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厌恶问题、逃避问题,转机出现在这门课的课堂上

职场   2024-08-09 22:37   上海  

问题管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问题的重新认识




在上《问题管理与个人发展》的课程之前,我对于问题的态度主要是厌恶,想要避开或逃避问题,没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更没有解决问题的信心。但是在上了这门课程之后,孙老师的话让我不断加深了对问题管理的深入理解:每个人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人生的问题,恰恰相反,每个人所面临的问题是每个人最大的机缘,老师说那是资源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是资源,而在问题管理中,问题是每个人自己的资源,我们不仅是问题资源的开发商,还是利用问题的投资者。问题管理不仅是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是社会发展,国家富强,乃至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


在我看来,问题是机遇,问题管理就是途径。就像修仙故事中,“问题”是天地灵气,那么“问题管理”就是大周天,小周天,不断流转的利用天地灵气的功法,在问题管理的帮助下,才能更好认识到问题里埋藏着的资源与能够让自身进步发展的功法。


这让我联想起了《孟子》中的名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思是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以此磨炼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这里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饥饿之苦,肌肤消瘦,贫困等都是其所面对的问题,只有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才可以曾益其所不能。



思考的重要性




在问题管理的旅途中,思考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老话在记忆具体知识点时颇为有效,但从个人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好记性”即卓越的记忆力与深刻的思考能力,其价值远胜于单纯记录的“烂笔头”。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与思维的拓展延伸,思考是伴随于人生始终的,发现问题是敏于观察的视角,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决心,是思维的快速运转,是思维习惯化的立体体现。


问题的发掘与解决,是思维变换的体现,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的人际矛盾时,我们常常被教导要“换位思考”。这一理念虽耳熟能详,但实践起来却颇具挑战。人类天生的自我中心倾向,使得我们在面对不同情境时,很难完全摆脱自我视角的束缚,真正做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种超越自我、深入他人内心的思考,无疑是所有思维挑战中最具难度也最为宝贵的。



与个人习惯的博弈




习惯产生的影响力是深远而复杂的。人们常言“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个良好的习惯所带来的收益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同样的,一个差习惯所带来的后果也是致命的。


在课堂上,老师曾讲述过放牛的寓言,引人深思。而我心中,也珍藏着一个与习惯有关的故事,同样寓意深远。“很久很久以前,神给一个人说到,在水边有着一块石头可以点石成金,与其他石头唯一不同的是,这块石头摸起来是温热的,这个人来到了河边,他捡起一块又一块冰冷的石头扔入了河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有一天,他捡到了那块温热的石头,然后他随手扔入了河里。”这个故事也是告诉我们,在不同的情况下一些习惯可能成为束缚你的桎梏,一定要打破思维的习惯,冲破枷锁,才能够见到蓝天。



拓展思维,深化理解




习惯的力量往往让人陷入思维定势,并影响一个人对于问题的开发以及应用,唯有以拓展的思维思考,延伸的创造理解,方可以打破思维惯性的枷锁,在思维的拓展与理解当中呢,更应当去发掘与探讨生活中的问题,是思维转变方向发展的开始,也是思维理解深度提升的应用。


孙老师在课堂上讲述高速公路堵车事件时候,展现出了非凡的洞察力与行动力。他非但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所困,反而迅速转化为机遇,深入分析后投资于相关股票,实现了价值的转化。相比之下,我或许只会去埋怨问题,沉浸在抱怨之中,错失了从问题中寻找解决方案的机会。这背后的差距,正是思维拓展与深入分析能力的体现。


我意识到对于问题的开发与利用需要思维的拓展以及整体认识的深入分析,就如同在做语文阅读理解的阅读题目之时,由浅入深,分层次的理解深入。在课堂上学习历史人物商鞅的故事时,虽然我提前阅读过史记,但我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仅仅是了解过事情的整个经过与结果,对于事件的判断与理解远远不及老师的讲述。


我看到公叔痤的另类式的推荐贤才,却并没有注意到公叔痤说话的艺术,及其表达忠诚的方式之独特以及商鞅对于秦孝公的三次“面试”结果的表现与展示;我认识到商鞅的才华,其知识储备上的广阔,却未洞察他在面试中展现的非凡策略与技巧,由此可见,我对于问题的理解以及深度还是远远不够。



