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绝传的《广陵散》,金庸是从何处看到的?

文化   2024-11-11 20:28   上海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坊间写金庸及论述金庸的作品很多,作家林遥另辟蹊径,主要从金庸小说中不为人注意的小事、细节入手,如《神雕侠侣》中的情节疏漏、《笑傲江湖》中的回目为何是两字、《倚天屠龙记》中小昭所唱歌曲的来历、《书剑恩仇录》中的阿凡提与动画片阿凡提的关系、《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为何以“药师”为名、武当七侠之一张松溪的历史原型等等,每篇皆从细微角度切入,深入到金庸著作的版本、人物原型、创作背景,以及典故出处等,让人读出不一样的“金庸小说”,可以作为一部有趣的历史文化读物。


作家陈墨评价说:“林遥的这些文章,把金庸小说中的某些细节,当作知识点及话题焦点,对其做信息追踪和知识考据,最后转化为掌故闲聊。‘微声’之微是微小,也是隐约;因而微声是微小的声音,也是隐约的声音,林遥的写作,是见微知著。看这些文章,如同在古代驿站、路亭、茶馆、客栈中,一边喝茶解乏,一边听见识广博的林遥讲古聊天。书中所说,知识与趣味兼备,不仅能消闲解闷,且能慰藉文化乡愁。”


《金庸小说的微声

作者:林遥

北岳文艺出版社


 ■《笑傲江湖》和《广陵散》



金庸在20世纪70年代修订小说时,对小说的回目重新进行了取名。


所谓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的习惯,从宋元话本到明代成熟的章回体小说,皆有脉络可循。说书先生开书前,先将这回书概括一下,写到外面的水牌子上,以此招徕观众,其实就是回目。


金庸在写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时,使用的是七字回目,每两回恰是一幅联语,后来修订时,两回并做一回,回目恰是传统的对仗形式。


金庸在其后的小说写作中,《碧血剑》和《连城诀》的回目仍是传统对仗形式,《飞狐外传》《白马啸西风》出现了短语作为回目,其他小说,金庸皆采用四字作为小标题。


这些小说先在报刊上连载,每回长度与今天读者熟悉的修订版本不同,回目的文采和准确性远逊如今所见,随意性很大。金庸在20世纪70年代修订时,除增删小说内容外,还要将每章的字数整理得较为接近,这样就要将原来的章节从中掐断,重新取一个合适的回目。取回目看似简单,但要求有一定深度,且要准确概括,难度其实不小。


金庸作品集


金庸为此煞费苦心,力气下得较大的,比如《天龙八部》每十回是一首词,《倚天屠龙记》四十回连在一起,是一韵到底的柏梁台体古诗,《鹿鼎记》取自查慎行的《敬业堂诗集》……最特殊,也最简短的回目,则是《笑傲江湖》,每个回目仅有两字,含义变得更为内敛,比如“灭门“学琴“三战”“绣花”“曲谐”等名称,似乎是金庸进一步化繁为简的尝试。


原以为这些回目只是金庸想要与其他小说相区别,并没有什么深意,但后来发现仍是低估了金庸。


偶然看到《广陵散》曲谱,颇为惊讶。《广陵散》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各段的名称,全以两字为名,如“止息”“顺物”“取韩”“沉名”“终思”“恨愤”“亡计”等等。


重新回顾《笑傲江湖》的回目,仿佛聆听一支回旋往复的乐曲。全书的引线是琴箫合奏的《笑傲江湖之曲》,从刘正风与曲洋的友情,到令狐冲与盈盈的爱情,一波三折。几乎可以肯定,《笑傲江湖》的回目正是金庸在向《广陵散》这首古曲致敬。


《笑傲江湖》修订版第七回“授谱”中,这样写道:


刘正风道:“令狐贤侄,这曲子不但是我二人毕生心血之所寄,还关联到一位古人。这‘笑傲江湖曲’中间的一大段琴曲,是曲大哥依据晋人嵇康的‘广陵散’而改编的。”


曲洋对此事甚是得意,微笑道:“自来相传,嵇康死后,广陵散,从此绝响,你可猜得到我却又何处得来?”


