不服,鴈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通书》作来滨,滨,水际也,亦通。

 

“鴈”同“雁”。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季秋后至者为宾”,九月来的雁和八月来的雁,有主宾之分。

 



爵入大水为蛤



 

爵,古音义同“雀”,但并非物相之雀。古人在慧识下观察到,秋季的能量成象大量地移向海水中的时候,就会促成海蛤的生成,因此用“爵”才能表达它的本义。

 

“爵入大水”,是指地面的质象能量之炁,因为温差而被较大的水面(海)所吸收。古人在深秋天寒之时,发现雀鸟都不见了,但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便误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菊有黄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菊无黄华,土不稼穑。……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

 

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菊的华彩是表现在下半月之中,处于阴月区间,而非处阳,“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饮食养生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说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

 

寒露时节,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均可适量食用。

 

此外,对付秋燥的一个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民间一直非常重视秋冬进补,有“秋冬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但寒露时节人的脾胃尚未完全适应气候的变化,因此不能急于进食肥甘厚味,当先调理一下脾胃,为脾胃更好地受纳补品做好准备。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甘先入脾”。在五行中脾胃属土,土生金,肺肠属金。甘味养脾,脾旺则金(肺)气足。故寒露时宜常食甘淡补脾食物,如山药、大枣、粳米、糯米、鲈鱼、鸭肉、莲子等。

 



起居养生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宜早睡早起。早睡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此,顺应节气,分时调养,十分有必要。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标志着气候将向寒冷过渡。俗话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寒露过后,昼夜温差加大,人们早晚应添加衣物,特别要注意脚部保暖,民间有“寒露脚不露”的说法。

 

足部保暖除了要注意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应养成睡前热水泡脚的习惯。用热水泡脚,既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寒露以后,面部皮肤的局部护理也是很有必要的。寒露时节护理,原则在于“避邪、滋润、通透”。



首先

要保证局部皮肤的清洁,每日适度洗脸,清除角质是必须的;此外一切护肤品,不得贪图滋润,当以抹上之后脸部不觉得油腻为要。

 


其次

北方风沙较大之处,以及南方烈日当空之时,出门不妨带好口罩或者丝巾,使面部皮肤不受风吹日晒之苦。

 

此外,还可对肺经进行按摩,有振奋肺气、祛风散寒之功。具体方法如下:

 


方法

每日晨起时,可沿着手太阴肺经循行之处(双臂内侧外缘,从胸走手)进行敲打,双臂各敲打9次,并按摩迎香穴(鼻翼两旁)、印堂穴(双眉中)、天突穴(锁骨中),揉至局部皮肤微微有热感即可。

 



情志养生



 

中医藏象学说认为,五藏对应五志:怒(肝)、悲(肺)、喜(心)、恐(肾)、思(脾)。寒露天气渐冷,秋气日趋肃杀,日照减少,风起叶落,百叶凋零,容易触景生情,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和伤感忧郁之情。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与意识观念,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运动养生



 

深秋是一个过敏疾病高发的季节,很多人在这个时候,脸上会起各种各样的红疹,轻一点的则是脱屑掉皮。古人认为,红多缘于热邪,面生红疹多是面部营血有热邪所致。

 

首先要从整体入手——考虑肺的情况,这个季节,需要锻炼“肺气”,使正气强壮,邪不可侵。锻炼肺气自然以运动为最好的手段,而运动之中又以有氧运动的效果最好。

 

现代运动中,慢跑、快步走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传统功法如站桩、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其固本培元之功,作用更为持久,且对虚损体质者尤其合适。

 



艾灸养生



 

寒露之时,气温持续下降,保暖尤为重要。对于老寒腿,最常见、见效最快的治疗方法是艾灸。艾灸的方法可以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以选用两对穴位:阴陵泉、阳陵泉;或者内膝眼、外膝眼。采用悬灸,两个穴位一起成对灸。

 

寒露已至,冬亦不远。在这秋色灵动,露满枝头时,不妨都用中医智慧养护身心康健,愿所有美好和温暖都如期而至!




记得下方点“”、“在看”送我一朵小黄花哦


文|润楠

编辑|灵素

排版校对|小兰、余年红


紫薯福利!打开公众号对话框输入关键词:感冒、发烧、痛经、失眠、抑郁、高血压、腹泻、祛湿、口臭、视力、颈椎......更多关键字期待你的触发。



推荐阅读


孩子免疫力差、经常生病?做好这4点很重要!

这3款养生花蜜,让你养脾养肺养颜一整年!

秋后受寒,入骨三分难拔出,一定要注意!


为了亿万家庭的健康

关注紫尘阁

让健康触手可及



紫尘阁
大医行,精诚心,为了亿万家庭的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