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网上看到有人外出旅游,被蚊子咬得双腿或四肢、脸上都是包,甚至还有人因此住院。
在炎热的夏天,很多人只懂得防晒却不懂得注意防蚊,殊不知蚊子叮咬不仅可以引起湿疹、荨麻疹、皮炎、结节性痒疹等皮肤性疾病,也会引起疟疾、登革热、黄热病、黑热病、乙型脑炎、寨卡病毒病等多种传染病。
其中有一种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目前最严重的病媒传播疾病,也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目前没有疫苗和特效药,很多人首次被叮咬没有明显症状,但第2次被咬则可能成为重症的主要人群——那就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被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病毒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全球传播最广的蚊媒传染病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严重的病媒传播疾病,主要分布在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福建、台湾及浙江等南方地区,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逐渐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全国各地蔓延,流行季节主要在5月~11月。1989年我国将登革热纳入乙类传染病疫情进行管理。2013年云南边境地区首次发生重症登革热暴发疫情,2014年广东省暴发大规模登革热疫情。2013年河南省、2017年山东省均发生过本地病例流行,2023年我国多地也有疫情报道。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人和人之间不会进行直接传染,而是通过伊蚊叮咬进行传播。在我国主要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伊蚊体内经8~10天的增殖,就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给其他人。所有人群普遍易感,其中发生重症登革热的高危人群是:(1)老人、婴幼儿和孕妇;(2)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哮喘、慢性肾脏疾病及慢性肝病等基础疾病者;(3)伴有免疫缺陷病者。还有一种人同样是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那就是先后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登革热患者,这一点也是登革热和新冠、流感等传染病的不同之处。根据抗原性不同,登革病毒为DENV-1、DENV-2、DENV-3和DENV-4四个血清型。感染登革病毒后,人体会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的免疫,但对不同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当再次感染不同型别登革病毒会引发非中和性交叉反应抗体增加,引起抗体依赖感染增强作用(ADE),这是引起重症登革热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也是登革热疫苗研发的重要障碍之一。登革热的潜伏期(即从被叮咬到发病的时间)一般为1~14 天,多数5~9 天。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很多首次感染者没有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起发热,严重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恶心、厌食、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等。典型症状是发热、皮疹、“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和“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骨骼关节痛)。严重者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导致出血、休克,病情进展非常快,如果不及时就医治疗可导致死亡——每种血清型登革病毒均可引起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先后感染不同血清型更是会增加发生重症的几率。重症病例常见于上述高危人群,但所有感染者如果新出现以下其中一个表现,可作为早期识别重症病例的预警指征:登革热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防蚊隔离、早治疗,但目前登革热还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一般处理及预防性治疗等措施。一般处理包括:(1)卧床休息,清淡半流饮食;(2)防蚊隔离至退热及症状缓解;(3)监测神志、生命体征、液体入量、尿量,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及重症预警指征等。对症处理主要是根据症状进行治疗,如退热、补液、镇静止痛、抗休克、中医辨证施治,以及积极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等。降温对于高热病人应先采用物理降温。有明显出血症状的患者,要避免酒精擦浴;药物降温可使用非甾体消炎药,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关节疼痛较为严重者,可使用镇痛药物,也可康复治疗关节疼痛或活动障碍者可进行康复治疗。脑膜脑炎的治疗治疗要点主要为防治脑水肿,可使用甘露醇、速尿等药物降低颅压。预防登革热最主要的措施是防蚊灭蚊,切断传播途径,如杀灭成蚊,清除伊蚊的孳生地,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裤,使用防蚊驱避剂等,同时及早发现患者(特别是发病5天内的患者),并对患者实行防蚊隔离措施尤其重要。对于居住环境和周边要注意清理积水、装纱门纱窗、开窗通风、避免潮湿、保持家中干净卫生、挂好蚊帐,也可以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柠檬叶桉叶油等驱蚊产品,或电蚊拍、蚊香、杀虫气雾剂驱蚊灭蚊。注意清理家中花瓶、小鱼缸、托盘中的积水,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不要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及时清理空调、饮水机托盘等积水;垃圾也要及时清理。
外出,尤其是出游时,不要化浓妆,要注意穿长袖、透气、相对宽松的衣裤,且尽量选择浅色。出汗多者或有汗臭者要及时洗澡。要备有和根据情况使用驱蚊产品,避免被蚊虫叮咬。在有登革热病例的地区,尤其是出游期间或出游归来,如果出现发热要及时就医,以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身边的家人朋友负责。应在病程早期进行登革病毒核酸或NS1抗原或IgM/IgG抗体检测,有条件可进行病毒分型和病毒分离。医脉通心血管健康俱乐部成立啦!
<加入社群、获得帮助、相互支持>
群内公益活动包括:专科医生答疑、营养师饮食指导、免费线上问诊,每日健康科普更新;
进群方式:扫码添加下方小助手,报疾病名称,小助手拉您进相应社群;
和医脉通一起守护健康,欢迎您的加入!
欢迎扫码进群
临床研究发现,登革病毒感染患者急性期血清中存在大量非结构蛋白1( NS1蛋白),可作为早期实验室诊断的特异性指标,而且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操作简单、出结果快、价格便宜,因此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诊断检验项目。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肌酐、B型利钠肽(BNP)、相关部位的影像学检查(如彩超、CT)等也是作为协助诊断和评估病情的重要项目。(作者:王生成 海南医学院附属儋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来源:科普医哥)您如果有健康相关疑问,可以随时咨询医脉通健康线上医生。点击下面小程序,获得医生解答!问诊可覆盖疾病的整个康复过程,相当于身边有个贴心可靠的家庭医生。针对病情变化,你可多次提问,获得医生循证规范解答。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中国登革热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 2018,57(9) : 642-648.[2]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09 [3]李兰娟 .传染病学高级教程.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21-05.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科普文章,不提供专业诊疗意见,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图片来自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