令狐冲寻思:“音律之道,我一窍不通,何况你二人行事大大的与众不同,我又怎猜得到。”便道:“尚请前辈赐告。”


曲洋笑道:“嵇康这个人,是很有点意思的,史书上说他‘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这性子很对我的脾胃。钟会当时做大官,慕名去拜访他,嵇康自顾自打铁,不予理会。钟会讨了个没趣,只得离去。嵇康问他:‘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这家伙,也算得是个聪明才智之士了,就可惜胸襟太小,为了这件事心中生气,向司马昭说嵇康的坏话,司马昭便把嵇康杀了。嵇康临刑时抚琴一曲,的确很有气度,但他说‘广陵散从此绝矣’,这句话却未免把后世之人都看得小了。这曲子又不是他作的。他是西晋时人,此曲就算西晋之后失传,难道在西晋之前也没有了吗?”


电影《笑傲江湖》中的曲洋和刘正风


令狐冲不解,问道:“西晋之前?”曲洋道:“是啊!我对他这句话挺不服气,便去发掘西汉、东汉两朝皇帝和大臣的坟墓,一连掘了二十九座古墓,终于在蔡邕的墓中,觅到了‘广陵散’的曲谱。”说罢呵呵大笑,甚是得意。


令狐冲心下骇异:“这位前辈为了一首琴曲,竟致去连掘二十九座古墓。”


只见曲洋笑容收敛,神色黯然,说道:“小兄弟,你是正教中的名门大弟子,我本来不该托你,只是事在危急,迫不得已的牵累于你,莫怪莫怪。”转头向刘正风道:“兄弟,咱们这就可以去了。”刘正风道:“是!”伸出手来,两人双手相握,齐声长笑,内力运处,迸断内息主脉,闭目而逝。


从小说叙述来看,《笑傲江湖之曲》中的某些段落,并非是刘、曲二人原创,而是改编自《广陵散》,这也解释了,金庸为何要将《笑傲江湖》修订版的回目改为两字的原因。


但是,既然书中说《广陵散》已经绝传了,还要曲洋发掘古墓才能重现于世,那么引发金庸灵感,他所看到的《广陵散》曲谱又是来自哪里呢?



三国曹魏景元三年(262),名士嵇康在三千名为其求情不果的太学生的注视下,抚琴刑场之上,弹奏一曲《广陵散》,曲终赴死,从容不迫。《世说新语》中说,嵇康死前唯一的遗憾:“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嵇康画像


成为绝响的广陵散,成了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结。然而,从历朝历代留下的记载来看,“绝响”的说法,大有矛盾。一边说《广陵散》随嵇康之死湮灭无闻,在各类文学作品和诗词中用“几成广陵散矣”作为对某种技艺或者某位名家作品绝迹的感叹,吊诡的是,在另一边,在各种场合弹奏《广陵散》的记载又不绝于书。


《广陵散》到底绝了没有?


答案是肯定的,没有!现在无论是网上还是音像商店,您都可以找到这首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的名作。


那么它到底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是操、引乐曲的意思,《广陵散》的标题说明这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此曲萌芽于秦、汉时期,三国曹魏应璩(190-252)在给刘孔才的书信中曾提到“听广陵之清散”。有学者和民俗学家考证过,《广陵散》可以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琴曲。北宋时期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时将其归为楚调曲。晚于嵇康的文人潘岳在他的《笙赋》中这样写:“辍《张女》之哀弹,流《广陵》之名散。”可见这首曲子当时是很流行的。唐代李良辅编有《广陵止息谱》,共廿三段,唐代吕渭的《广陵止息谱》有卅六段,对这两种谱的记述,均可见于史书记载。


现在见到的古本最早收在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里,全曲共45段,正是现今用于演奏的本子。另外,明代汪芝在《西麓堂琴统》中还收有两个本子,称甲、乙本。这组琴曲是被古今方家认可,流传了千年。不过我们今日能听到这首曲子被弹奏出来,不得不提古琴名家管平湖先生。


