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鳞在右
大自然是神奇的造物主,有些事物我们无法用科学去解释,只能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奇异的壮美景观。
故乡村南 ,有一座大山,巍峨雄伟,叫金斗山。金斗山的后山,白色石块从山顶一直延伸到山脚,颇像一条巨龙的身躯卧在那里。一块块白色巨石,从山顶到山脚,井然有序排列,颇像巨龙身上一片一片白色的鳞片。从远处遥望金斗山,山顶石峰林立,像是巨龙的脑袋,后山则像是巨龙的身躯,煞是雄伟壮观。
金斗山,特别奇特,山之阳,长满柏树,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山之阴,竟然没有一棵树,从山顶到山脚全是一块块龙鳞般的白色巨石,山顶则石峰林立,形成石林。金斗山与它左边的九连山(九座山连在一起),紧密相连,人,只能从山间蜿蜒盘旋的小道步行穿过。山顶,巨石林立,依稀可见战争时期留下的痕迹——铁帽子之类的残片。
金斗村,就偎依在金斗山山前。如果说,金斗山,是一条白色的巨龙,金斗村,就是巨龙胸前的一颗黑痣;如果说,金斗山是一位温柔的母亲,金斗村,就是偎依在母亲怀抱里的一个婴儿。
舅爷爷家,就住在山前最高处,房屋背靠金斗山,几乎天天能听到野山鸡的咕咕声,鸟雀的鸣唱。在舅爷爷家客居那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常常跟着姑姑去金斗山上割草,也跟着小表叔去山上放羊,追山鸡,捉鸟雀,在山顶石林里捉迷藏,在山后的龙鳞上四脚朝天晒太阳。
山泉在左
在金斗山左后,山脚,有一处老泉,泉水甘甜,无水碱。据老辈人讲,祖祖辈辈以来,无论有多么干旱少雨,泉水,从未干涸过,即使其他水井,都干枯了,这眼泉水,依旧能打上水来。无论雨水充沛,还是干旱少雨,能,而且只能,用舀子一下一下,舀出来半桶水,不多也不少,年年如此,辈辈如此,世代如此,甚是神奇。
无人去研究为什么,一代一代留传下来的说法是,大概,泉眼连通着地下的大海吧。这眼泉水,虽然甘甜,却离家稍远,在村外山脚,故而,平时也鲜少有人去打水。我,也只是,去仅且去过一次。
泉眼,就在一个石头砌成的小水井里,井口仅有一只水桶那么大,圆形。井深,不过一米,人探出身子,伸长手臂,用舀子正好能舀到泉水,一点儿也不费力气。泉水清澈,能看见水底的碎石块,水,就是从碎石块之间的缝隙里慢慢冒出来的。水不多,且浅,都不能把水桶放进去打水,只能用舀子一下一下往外舀水。四周岩壁,是用石块一层一层磊砌起来的,干净得没有一丝灰尘。大自然最是神奇。平时,我们在野外遇到的泉眼,总是夏季多雨季节才有,而且得是连日暴雨后的结果。要么在山脚,要么在离大山山脚不远的地方,且都是地势很高落差很大的地方,且,雨季一过,泉水也就消失了,泉眼也就了无痕迹,仿佛从未有过一样。而这一眼清泉,无论干旱与否,从未干涸过。且泉水清澈见底,甘甜可口,烧开无水碱。泉眼处,没有一丝沙尘,也没有一只浮游小生物,更没有蝌蚪、小虫子、苔藓之类的脏东西,岩壁四周也没有一棵杂草。干净得不能再干净,纯粹得不能再纯粹。
岁月变迁,这眼山泉历经沧桑,现在依旧在那儿,依旧是泉水甜润可口,没有一丝水碱,能,而且只能舀出来半桶水来。你说,神奇不神奇。
本书是河之东梁孟华的散文合集。作者以宽广的胸襟、酣畅的文风谱写了一曲河东文化的长歌。
该书系晋南乡愁文化散文集。受到原人民日报副总编,全国中小学教材总顾问梁衡先生的大力推荐。
该书文章多写河东趣事,时代、生活、泥土气息浓厚,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其中多篇文章入选初高中语文阅读试题,被学习强国推荐为大学生、中学生必读书目,热忱欢迎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各位客官,加强联系,以文会友。
13994852033
shanxiyuncheng901;13994852033
78元
1.作者来稿须为原创首发,著作权归其本人,文责自负。来稿如不允许改动请加以说明,未说明者视为可以做形式上的修改。
2.文稿体裁不限,字数在5000字内,请直接粘贴在邮件正文处,可同时发送附件,须附上作者生活照,简介及常用微信号,个人简介字数控制在100字之内。
3.审核通过的稿件会在一周内回复,未回复即视为不予采用。
4.投稿邮箱:756691763@qq.com
我在河之东 您又在哪里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