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架构与操作规范:组织架构图及检验规程一目了然

文摘   2024-12-14 22:46   河南  
一、定义与目的
QC是指为达到品质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产品的质量检验,发现质量问题后的分析、改善和不合格品控制的人员总称。其目的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公众号文章PPT全部已收录知识星球,详情可见文末介绍。
二、发展历程
QC的概念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的手工艺人通过个人技能和经验来控制产品的质量。随着大规模生产的兴起,QC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质量控制方法。
  • 20世纪初,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引入了标准化和工作分解的概念,为现代QC奠定了基础。

  •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Walter A. Shewhart发明了控制图,开创了统计质量控制的先河。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确保军需物资的质量,美国政府推动了统计质量控制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了QC的发展。

  • 20世纪8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TQM)理念在日本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以客户为中心,成为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
三、主要职责与工作内容
QC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确保产品合格并符合质量标准。其工作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原料检验:对进入生产线的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生产要求和质量标准。

  • 制程检验: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巡回检验,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 成品检验:对生产出的成品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要求。

  • 质量数据分析:对检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为质量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四、分类与阶段
按产品在过程的控制特点、次序,产品质量控制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 进料控制(IQC):对进入企业的物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物料符合生产要求和质量标准。

  • 过程质量控制(IPQC):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稳定,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 最终检查验证(FQC):对生产出的成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确保成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要求。

  • 出货质量控制(OQC):在产品出货前进行最后的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出货要求,避免质量问题导致的客户投诉和退货。
五、重要性与意义
QC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QC的检验和控制,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QC还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相关工具与方法
在QC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些工具和方法来辅助质量检验和控制。常见的QC工具包括:
  • 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分析图、柏拉图、查检表、层别法、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 新七大手法:关系图、系统图法、KJ法、箭头图法、矩阵图法、PDPC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这些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进行质量检验和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

QC组织架构图

IPQC 检验操作流程图

IQC进货检验操作流程图

OQC 检验操作流程图

供应商交货流程图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采购物资检验规程

零缺陷抽样计划

制程检验规程

最终出厂检验规程

本篇文档领取方式:

  1. 请转发至质量群(100人以上),5分钟后截图,添加小编微信(下方有微信二维码),发至小编审核,24小时内核发给您,日限1次;

  2. 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知识星球(可看下方知识星球内容简介)自主下载。

知识星球内容简介:

  1. 每日公众号文章均已收录在内。

  2. 年更新资料不低于1000份,加入后随时下载,彻底解决资料烦恼。

  3. 知识星球除公众号文章外,持续录入下方文件夹内容。

质量检测技术圈
专注于质量检测行业技术解决方案的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