管平湖先生


管平湖(1897-1967)自幼随父学琴,后广泛求艺,自成一家,演奏技艺独立于众多琴家之上,被称为近现代“琴乐第一人”。


管平湖琴艺精湛,生活却极困苦,少年丧父,家道中落,常常家徒四壁,囊空如洗,十分窘迫。他曾做过故宫博物院的油漆工,因为他不仅善于演奏,而且精于制琴和修琴,现在故宫珍藏的唐琴“大圣遗音”、明琴“龙门风雨”,都是经他之手修好的。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甚至靠画幻灯片来养家糊口。


1952年,55岁的管平湖应聘到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任副研究员,从事古琴打谱。所谓“打谱”是古琴艺术中特有的术语,传世琴谱虽多,其实皆为“死谱”,当然,琴谱对古人来讲倒非“死谱”,谱中所载在当时是能够使用的,但今人已远离旧日环境,失去了辨识减字谱的能力,尤其一些生僻指法,需要通过艰苦考证才能译解出来,这即为“打谱”。


管平湖查阅了大量文献,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心得,开始了古曲打谱,《广陵散》列为重点之一。1953年,管平湖打谱《广陵散》,古曲的结构庞大,一般都在10分钟以上,《广陵散》全曲体量更大,共45段,演奏要长达半个小时,如此大型的曲目,弹奏时要做到前后照应,脉络分明,将全曲章法结构安排得当,颇费周折。


《广陵散》有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6个部分,各谱分段均有“取韩”“含志”“沉名”“投剑”等小标题。管平湖最初依据明代《风宣玄品》打谱。由于古琴谱没有节奏标注,打谱在一定程度上等于现代创作,管平湖往往为了一个指法接连几天琢磨,常常忙到深夜,直到解决为止。1954年,管平湖又根据《神奇秘谱》,对《广陵散》进行校订并定稿。随着《太音大全》《琴书大全》等重要琴书陆续被发现,经过分析比较,管平湖自己研究的指法绝大部分都与这些古籍相吻合。历经两年余,管平湖终于脱谱,能够一气呵成弹奏完这一套大曲。1957年3月,音乐研究所为管平湖弹奏的《广陵散》录音,王迪整理记录,译成五线谱,并在下面标注减字原谱。管平湖的老友,文物鉴定专家王世襄特别为《广陵散》曲作了文献考证,并对《广陵散》的内容、历史进行了整理和研究,撰写了《古琴名曲广陵散》一文,发表在《人民音乐》1956年4月号上,这篇文章后来收录在王世襄的《锦灰堆》中。此后管平湖又将《广陵散》作了几次修正。1958年6月,历经沧桑的《广陵散》全曲,以五线谱和减字谱对照形式,由音乐出版社出版。


广陵散曲谱


《广陵散》因嵇康而声名远播。历史上的嵇康从小喜欢音乐,精于笛,妙于琴,对音乐有特殊的感受力。《晋书·嵇康传》说,嵇康“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这与其思想上狂放不羁、不受礼法约束有很大关系。嵇康对礼法不以为然,更对官场仕途深恶痛绝。所以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自由自在的打铁匠。当他的朋友山涛推荐他做官时,嵇康决然与山涛绝交,并写下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心志。


这样看来,金庸的《笑傲江湖》受到了《广陵散》的启发,主人公令狐冲在世人眼中是个不肯循规蹈矩的浪子,精神情怀上实则与嵇康一脉相承。


然而考诸事实,这个思路,应该是金庸在修订《笑傲江湖》时想到的。金庸下笔之初,其实并没有把《笑傲江湖之曲》和《广陵散》联系起来。


《笑傲江湖》小说初版连载时,这段故事文字出自第十九回“杀人灭口”:


