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经常在央视上看到我国又在南海某处发现大型油气田的新闻,众所周知,中国海油是国企里海洋勘探油气的主力。于是,我想写一篇文章,分析下这些油气田的发现对海油业绩的影响。勘探新发现
由于中国海油是一家专注于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的上游公司,所以我接下来就以天然气勘探举例,石油勘探情况类似,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公司历年年报,作进一步了解。来看中国海油最新的勘探发现。8月7日,中国海油宣布,南海陵水36-1气田新增探明储量顺利通过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评审备案,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1000亿立方米,是全球首个海上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陵水36-1气田超1000亿立方米的探明储量,标志着中国海油“南海万亿大气区”建设目标提前完成。提起这个万亿目标,就不得不回顾我国向海洋要能源的历史。1964年3月,中国第一代海洋石油人在南海莺歌海海域用“两个浮筒”打井的创举开启了中国“向海探油60年”的壮阔征程。上世纪80年代,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海洋石油工业逐渐走出缺资金、缺技术的困境,在南海与外方合作勘探发现我国海上首个千亿方大气田崖城 13-1,举国振奋。国务院原副总理、石油工业部部长康世恩在南海考察时首次提出要“搞一个万亿气区”,“南海万亿大气区”的梦想自此生发。南海地质条件复杂,海上油气勘探面临高温高压、深水等众多世界级技术难题,中国海油坚持合作与自营“双轮驱动”,由浅水向深水,从浅层到中深层,从常温常压到高温高压,持续推动南海天然气勘探,在莺歌海盆地发现东方1-1、东方13-2,在琼东南盆地发现“深海一号”(陵水17-2)、“深海一号”二期(陵水 25-1),在珠江口盆地发现荔湾3-1、番禺30-1、番禺34-1多个气田。至2017年,中国海油在南海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已近 8000 亿立方米。2018年,中国海油启动“七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建成“南海万亿大气区”,不断加大对海上复杂油气资源勘探的攻关力度。2022年,中国海油在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近5000米地层深处斩获我国首个深水深层气田宝岛21-1,此时距离实现“南海万亿大气区”建设目标仅剩不到1000亿立方米的储量缺口。如今“南海万亿大气区”目标提前实现,对中国海油的业绩又有何影响呢?有啥影响
储量替代率指在指定年度,证实储量的总增加量除以该年度的产量。说的直白些,就是公司新探明的储量和当年产量的比值,让管理层明白当年新发现的量可以开采几年。以最新发现的陵水36-1气田超1000亿立方米的探明储量为例,首先明确,1立方米天然气约合35.26立方英尺,1000亿立方米约等于3.526x1012立方英尺,按照2023年产量152.7百万立方英尺/天计算,一年就是152.7x107x365=5.57355x1011,1000亿立方米大约可以开采6.32年。储量替代率说的是当年度的探明储量,储量寿命则是一个累积量,是公司剩余可以开采的年限。可以看到中国海油储量替代率从2019年的145%上升到了2023年的182%,储量寿命则长期维持在10年左右。随着中国海油开采技术越来越先进,勘探范围覆盖从深海到浅海,相信未来几年公司的储量替代率和储量寿命下降不会太快。除了产量,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就是价格。可以看到,过去几年,石油、天然气价格经历了疫情前期的下跌,又开始逐步回升,2023年甚至超越了2019年的价格水平。相比于产量的可控,勘探储量也可以通过努力实现,油气的价格则完全不可控。这也是投资资源股的最大难点!
特别提醒:本人文章将同步在微信公众号和雪球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