实践出真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上完老师的问题管理的课程之后,我突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发现问题并不应该让人们感到畏惧或者难以启齿,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问题是人最大的资源库,有了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才有了科技的发展,才有了文明的进步。


同样的,问题管理的思想也应该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师在课堂上引用了诸多生动的实例,从“95后”女律师的独特营销手段,到上海“博学”流浪汉的非凡故事,每一个案例都鲜活地展示了问题管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这些实例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在深入分析和理解中,将问题管理的思维融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付诸实践是提升我们应对复杂世界能力的关键。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与问题管理紧密相连。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不断尝试运用问题管理的理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尽管过程中时常因认知局限而感到困惑,但每一次的努力都让我更加接近真相,更加成熟。与过去那个面对问题手足无措的自己相比,现在的我已然能够更加冷静地审视问题,更加深入地挖掘问题背后的逻辑与关联。


这是我在《问题管理与个人发展》的第一节课上有感而发写的诗,放在这里也有侧面反映我的认知:

藏影留波迷雾松,

云霏水晕天光涌。

漫待暗隐见日升,

世间竞尽骄阳中。



选专业的困惑、转机与启发




起初,在大学进入管理科学专业,我的内心充满了不解与困惑。因高中时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我原本梦想着深耕理工科,成为科学家。然而,命运的转折让我意外地来到了上海大学,学习相对偏文科的管理科学专业。由于家庭环境也偏向于内敛,对于不擅长人际交往的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挑战。


好在,转机出现在老师的课堂上。孙老师分享的个人经历与我的经历十分相似,这让我意识到,环境并非决定因素,关键在于学习和实践,于是我决定做出改变来应对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努力挖掘并面对自身的问题。


我发现,一直以来,我是一个良好的执行者,但在自我驱动和自主学习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高中时期依赖老师的指导,而大学则更强调自学能力,这对我来说是一大考验。我的自控力不足,往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容易分心,难以持续投入学习。同时,我属于慢热型学习者,需要时间来适应和形成高效的学习方法,这也让我对快节奏的三学期制学习生活感到吃力。


在发掘自身的问题及深入分析理解之后,我决心努力做出改变。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人交流;阅读相关书籍,弥补知识短板;更重要的是,打破惯性思维,改变认知习惯,以期在问题管理中找到新的突破点。我希望能够利用这门课程带给我的新视角和新知识,激发自己的创造力,推动个人成长。


总结而言,我深刻体会到:意识大于形态,认知高于教理,思维突破习惯,逻辑道法自然。


在此,特别感谢孙老师的悉心教导,您的指引让我受益匪浅。谢谢老师!


最后,附上我的自我介绍,也是这门课程的其中一个作业“简练地自我介绍”:


学习生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学海无涯,热情当高昂。纵使迷惘应不倦,掘问题,奋如常。

一意孤行撞南墙,再从头,不投降。胜负未分,还需再自强。又伴年年花开时,凤浴火,向骄阳。



— END —

注:本文为上海大学孙继伟教授《问题管理与个人发展》课程的学习心得(点击查看往届同学的学习心得),本文作者为选修这门课的学生张飞宇,发布时略有修改。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 配图为王一婷拍摄的照片!

推荐阅读

1.把“但”改为“且”

2.打造无限可能的成长“木桶”

3.从问题中学习: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4.你还在焦虑吗?

5.我真的很“佛系”吗?

6.挖掘自身问题,化为个人发展动力

7.问题犹如矿石,看“三无”青年如何“开采”问题,绽放光芒!

8.菜鸟进四大的职场“胜”经,告诉你成功其实有方法

9.挖掘自己的问题,开发为职业发展的资源

10.年轻人,最要紧的是脸皮要“厚”啊!

11.《问题管理:高水准的问题分析与解决》培训大纲

是喜欢,点是真爱

问题管理
开发问题资源,化问题为机遇。行业的问题、企业的问题、个人的问题,都是很好的资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