曲洋向刘正风望了一眼,说道:“我和刘贤弟醉心音律,以数年之功,创制一曲‘笑傲江湖’,自信此曲之奇,千古所未有。今后数千年间,纵然世上再有曲洋,却不见得又有刘正风,就算又有曲洋、刘正风一般的人物,却又不见得二人生于同时,要两个既精音律,又精内功之人,志趣相投,修为相若,一同创制此曲,实是千难万难了。此曲绝响,我和刘贤弟在九泉之下,不免时发浩叹。”他说到这里,从怀中摸出一本册子来,说道:“此是‘笑傲江湖曲’的琴谱,刘贤弟另有一本箫谱,请小兄弟念着我二人一番心血,将这琴谱箫谱携至世上,觅得传人。”刘正风从怀中也取出一本册子,笑道:“这‘笑傲江湖曲’倘能流传于世,我和曲大哥死也瞑目了。”


电影《笑傲江湖》剧照


令狐冲躬身从二人手中接了过来,道:“二位放心,晚辈自当尽力。”他先前听说曲洋有事相求,只道是十分艰难危险之事,那(哪)知只不过是要他找两个人来学琴学箫,此事可说是易如反掌。


曲洋叹了口气,道:“小兄弟,你是正教中的名门大弟子,我本来不该托你,只是事在危急,迫不得已的牵累于你,莫怪莫怪。”转头向刘正风道:“兄弟,咱们这就可以去了。”刘正风道:“是!”伸出手来,两人双手相握,哈哈一声长笑,闭目而逝。


令狐冲接过《笑傲江湖》曲谱,曲洋和刘正风便“双手相握”,闭目而死,没有刘正风和曲洋向令狐冲解释《笑傲江湖》之曲和《广陵散》有何关系,这段文字是金庸在修订时后加上去的,从而使回目和内容,都和《广陵散》产生了关联。



从西晋之前古墓中盗掘《广陵散》曲谱的事,不是金庸灵机一动的神来之笔,此前他已经写过这段故事,在修订《笑傲江湖》时来了个“乾坤大挪移”!


《笑傲江湖》写于1967至1969年,早在1961年,金庸撰写《倚天屠龙记》时,就让“金毛狮王”谢逊干了这件盗墓的事。


连载版《倚天屠龙记》第十四回“玄冰火窟”中,谢逊从王盘山掳走张翠山和殷素素,在船上大作才艺展示:


谢逊道:“待我抚琴一曲,以娱嘉宾,还要请张相公和殷姑娘指教。”从舱壁上取下瑶琴,一调弦音,便弹了起来。张翠山于音韵一道,素不擅长,也不懂他弹些什么,只是觉得琴音甚悲,充满着苍凉郁抑之情,越听越是入神,到后来忍不住凄然下泪。谢逊五指一划,铮的一声,琴声断绝,强笑道:“本欲以图欢娱,岂知反惹起张相公的愁思,罚我一杯。”说着举杯一饮而尽。


张翠山道:“谢老前辈雅奏,是何曲名,要请指教。”谢逊望着殷素素,似欲要她代答,殷素素摇摇头,也不知道。谢逊道:“晋朝嵇康临杀头之时,所弹的便是这一曲了。”张翠山惊道:“这是‘广陵散’么?”谢逊道:“正是。”张翠山道:“自来相传,嵇康死后,广陵散从此绝响,却不知谢前辈从何处得此曲调?”


谢逊笑道:“嵇康这个人,是很有点意思的,史书上说他‘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这不是很对你的脾胃么?钟会当时做大官,慕名去拜访他,嵇康自顾自打铁,不予理会。钟会讨了个没趣,只得离去。嵇康问他:‘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这家伙,也算得是个聪明才智之士了,就可惜胸襟太小,为了这件事心中发愁,向司马昭说嵇康的坏话,司马昭便把嵇康杀了。嵇康临刑时抚琴一曲,的确很有气度,但他说‘广陵散从此绝矣’,这句话却未免把后世之人都看得小了。他是三国的人,此曲就算在三国之后失传,难道在三国之前也没有了吗?”


