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说转行的导师,emm,很年轻,应该都是教人转行运营的。
我想到很多同学都会纠结的,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特别是在公司里的同学,很多人都会纠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岗位或行业,能够有长远的发展。
或者说,能够有钱途。
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更多应该是职业选择,而非规划,相信很多人都是走到一个岔路口面临选择时,选择一个较好的选项。
而大多数人,其实没有那么多选择的余地。
01. 顺应政策方向,而非资本
回想过去几年被资本催熟的行业,共享单车、知识付费、教培行业等,无一例外,都经历了昙花一现的境地,在极短时间内快速爆发,又很快衰落。
像共享单车行业是资本烧不下钱了,教培行业是被政策限制,知识付费是割韭菜的太多导致行业衰落,但依旧存在。
所以在选择某些行业时,如果说要有长远发展,不说未来10年,20年,至少从大方向去判断,未来5年有发展的行业,大概率是有政策支持的。
例如当下的新能源行业,这个是国家在做扶持的产业。
而从去年很火的AI行业?相信更多是资本催熟的,很多做AI的人说,目前AI赚到钱的,只有Open AI、英伟达,和卖课的,其他人都没赚到钱。
实际上,AI这类最终是会成为一个工具嵌入到现有的产品当中,而非独立的产品进行售卖,例如飞书、钉钉、百度等,都将AI工具嵌入在现有的产品中。
因此,这类技术真的想实现完整的商业化,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
02. 职业规划,是向上聚焦的过程
更多时候,职业规划或者选择,我相信是一个对内探索,结合外部环境做的最优解。
这时候,每个人需要的是思考自己需要什么,有什么选择机会,可以让自己有更好的路子去走。
例如,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和吃撑的人,面临同样机会时,会做出完全不一样的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普通人的试错空间很小,不要盲目创业,或者选错了一个伴侣,很可能导致一辈子陷入贫困的漩涡,永远起不来。
而选择一个好的职业方向,更多的是结合了自身条件、资源进行挑选,并且在面对个人选择时,结合自己的经验、资源、兴趣等,不断向上探索、聚焦的过程。
我简单列了自己从毕业后面临的选择,从一开始的技术类背景,到HR,再到创业公司的内容生产,和个人的副业选择,最后聚焦到了求职辅导领域,做了一年的自由职业。
而重新回到职场后,做了产品交付的负责人以及管理一个小团队,这其实也是在不断向上探索的过程,那么最后从这条路径,到后续的发展,是会选择继续组建自己团队,还是去探索新的项目,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但起码在这过程中,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特质以及资源是适合做线上产品,轻资产模式,而非线下实体、重资产的。
想想我一个朋友做的茶叶和保温杯,光是囤货就要上百万,这钱搭在里面,就我这穷人,哪里玩得起?噗
03. 一命二运三风水
有时候工作越久,越不相信什么职业规划,更多的就是,命。
有些人进入一个行业,没多久行业就崩盘了,例如教培行业,我算是16年,17年进入知识付费行业,21年进的公司算是教培,干了不到半年,项目黄了,拿大礼包走人。
起码还干了半年,而公司有的同学加入大厂不到2个月,刚好遇到裁员,直接走人。
所以你说,真的选择一个看似风口、未来发展有前景的行业,就一定不会面临裁员吗?未必。
假设进了前面提到的,国家政策扶持的行业,例如新能源行业,现在的蔚小理,也算是政策+风口+头部企业,不会面临裁员吗?
不一定,蔚来去年也裁了一波,有2000多人。
也有可能行业、公司都对了,不会裁员,钱也管够,但跟了一个憨批老板,这日子,生不如死,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
所以在尽可能有足够的信息进行筛选的时候,我们只能降低明显错误的概率,而不能做出一个绝对精准的选择。
这个在职业规划时,是非常明显的。
好比早期进入互联网行业,轻轻松松年薪百万的人,能力不一定强,更多只是运气好罢了。
如果让我现在再做公号,自媒体,我肯定做不了,我还能有个几万粉,无非是16年那会还算早注册,放到今天,根本打不过这些玩流量的人。
-End-
职业方向的选择,是一个不断聚焦、筛选的过程。
当然,也可能看命。
常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