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派文学”:地域文学的“建构”路径何在?|新批评

文化   2024-11-12 17:24   上海  



“如果以同为浙江标志性的西湖和钱塘江作为比喻的话,以前的浙江文学特质更多地表现为西湖般的柔美,而新浙派文学特质应该包括钱塘江般的壮阔。”




地域文学的“建构”路径何在?

——以“新浙派文学”为中心的思考


文丨叶炜


近年来,无论是小说创作还是文学研究,地域文学都是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书写现象。尤其是近来的“新东北文学”与“新南方写作”等地域文学流派的打造,让人印象十分深刻。事实上,中国现当代文学确实有这样一个传统,如京派、海派、东北作家群、山药蛋派、荷花淀派等,这些地域文学的书写极为有效地丰富了现当代文学版图,是十分值得研究的对象。


作为对以往浙江文学创作的一个补充,浙江《江南》杂志近期也提出了“新浙派文学”的概念,其意虽不在推动“新浙派”文学流派的形成,却也在客观上流露出“抱团取暖”的意图。至于其所标识的“江南风格”和“浙派特色”,到底最终能否形成一个可立得住的文学审美样态,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在此,以这一新的地域文学提法为案例,探寻地域文学“建构”的有效路径,或许依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



谈到浙江文学,许多人都会提及浙江现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一页,对于“一部现代文学史半部在浙江”的提法,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提出异议。浙籍作家鲁迅、茅盾、郁达夫、徐志摩、艾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哪一个不是沉甸甸的存在?遗憾的是,文学进入当代,一段时间内浙江的文学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遭遇了暂时的瓶颈期,脱颖而出的长篇小说总是凤毛麟角。以茅盾文学奖为考察对象,在至今评选出的十一届茅奖获奖作品中,只有一部作品是在浙江获奖的。这无疑和浙江在全国的文学地位是不能完全匹配的。


当代浙江文学创作的短板在哪里?当然还是在长篇小说。具体来看,其表现一是与长篇小说创作大省相比较,浙江从事长篇小说创作的本土作家还是偏少,能够进行“大题材”和“大部头”创作的更是凤毛麟角;二是浙江本土作家每年产出的长篇小说作品相对不多,能脱颖而出的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品更是稀缺;三是浙江本土作家所创作的长篇小说多是重在“向内开掘”,强在语言的细腻和情感的丰沛,弱在体裁的窄小和体量的不足。以上三点导致当代浙江本土作家的长篇小说缺乏北方作家的厚重与大气,凸显出来的多是阴柔的江南风格。这与中国长篇小说所惯常注重的“长度”“密度”“难度”不相符合。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异军突起浙江的网络长篇小说,一直是受到网络文学界的充分肯定的,至今仍然是浙江文学的重要生长点之一。但我们也要看到,长篇网络文学的创作近来也出现了颓势。当然,这不仅是浙江网络文学的问题,也是全国网络文学创作所面临的新变。


总起来说,当代浙江文学的优势在于中短篇小说,潜力在于诗歌和散文,亟需奋进的是长篇小说。



有问题就要直面。盘点浙江文学的家底,是为了找出浙江文学大发展大繁荣的对策。对策很多条,最重要的无疑有两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巩固强项,争取实现浙江从中短篇小说大省到强省的跨越;二是要尽快补齐短板,针对长篇小说创作,彻底摸排查找浙江现有长篇小说创作的存量,在可能的情况下,作家协会等文学组织要引导和鼓励长篇小说作家创作“大题材”和“大部头”,不断向长篇小说创作的“长度、密度和难度、高度”迈进。此外,在创作人才的储备上,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适当引入“外援”,不但实现本地作家的“浙江写”,还要争取外地作家来“写浙江”。


无论是旧浙派,还是新浙派,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也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回答浙派文学的本质何在?浙派文学的“浙”是什么“浙”?“新”又是怎样的“新”?


在笔者看来,浙派文学的“浙”,应该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浙”。笔者以为,新浙派的“浙”应当是“浙江写”和“写浙江”的作家作品的集合。具体说应当涵盖的是浙江籍作家和所有在浙江工作学习生活的作家作品,以及涉及浙江题材的外地作家作品。如此,新浙派的“派”才能形成文学流派而不是文学帮派。


新浙派文学的“新”,应该是新创意和新思想的“新”。从空间来看,新浙派文学的内蕴内涵离不开江南底色和浙江风貌,但既然是“新”浙派而不是“旧”浙派,就要超越地域的狭隘认识局限,因为“浙里”的味道不仅在浙江,更在整个江南,乃至全中国。从时间上来看,新浙派文学并不是封闭式的,而是敞开式的,也不是完成式的,恰好相反,它是未完成式的,是属于将来的,是需要持续建构的。



总体来说,浙派文学的审美风格应该是充满多样性的。事实上,浙江文学本来就是复杂的,而不是单一的。从现代文学看,这里面有鲁迅的启蒙姿态,也有徐志摩的审美内蕴;既有茅盾的现实主义,也有郁达夫的浪漫写作……即便是从当代文学来看,浙江既有余华的先锋写作,也有金庸的通俗文学……包容开放正是浙江文学的底色。浙江文学应该打破固步自封,不必自设藩篱,虽说是从江南出发,但最终是要汇入中国。就目前而言,定于一尊的所谓浙派并不存在,不断发展变化、更新更生才是浙派文学的根本。


如果以同为浙江标志性的西湖和钱塘江作为比喻的话,以前的浙江文学特质更多地表现为西湖般的柔美,而新浙派文学特质应该包括钱塘江般的壮阔。在笔者看来,浙派文学应该如钱塘江之阔大,汇聚的是各方的生气和力量。


壮美的钱塘江最终流入的是大海。浙江文学这条大江,最终要汇入的是中国文学的大海。新浙派文学要展现出与时俱进、担当有为、开放包容的浙江特色和浙江风格,同时也要体现出中国气派和中国风范,走出一条从浙派出发的汇通中国的文学之路。



文章编辑:郑周明 ;新媒体编辑:袁欢

配图:摄图网


这些平台都可以找到我们,

可不要失联哦

文学报新媒体

文学报

id : iwenxuebao

微信公号


@文学报

新浪微博


@文艺速效丸

小红书


@文艺速效丸

小宇宙播客



文学报
我国第一张大型文学专业报纸,创刊于1981年。深入文学现场,关注读者需求。 “使看不见的看见,使遗忘的抵抗遗忘”——文学的意义大略如此。而这,也是以文学命名的报纸存在的理由。官网:wxb.whb.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