张翠山不解,道:“愿闻其详。”谢逊道:“我对他这句话不服气,便去发掘西汉、东汉两朝皇帝和大臣的坟墓,一连掘了二十九个古墓,终于在蔡邕的墓中,觅到了‘广陵散’的曲谱。”说罢呵呵大笑,甚是得意。张翠山心下骇然,暗想:“此人当真无法无天,为了千余年前古人的一句话,竟会负气不服,甘心去做盗墓贼。若是当世有人得罪了他,更不知他要如何处心积虑的报复了。”


这段文字很熟悉吧?原来最早是谢逊盗墓而得广陵散,只是在修订后的《倚天屠龙记》中,这些被悉数删去,稍做改动后,移植到修订的《笑傲江湖》中。


现在想来,金庸也许在完成《笑傲江湖》后,才感到令狐冲的行为大有魏晋之遗风,继承了嵇康弹奏《广陵散》的精神气韵。


电视剧《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


嵇康和令狐冲都不拘世俗礼仪,都为当世人所不容。但是他们其实是真正的信守礼教者,与道貌岸然的卫道者们形成巨大的反差,一个是发自内心的,一个是止于表面的。


对此鲁迅曾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过:“例如嵇、阮的罪名,一向说他们毁坏礼教。但据我个人的意见,这判断是错的。魏、晋时代,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因为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过偶然崇奉·····于是老实人以为如此利用,亵渎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


回思令狐冲在小说里的行为,这段文字恰可为他做注脚。



《笑傲江湖之曲》,在令狐冲和盈盈新婚之际,由二人琴箫合奏,从此“曲谐”:


这三年中,令狐冲得盈盈指点,精研琴理,已将这首曲子奏得颇具神韵。令狐冲想起当日在衡山城外荒山之中,初聆衡山派刘正风和日月教长老曲洋合奏此曲。二人相交莫逆,只因教派不同,虽以为友,终于双双毙命。今日自己得与盈盈成亲,教派之异不复得能阻挡,比之撰曲之人,自是幸运得多了。又想刘曲二人合撰此曲,原有弥教派之别、消积年之仇的深意,此刻夫妇合奏,终于完偿了刘曲两位前辈的心愿。想到此处,琴箫奏得更是和谐。群豪大都不懂音韵,却无不听得心旷神怡。


电视剧《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和任盈盈


《笑傲江湖之曲》来自《广陵散》,若细究《广陵散》描写的内容,两人在大喜之日弹奏此曲,其实并不一定和谐。


《广陵散》早期并无内容记载,唐韩皋主张“地名说”,认为是描写王凌在广陵起兵讨伐司马氏,结果失败的悲壮史事。当然此说从年代来讲就不怎么可信。元代张崇主张“刺客说”,认为是描写聂政刺韩相侠累,近代杨宗稷出主张“刺客说”,不过他认为是描写的聂政刺韩王。“刺客说”在解释内容上比较贴切,但不能说明为什么要和“广陵”这个地名挂上关系。


聂政刺韩王,在史实中无考,仅有聂政刺侠累。《史记·刺客列传》记载:韩国大臣严遂(字仲子)与韩相韩傀(字侠累)产生矛盾。严仲子找到聂政,花重金收买他刺杀侠累。聂政因要赡养老母,故拒绝了严仲子的厚礼。后来聂政母亲离世,聂政葬母之后,对严仲子说,自己本是市井之徒,而严仲子为“诸侯之卿相”,不远千里,驱车前来以。重金邀请。此番礼遇,聂政自然要回报,因此他“将为知己者用”。


司马迁用简略的语言描述了惊心动魄的刺杀场面:“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不止,又连杀数十人。聂政最后把剑指向自己,割面、剜眼、剖腹。聂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人认出自己,从而连累与自己长相相似的姐姐。聂政后被暴尸于市,无人识得。韩国国君遂以百金悬赏提供线索的人。


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此事,怀疑是弟弟所为,于是动身到韩国探询究竟。聂荣到达聂政暴尸之处后,认出聂政,大哭。聂荣对围观者说:“这是我的弟弟聂政,他受严仲子重托来刺杀侠累。为了避免株连我,竟然自破面相。我不能连累聂政的声名啊。”然后聂荣哀恸而死。


