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斌:晋南美食“馍夹菜”

文摘   文化   2024-08-20 21:42   山西  

念家乡,思晋南,唯有家乡“馍夹菜”抚我心。“最食人间烟火气,伴得浮生又一年”,晋南的“馍夹菜”就是“人间烟火气”,陪伴了我“一年又一年”。

“馍夹菜”,又名“馍馍夹菜”“菜夹馍”“菜夹馍馍”等。因为顺口,随口称呼大家依然心领神会。虽然“馍夹菜”出入寻常百姓家,难登大雅之堂,但承载着晋南人们生活的点滴和酸甜苦难。

“馍夹菜”的“馍”,是用优质的面粉制作而成,经过精心发酵、揉捏、擀压等多道工序蒸制而成。馍的口感既有嚼劲,又有一定的松软度,保持原始的麦香,就成为我们“馍夹菜”中的“馍”。烘烤后的“烤馍”也可充当“馍夹菜”中的“馍”。

“馍夹菜”的“菜”,主要是由土豆、黄瓜、韭菜、茄子、西红柿、青椒、胡萝卜、生菜、洋葱、花生、豆角、莲白等多种蔬菜构成,鸡蛋、豆皮、豆芽、豆腐、海带、豆腐干等也踊跃参与。它们或凉拌,或油炒,亦可以混合凉拌、混合炒,皆为“菜”。当然“菜”离不开葱花、蒜末、酱油、醋、辣椒油、香菜等调味的加持,成就多种口感的交织。

“馍夹菜”的配料也功不可没。配料主要包括黄豆酱油、油泼辣子、芝麻盐等,它们混合在一起,既增加菜的色泽,又提升馍的香味。吃一口“馍夹菜”,满口都是浓郁的酱香、酸辣、麦香的味道,让人陶醉其中。这种吃法既满足人们对面食的喜爱,又满足对菜蔬的需求,一举两得。

“馍”按你购买的多少来拿取,每个馍的菜可以恣意地 “夹满”。每样菜上放一双筷子,保证每份菜的独特味道。你随便挑选着“夹”,抹点黄豆酱和油泼辣子,撒上芝麻盐,“馍夹菜”便大功告成。这是晋南人特有的“自助餐”,带点“中式汉堡”的情怀。

一个地道的馍夹菜感动无数晋南人的味蕾,馍夹菜主要特点表现在“馍”热、菜香、酸辣等方面,客观地反映晋南人自由、洒脱、狂野的个性。“馍”热是馍要保持六七十度的温度,才能激发“馍夹菜”香味丰富的层次感。菜香是蒜香、辣香、醋香、酱香、咸香等与蔬菜清香的叠合。酸辣是晋南人对“酸”的钟爱,对香辣的认同感。最后配一碗热乎乎的黑米粥或黏糊糊的小米粥,那简直是晋南人的“人间至味”。

“馍夹菜”是晋南人饮食的标签。原因之一是晋南之地为农业区,繁重的田间劳作,不允许他们吃饭时多个菜来细嚼慢咽,于是“馍夹菜”应运而生。宴席上,你随时可以看到忙碌的人们匆匆吃完饭,还要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带一两份“馍夹菜”,免得再为他们做饭而耽误去地里干活的时间。原因之二晋南靠“馍夹菜”的方式获取蔬菜中各种维生素。晋南人对“馍夹菜”乐此不疲,一日三餐,一个加满菜的馍足以安慰一个饥饿的灵魂。各种菜混合在一起,各种味道在口中交织,鲜咸香糯甜辣,交相碰撞,幻化出“千滋百味”。原因之三“馍夹菜”是晋南人离家和归来必吃的食物。外出的晋南人要吃个馍夹菜,算是和家乡作了短暂的告别。在外上班、求学、做生意的游子们,一个“馍夹菜”最能缓解他们对亲人的相思,彷佛回到了温暖的家和母亲的身边。风尘仆仆舟车劳顿归来的游子,吃个馍夹菜,呼吸着家乡的空气,算是家乡给他一个简单的“接风洗尘”。未进家门就已经感受到妈妈的味道,怎能不刻骨铭心!

如今,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物资生活的极大满足,馍夹菜更加丰富多彩。“馍”增加有“油饼馍”和“饼馍”。“菜”不仅是各式菜蔬,锅巴、火腿肠、烧烤串、各种肉食也争先恐后“夹”入其中。此时如果卤肉夹于“饼馍”中,与陕西“肉夹馍”几乎没有区别。还有以一种为你特别定制的适合自己口味、独一无二“馍夹菜”,你随便挑选喜欢的蔬菜和肉食进行自由搭配,然后炒熟,全“夹”在一个馍中。另外有一种双层“馍夹菜”,就是“馍”分成两层掰开,两层分别夹菜,菜量丰富,“馍”变得鼓鼓囊囊,形似汉堡中的“巨无霸”。

“馍夹菜”的“馍”与“菜”虽然变化多端,口味丰富多彩,但万变不离其宗,依然拥有多层次的香味。“馍夹菜”给我味蕾留下深深的记忆,无比灵敏和挑剔地排斥着其他美食,让我的味觉系统无法容忍其他美味的擅自闯入。

作 者 简 介


武 斌,1971年9月出生,男,汉族,山西省临猗县人,1996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固体地球物理理学博士,副总工程师。获得“四川工匠”“成都工匠”“金牛工匠”“地矿局技术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省级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武斌城市物探专家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出版物专业书5本,发表物探论文4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10项。2007年开始业余写作,2008年陆续在《地质勘查导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自然资源报》《大地文学》《运城日报》《中国矿业报》《华西都市报》《山西日报》《中国煤炭新闻网》《四川工人日报》等发表散文、诗歌、小说近两百篇。有诗歌散文收入《中国短诗精选》《暮色中的城步》《微刊优秀作家作品》《黄浦江诗潮》《晋南有个孙吉村》《尘外那一池月光》《百城诗韵》《河之东文集》《当代精美诗歌选》《走向荒凉》《2019年中国微信诗歌年鉴》《逐梦前行》《相逢河之东》集子。2013年出版了散文集《地质人在旅途》,2014年出版散文集《乡土乡音》,2016年出版了散文集《成都拾遗》,2020年《回不去的故乡》。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有《地质视角看成都》《运城有盐池》《地学诗》等多篇科普作品在《中国自然资源报》等发表。2013年有作品在“书香国土·智慧人生——山东煤田地质杯首届国土资源系统读书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并入选《书香·人生》。2018年和2020年诗歌获第二届“保护地球精彩地质”科普作品大赛二、三等奖,并被中国地质图书馆收藏。现就职四川省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所。


我在河之东  您又在哪里
请点击上方小程序

长按识别


我在河之东
大河之东,你我相聚! 《我在河之东》:欢迎每一位河东老乡来这里入住,共同打造诗意栖居的地方,我们共同的故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