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武
文字海洋里的引航人
文/刘庆宝
我和王洪武老师是同乡。
我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50余年,幸得王老师引航,才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新闻和文学爱好者”。
我于1972年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广播里常常听到“王洪武报道”,而且报道的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感到很亲切。羡慕之余,我模仿“王洪武报道”学写新闻稿。73年初,我把一个“稿子”寄给盐城县广播站,结果如石沉大海。想不到,事隔着半月,公社里召开宣传文化工作大会,公社广播站大喇叭里点名“请合兴大队通知刘庆宝参加大会”。偏偏大队里有个与我同名同姓的青年,他在大队文艺宣传队拉二胡时常上台露面,我还是个名不经传的毛头小伙,大队干部就通知那个“刘庆宝”参加了大会。
还在我为此事而闷闷不乐时,那天下午,大队干部把我叫到大队办公室。当我走办公室大门一眼看到迎门坐着一位30多岁的青年人,眼镜后面是一双蕴含渊博知识的眼睛,很温和的情神,感觉也自带非常浓厚的书生气氛。他自我介绍,想不到他就是我仰慕已久的王洪武。那时,他在大纵湖公社负责新闻报道“我在县广播站看到了你的稿子。”王老师鼓励我,“你的稿子主题积极,语言朴实,只要多写多练,定会成功。”他的一席话如同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心中的阴霾,我一下有了人生努力的新起点。
从那之后,我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就凑在煤灯下写稿,常常把写好的稿子请王老师指导。他总是抽出时间帮我修改。经过王老师的指点,我采写的新闻稿也时常上县广播站、省广播电台,在当地竟也小有名气。由此,1974年大队推荐我当上了民办教师。有了铁饭碗,我采写新闻稿子的积极性更大了,稿件常常在各级报刊和广播电台上露面,多次在各级新闻媒体征文中获奖,自1978年,连续五年荣获盐城县委宣传部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被盐阜大众报聘为特约通讯员。
1984年,我创作了一部10万多字的长篇小说,因生活经验的欠缺、文学功底不足,被出版社“毙”了,心里很苦闷。王老师知道后找我谈心。他诚恳地对我说:“你身居乡间一隅,写作上的宏观大素材难觅,生活中的精彩浪花却随手可以采集到,你可以试写小小说。小小说字数少,篇幅短,易写易改,适合你去攻。”王老师一席话犹如醍醐灌顶。小小说虽小,只要有读者,何乐而不为?我不再好高鹜远,专攻小小说,坚持用家乡话讲“熟人”的故事,终于在盐阜大众报1986年春节特刊上发表了第一个小小说《送年“礼”》。之后,每年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小小说20余篇,多次在各级征文中获奖,1992年出版了小小说集《雨中情丝》。已经进城工作的王老师获悉后,很快撰写了书评《“小草”芬芳》,发表在《新文化报》《盐阜大众报》《湖海》等报刊上,尽心竭力推介我,让很多读者认识了我。文章写道:“小人物写小小说,小小说又是写的小人物,其效果如此之好,由此我不禁想到了乡间小草,它植根于大地,光合于人间,虽无大红大绿之艳美,但他也芬芳扑鼻……”这让我露足了脸,第二年,我就加入江苏省作家协会和中国微型小说学会。
后来,我的小小说创作在原地打转。我向王老师请教,王老师微微一笑:“大纵湖自然风光独特,生态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人新事层出不穷,挖好家乡这口井够你写一辈子了。”短短几句话,让我找到了抵达彼岸的方向。我用乡土化叙事语言,创作了一批以大纵湖为背景的小小说,不仅在国内报刊发表,还发表到国外,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 ·微型小说卷》,入选“江苏改革开放40年有影响的40篇微型小说”。
2022年春天,我准备出版小小说集《白话大纵湖》,王老师不顾年迈体病,对书稿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还为本书题赠了“小小故事家、浓浓故乡情”墨宝。书出版后,王老师又写了书评《“小草”花开》,再次推介我。当《白话大纵湖》获2022年度盐城市政府文艺奖时,他第一个打祝贺电话,让我好感动、好温暖,让我铭记在心。
这么多年来,王老师引导我在文字海洋里邀游,让我获得满满的智慧和力量。我将在文字海洋中不断地畅游,收获更多的美好,不辜负王老师的期望。
醉里挑灯文学平台简介
醉里挑灯文学网由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曹艳春女士创办于2006年10月,系非营利性纯文学公益网站,发源地中国散文之乡阜宁,被评为“盐城市十佳文明办网先进网站”,汇聚了全国各地众多的作家、诗人和文学爱好者,目前注册会员已逾十万人。
醉里挑灯文学论坛微信公众号于2014年7月开通,每日择优推送网站和邮箱原创投稿。赞赏金额50%奉作者稿酬,50%用于平台建设。
2017年4月注册成立醉里挑灯朗读者协会,诵读团队被评为“盐城市首届十大优秀阅读组织”。
2019年5月出版发行《醉里挑灯》文学期刊。
醉里挑灯文学网网址:
www.9000xp.com
投稿邮箱:327470068@qq.com
主编微信:yan1976zi
副主编微信:jls703
编辑:林慧妮 | 校审:曹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