武梁祠画像《聂政刺韩王》拓片


晋、楚、齐、卫等国的人听说此事后,纷纷赞赏聂政“士为知己者死”的无畏气概,又赞扬聂荣是烈女,一个弱女子,不惜“绝险千里”,从而使聂政得以名扬天下。


这段故事与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颇为相类,也是反抗禁令,埋葬亲人。金庸在谈黑格尔时,特别提到黑格尔最推崇此剧“认为古今戏剧,以此为首。”金庸很熟悉这个剧作,他也说:“安蒂琪(今译安提戈涅)的故事,有些类似我国战国时的聂蔓(聂荣亦有作聂嫈),她不怕严法而收葬弟弟聂政的尸体。郭沫若先生曾以此为题材写过一部话剧‘棠棣之花’,我不知道他是否因‘安蒂琪’而触动创作灵感,但由此受到若干影响,想来在所不免。”


聂政刺韩之后六百多年,东汉蔡邕在《琴操》中将这段历史演绎为聂改为父报仇的故事,说战国时期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误期限,被韩王所杀。聂政立志为父报仇,乃入山学琴十年,终获超绝琴艺。韩王召聂政进宫弹琴,聂政趁韩王听琴不备,忽从琴内取出匕首,将韩王刺死,然后悲壮自杀,琴曲取名为《聂政刺韩王》。金庸在小说里将《广陵散》出土之墓,选在蔡邕墓中,其渊源正在于此。


《广陵散》曲谱在明代《神奇秘谱》中有“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等分段标题,故事里的人物关系和《史记》所载虽有出入,但乐曲的情绪、节奏等,和《史记》所载基本一致,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名同曲。古今琴曲家均把《广陵散》看作是异名同曲。金庸在《笑傲江湖》的新修版中,也将这段故事增加了进去。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具有杀伐气韵的乐曲,与传统文人气息浓厚、以高逸淡雅为尚的琴曲风格迥不相同,过去被认为有失古琴的中正和平之旨。


2018年中国香港发行的金庸作品人物邮票


“纷披灿烂,戈矛纵横”的《广陵散》,实则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嵇康或许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反抗精神,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根据《神奇秘谱》记载,书中所收《广陵散》来自隋朝皇宫所收的曲谱,隋朝灭亡之后流入唐朝皇宫,但到唐朝灭亡,曲子也流落民间,有幸被更多人接触到,得以传承下来,被《神奇秘谱》所收录。


至于从嵇康之死到《广陵散》被收入隋宫,几百年间又发生了什么?曲子如何被收入隋宫中,已经无法考证。


《广陵散》之绝并不是因为嵇康,而是因为曲子描述的是“弑君”,不符合封建礼教。内容以“复仇”为主题的激昂曲调,也与儒家提倡的“乐教”和“修身养性”相悖,难以被封建“正道”所接受,是以《广陵散》在清代绝响一时。


令狐冲与盈盈洞房花烛大喜之日,合奏《笑傲江湖之曲》,不见于金庸最初的连载版本。试想一下,令狐冲和盈盈眼前满堂宾客,盈盈红烛,内心却是“聂政刺韩相”与“聂荣收葬弟尸”的画面,明显有悖常理。


或许争论琴曲内容在嵇康或令狐冲看来,是件无聊之事。嵇康的音乐理论主张“声无哀乐”,认为音乐可以被多解,同一音乐,听众不同,理解也不同。人们对音乐有情感反映,是因为“至和”的音乐,可以把本来潜在于人心中的不同感情激发出来。


2004年9月金庸受邀游四川,他在成都现场聆听82岁古琴演奏家俞伯荪操琴,金庸自谦是牛,为其夫妇题诗:“来蜀中兮,聆名琴;闻佳曲兮,听清音;愧非知音兮,对牛弹;喜见伉俪兮,识高人;聆俞伯荪伉俪雅奏,不辨川菜佳味三月矣。”结尾非常俏皮地化用了“闻韶”的典故。四川一行过了两个多月,金庸来到泉州,再次现场聆听了一场古琴演奏。


金庸(左一)与古琴演奏家俞伯荪(右一)


