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员工激励失效原因详析!

百科   2024-12-26 07:02   北京  


在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设计和实施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环节。许多企业在制定激励方案时,满怀希望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最终却收效甚微。员工似乎对这些激励措施并不感冒,企业的业绩也未能如预期般提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激励失效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主要有四个关键因素在起作用。


员工工作本身的难度


首先,员工工作本身的难度是影响激励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时候,企业会假设只要给员工足够的奖励,他们就会全力以赴。这种想法在某些情况下确实有效,但并不总是成立。因为员工能否完成目标,不仅取决于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还与目标的合理性和完成目标所需的资源密切相关。


举个例子,某公司为了提升销售业绩,制定了一套高额的销售激励方案。公司希望通过这套方案,激励销售人员更加努力地工作,从而提高整体业绩。然而,实际操作中却发现,销售人员虽然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但业绩提升并不明显。经过深入调查,公司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销售流程的复杂性和不顺畅性。销售人员需要与多个部门密切合作,包括售前、研发、财务和法务等,但这些部门之间的配合度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销售人员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障碍和困难。即使他们再努力,也难以凭一己之力完成销售目标。


这个案例说明了一个道理:激励措施能否起到作用,前提是客观条件是否允许。如果员工在工作中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或者完成目标的必要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即使激励方案再诱人,也很难发挥应有的效果。


 激励方案的吸引力


其次,激励方案的吸引力也是影响激励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很多企业在制定激励方案时,往往只注重外在的奖励,如现金、股票期权或晋升等,而忽视了内在激励的作用。然而,研究表明,内在激励同样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比外在激励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如,某公司为了激励研发人员,除了发放奖金外,还将优秀研发项目以主要贡献者的名字来命名,并张贴在公司的荣誉墙上。这种做法让研发人员感到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认可和尊重,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这种内在激励的效果远远超过了单纯的现金奖励。


激励方案的吸引力还体现在其公平性和合理性上。如果员工认为激励方案不公平或不合理,他们就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负面效果。因此,在制定激励方案时,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预期,确保方案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激励方案的合理性


激励方案的合理性,也是影响激励效果的重要因素。一个合理的激励方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明确的目标:

激励方案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导向作用,让员工清楚地知道公司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什么目标。


2. 合理的对象:

激励方案应该明确激励的对象是谁,避免因为激励了某一部分人而忽视了另一部分人。


3. 有效的工具:

激励方案应该采用有效的激励工具,如现金、股票期权、晋升等,同时结合非现金形式的激励,如荣誉体系、培训机会等。


4. 科学的定量:

激励方案应该有科学的定量依据和预估,确保激励金额合理且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5. 合理的周期:

激励方案的考核、结算和发放周期应该合理,既要保证激励的及时性和持续性,又要避免过于频繁或过于漫长的周期。


6. 灵活的调整:

激励方案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需求。


7. 明确的来源:

如果是现金激励,需要明确奖金的来源和归属,确保人力成本的合理核算和人效的提升。


 最重要的一点:初心


其实,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的初心。企业在制定激励方案时,必须明确自己的初心是什么。是为了真正地认可和回报员工,还是为了通过激励方案给员工画饼,让他们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企业的初心是前者,那么激励方案的设计就会更加人性化、合理化,能够真正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相反,如果企业的初心是后者,那么即使激励方案再华丽、再诱人,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制定激励方案时,企业需要回归初心,真正地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真正有效的激励方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激励失效的原因有很多,要想让激励方案发挥应有的效果,企业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人性化的激励方案。


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和完善激励方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支持:荣艺 众陟咨询)


您看呢?欢迎留言,及直接联系沟通  转发点赞,手有余香


谭长春,知名管理专家,华夏基石首席专家,网易财经名家,福布斯全球战略研究专家。可乐-华为-TAI价值输出者,曾就职于可乐等全球四大第一国际品牌。《企业管理》《企业家》《销售与管理》、中国生产力特邀专家,中国市场总监认证A级教授。书籍《要学就学真华为》《新快消》等作者。咨询、培训等合作请电话联系:向老师:184-0168-7078


老板管企业
中国企业管理之队-中国营销引擎-中国销售部队联合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