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丽:在生活的缝隙里

文摘   文化   2024-10-29 09:39   山西  

父亲又一次被推进手术室,我在门口怀着焦灼与忐忑等待的时候,随手拿出了包里的书,用极细碎和低沉的声音读着。(我必须读出声来,这不仅仅是我多年来读书的习惯,以为只有这样读出声来,它才会再次通过耳朵回到我的脑子,告诉它有新的东西进来。也只有这样才能集中注意力更有效地读出这些文字的意义。也是因为,这样的用超越平常的速度读书的时候,可以转移我的焦灼不安。)

听见广播里传来一声喊叫,我赶紧走了过去。在谈话间,医生拿出一包被塑料袋封着的东西,递给我,一边说着“东西取出来了”,我细看,是两个长长的金属状的架子,明晃晃的,大概二十公分左右的样子,还有十几个黑色的螺钉,每一个都有寸长。想着这堆冰冷的金属物体在父亲的身体里伴随他将近两年的时间,父亲毎日每夜的生活是何等的困难。我也才觉得这个决定是绝及其正确的。此前医生建议因为年龄太大,考虑不用再手术去除。也有好多父亲的老年朋友觉得不用再到医院受这个疼痛,岁数这么大凑合凑合就过去了。但是看着原本健步如飞的父亲,走几步就得停下来歇歇,每次坐车的时候因为膝盖处不能弯曲,只能很困难地上下车,甚至需要我弯着身把他的脚和腿从车里“取”出来。我想这次手术以后,一定会慢慢好的吧,父亲的生活质量应该也会提高不少。

我读的书是前两天刚刚收到的礼物,是月去省城学习的空档在书店里买来送我的史铁生的散文集《我与地坛》,我读的正好就是中间收录的第一篇《我与地坛》。他笔下描写的地坛公园的景色和记录的公园里的人物栩栩如生。他在文中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尽管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但对于今天的我们同样值得深思。

读书,总是能悟出一些什么的,也总是能够让人联想到一些什么的。比如他对于他母亲的描写和怀念,其实,母亲这个角色在任何时候都是不需要描述的,需要描述的是作为子女的心境和感念。多年以后,作者仍在公园里活动的时候,碰到一个老妇人问起他的母亲,从别人的口中听到的他年轻时候母亲一遍遍公园寻他的情形。他当年也明明知道母亲寻他的情形和心境,可从别人口中听到的却完全不是同一种感受。仿佛那一刻世界变了一种方式存在,而自我的觉醒也在那一刻发生改变。这世间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终归是在于自我的认知,所以他得出的结论“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而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也没有肥力的沙漠。”

每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引人入胜,能够让人产生共鸣。当我读到作者因为突然失去双腿,天天摇着轮椅去公园,或“漫步”或驻足,或观察或思虑,他说他总去公园的缘由是“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就这短短的几行字让我联想到了高考完的那爿地和黄河岸边的夕阳黄昏。

清楚地记得那年高考结束,成绩出来不如人意。我就每天扛着锄头去村后的那爿地里去锄地。那情形像极了作者每天去公园思考人生的画面。是在逃避另一个世界,也是在考虑自己未来的道路该怎么面对。

就在前几年,我曾严重抑郁过。那时候每天都被深深的无力感围绕,并且感觉生活毫无方向。除了按部就班地被动地工作和生活,剩下就是日复一日的困顿和煎熬。在朋友的帮助下认识了临县一家有名的精神病院的院长,想着去看看医生或许能找到情绪的出口,可以释放自我。但后来,又在自己的极力控制和深度思考中幡然清醒,难道我就这么没用吗?走出来有那么难吗?抑郁症真的会置我于死地吗?从那以后,我每每感觉到快要窒息或者撑不下去的时候,就会一个人开车去到黄河边,经常在那里一坐就是一下午。看着就在身边不远处滚滚而过的黄河水,看着大桥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看着太阳从中午的炙热到黄昏的清冷,看着东边的月亮和河对岸的灯光渐渐升起。我甚至像作者观察公园中各个年龄段的人一样,观察着黄河边各色的人群,有人在空旷处甩着麒麟鞭,有人在步道上跑步,有人骑着山地车悠闲地吹着口哨,有人开着快车从身边呼啸而过,车里高吭的音乐声在身后久久回荡。而于我,这世界种种都只是一个具象,心海里时时翻滚着不灭不息的波浪。我也深陷在自己的世界里,那是属于我的一个寂静的角落。偶尔也会收到月发来的信息“姐,你又去黄河边了,好心疼,可我不知道怎么能帮上你”,其实那个时候的我是不需要帮助的,我只有自己努力走出来。也会有朋友来到身边静静地陪我一起看黄河,听我一遍遍回忆过去。如今看来,那段时间的每一份陪伴都是何其珍贵,让我能够变不可能为可能,走出阴霾,重获阳光。人生这个命题对于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意义,所以我们每个人才能成为那个与众不同的人。就像手术室门口的那一刻,别人都在或站或坐中等待亲人的出现,有的是临产的妻子,有的是病重的老人,有的是新生的婴儿,而我手捧一本书,在自我的世界里慢慢丰盈也在默默等待………

做完手术回到病房,主刀医生告诉我手术很成功,后续只要加强锻炼,一定能够慢慢好起来。隔壁床的老爷子跟我聊天。他感叹到“你爸真是不容易啊,七岁没爸,能把日子过成现在这样,还把你们几个教育这么好,真真是不容易”。我笑了笑,谁的人生不是苦难呢!但庆幸的是,更多人选择了与苦难抗争,在不断经历中超越自我,才让我们能够通过文字,通过一部部文学作品了解和审视别人不一样的人生和体会。

生活的缝隙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或许在做事的间隙,或许在悠闲的午后,或许在行走的汽车里,或许在辗转的深夜……这些缝隙或许才是我们停下脚步,真正思考的时光。也正是有了这些缝隙,我们才能调整自己,感悟人生,更好地面对生活。

作 者 简 介


杨晓丽,山西运城河津市人,民盟运城市委会干部。








  
一曲河东文化的长歌,一部浸满乡土情怀的力作
1

本书是河之东梁孟华的散文合集。作者以宽广的胸襟、酣畅的文风谱写了一曲河东文化的长歌。

2

该书系晋南乡愁文化散文集。受到原人民日报副总编,全国中小学教材总顾问梁衡先生的大力推荐。

3

该书文章多写河东趣事,时代、生活、泥土气息浓厚,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其中多篇文章入选初高中语文阅读试题,被学习强国推荐为大学生、中学生必读书目,热忱欢迎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各位客官,加强联系,以文会友。

购书电话:

13994852033

微信:

shanxiyuncheng901;13994852033

价格:

78元


投稿须知



1.作者来稿须为原创首发,著作权归其本人,文责自负。来稿如不允许改动请加以说明,未说明者视为可以做形式上的修改。


2.文稿体裁不限,字数在5000字内,请直接粘贴在邮件正文处,可同时发送附件,须附上作者生活照,简介及常用微信号,个人简介字数控制在100字之内。


3.审核通过的稿件会在一周内回复,未回复即视为不予采用。


4.投稿邮箱:756691763@qq.com


我在河之东 您又在哪里

长按识别


我在河之东
大河之东,你我相聚! 《我在河之东》:欢迎每一位河东老乡来这里入住,共同打造诗意栖居的地方,我们共同的故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