在香港做实业的泉州人何作如在2003年的北京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以300多万元拍下了一张唐代古琴“九霄环佩”。全世界目前只有不到20张唐琴,其中有4张名为“九霄环佩”,至此,分别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及何作如手上。


拍得“九霄环佩”后,何作如曾寻觅许多名家弹奏,皆不理想,直到遇到了古琴演奏家李祥霆,“九霄环佩”重现天籁之音。


何作如得知金庸将做客泉州,特意将“九霄环佩”带到泉州,并邀请李祥霆演奏。11月24日,泉州酒店举行了一场“李祥霆琴箫音乐会”,现场演奏了《梅花三弄》《流水》《广陵散》《酒狂》等古曲。这是“九霄环佩”首次面向公众演奏,金庸聆曲后,为李祥霆题字“高山流水觅知音,轩昂低语诉琴心。”


这张琴最近一次面世,是2023年4月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中国期间,在广州白云山麓的松园,聆听了古曲《高山流水》。演奏之琴,便是这张“九霄环佩”,演奏者李蓬蓬是李祥霆的女儿。


李蓬蓬演奏九霄环佩


金庸在小说中有7部作品写到古琴,共计34位琴人先后出场,比如《倚天屠龙记》的“昆仑三圣”,《天龙八部》中的“琴癫”康广陵,《笑傲江湖》里的“琴痴”黄钟公等等,但在金庸小说写作的年代,香港的琴人圈子非常小,比较有名的只有饶宗颐和蔡德允,与外界交流不多。金庸小说插图中,姜云行所绘古琴置放,琴头没有悬空,可见当时外人对于古琴并不了解,少有参考。反观金庸小说,凡是写到与古琴相关的文字,硬伤很少,瑕不掩瑜,极为难得。


1956年8月1日,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第一届全国音乐周”开幕,管平湖在开幕式上参演了古琴合奏《和平颂》。这个曲子其实就是《普庵咒》。金庸在《笑傲江湖》中有《清心普善咒》,根据书中曲子的功能,很多琴人认为就是琴曲《普庵咒》。此谱最早见于明末《三教同声琴谱》,旁有梵文字母的汉字译音。可见其为学习梵文发音的唱经曲调。曲子使用了较多撮音,营造晨钟暮鼓的氛围,令人身心俱静,缓解情绪。《清心普善咒》这个名字想是金庸杜撰,《普庵咒》金庸却是知道的,1955年7月28日,《书剑恩仇录》连载第171期,陈家洛初遇乾隆,乾隆弹奏的就是《普庵咒》,只不过在修订版中,改为了乾隆自作满篇歌颂皇恩浩荡的《锦绣乾坤》曲。


“乐者,亦为药也。”20世纪初,西方人始探索音乐疗愈,1940年美国堪萨斯大学正式将其开设为一门学科。而在中国两千年前,以古琴为主要乐器的音乐疗法在《黄帝内经》里已有记述。盈盈以琴曲为令狐冲调理疗伤,看似荒诞不经,却其来有自,同样符合现代医学的原理。


读金庸小说,总在不经意间,感受到细节上的文化浸润,可谓润物无声。古曲《广陵散》以聂政刺韩相而缘起,因嵇康临刑而绝世,曲子里有重然诺、轻生死的侠士,也有讲气度、重风骨的书生,背后的故事让此曲寓意深刻。金庸最初撰写《笑傲江湖》以琴曲为元素,恐为无意,修订时选择《广陵散》,除了令狐冲身上的魏晋风骨,更因为在传统乐曲中,这支曲子最具苍凉惨烈的侠义之气。



新媒体编辑:李凌俊

图片来源:资料图


这些平台都可以找到我们,

可不要失联哦

文学报新媒体

文学报

id : iwenxuebao

微信公号


@文学报

新浪微博


@文艺速效丸

小红书


@文艺速效丸

小宇宙播客



文学报
我国第一张大型文学专业报纸,创刊于1981年。深入文学现场,关注读者需求。 “使看不见的看见,使遗忘的抵抗遗忘”——文学的意义大略如此。而这,也是以文学命名的报纸存在的理由。官网:wxb.whb.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