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致托尔斯泰的信

文摘   2025-01-02 20:36   江苏  

伯爵先生:

假如只是为了向您表达我对您作品的热情的赞赏,我是不敢写信给您的;我觉得自己通过您的小说对您了解至深,所以我不能向您说一些俗气的恭维话,这些恭维话是您的伟大思想所藐视的,对于像我这样一个还是孩子的人来说也几乎是失礼的。但是我被一个强烈的愿望所驱使,我想知道怎么生活,而这只有从您那里能得到答复。因为只有您提出了使我困惑不解的问题。死的念头缠扰着我,而这个念头我几乎在您小说的每一页上都见到。我没法跟您讲,您的伊万.伊里奇是怎样强烈地打动了我的心灵。我甚至都不想试试,因为我不愿意使您认为您在跟一个为给您写信而写信,只图得到您的几行亲笔信的俗气的恭维者打交道。

您的作品引起我对哲学的强烈兴趣,我向您发誓,这是我的由衷之言。

我相信,世俗生活,实际生活,并不是真正的生活,因为它以死亡而告终。只有当我们消灭死亡时,生活才能美好。生活的实际意义,是要彻底放弃活着的人的利主义的干扰,使我们懂得生活的有机内容。在唯一的统一体中,我们过着唯一的生活。把我们生活融合在共同生活之中,来战胜死亡吧。

先生,我觉得这正是您所讲的。啊,这就是我的思想!我知道,要放弃个性,必须尽量减少、乃至取消一切个人意识、一切能使我们感到我们邪恶的个体、可恨的自我的东西。我觉得您为摒弃自我而列的五项道德条例是非常正确的,尽管我认为,对于一个法国人来说,应该再加上几条。但这无关紧要。道德形式因民族而异。使我感兴趣的,是您的学说的实质本身。您要我们避免徒劳无益的友爱,要我们为大家工作,并且不是出于我们对人类的爱(这还会扩大我们的自我,使我们的心灵充斥各种人类的实际激情);而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再思考,而是因为只有善事,即手的实际布施,体力的劳动,可以排除我们利己主义自我的有害意识,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即思想的恬静,心境的安泰。

先生,我全心全意地探寻着这种自我忘却,这种医治创伤的恬静。我要得到它,我认为我能得到它。可是为什么您要通过双手的劳动来得到它呢?这里,我要向您提出我最关心的问题:您为什么谴责艺术?您为什么不相反地把艺术作为摒除自我观念的完美无瑕的手段?我刚刚满怀激情地读完了您的新作《怎么办?》,这本书中写道,艺术的问题放到将来解决。您说您谴责它,但您还没有解释您这个判决的全部动机。请允许我急不可待地(因为我年轻)直接询问您是出于哪些动机吧。我是这样理解的,您之所以谴责艺术,是因为您在艺术中看到了追求精细的享受的自私欲望,这种欲望过分肯定了我们的感性,使我们的自我百倍地膨胀。唉!我很清楚,对于大多数人,甚至一些艺术家来说,艺术的目的就在于此:一种贵族式的感觉主义,一些官能达到罕见敏感度的人的感觉主义。然而,难道就没有其他东西了吗?先生,而这其他东西对某些人来说就是一切。这所谓其他的东西正是忘却个性,正是溶化在感觉之中的个体的死亡,当感觉这种东西达到像音乐那样无限复杂的意境时,个体终于再也感觉不到了。这时,就不再有自我,不再有记忆,也不再有意识了,只有一片无限渺小的感觉的海洋。也许我可以说这就是自我的死亡,溶在一体之中,出神入化,听觉或视觉的,或者说是整个心灵的催眠状态。这样,我们岂不是就没有达到您所说的心灵的恬静吗?死亡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呢?既然我们在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不再存在了,那么,我们也就把死亡勾销掉了。

我知道您将会责备我什么,您会说我忘记了艺术只是一朵罪恶之花,只是社会一切不公平现象的粉饰物。别人工作,忍受着贫困的折磨,为的是使我只考虑我自己的幸福,而无益于他人。然而我完全可以通过双手的劳动,在使别人幸福的同时,同样好地、甚至更好地获得幸福。可是您为什么要我为别人的幸福和我自己的幸福而行动、而工作、而操劳呢?总之,为什么要延长这种生活呢?通过工作,我忘却了自我,可是我仍然活着,我也使别人活着。我将有孩子,他们将像我一样痛苦,直到有一天他们像我一样,看出幸福就是忘我,就是不再思索,这种状况才会完结。为什么不能马上解决呢?您取消了死亡,却保持着一种生命,这种生命之所以有价值,仅仅是因为死亡奈何它不得。为什么不同时取消死亡和生命呢?而这就是艺术所赋予的:行动的死亡,思想的死亡,同时也就是死亡的死亡。那么,和空虚的行动比较起来,为什么出神入化不算最高境界呢?

啊!先生,如果您认为我错了,那就讲吧,也讲讲错在哪里,在我读过的您的任何一部小说中,您从来没有谈到过这个问题。我酷爱艺术,因为它使我可怜的小小的个性闪现出火花,因为在艺术之中我就不存在了,因为声音和颜色的无止境的协调溶化思想,消灭死亡。如果我愿意劳动,比如说种地,我还是会思索的。想想有一些古老的民族竟不能恢复多少世纪以来被遗忘的习俗。难道您不认为,即使在您的学说中,艺术将在因感情复杂和文明过度而濒于死亡的民族身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先生,请原谅我这封冗长的信。我知道您心地和善,我相信您不会生气的,我相信您不会嫌弃替一个对您敬佩、爱慕至深的法国青年解开疑团的。

                                                    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罗曼.罗兰
                                                     一八八七年四月十六日写于
                                                           巴黎于勒姆街45号


宋祝君律师
该平台致力于分享专业的法律知识。咨询律师请加vx:1330108574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