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想:小红书:新文艺地皮上的劳动与生产(主持人语)|2024年第7期·数字时代

文摘   2024-07-30 11:29   天津  

第7期·数字时代

贾想 | 小红书:新文艺地皮上的

劳动与生产(主持人语)


这一期,我们的话题是“小红书上的文艺生活”。
康春华在《在“场景”里过一种数字文艺生活》中认为,小红书这块文艺地皮上开展的是一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各类新媒体应用的“电子基建”。而“电子基建”所依赖的劳动,是一种分享、互助的“情感劳动”。霍艳的文章《小红书上的“文学场”》,从“文学场”特别是“阅读场”的角度切入,认为小红书的“阅读场”更具情境性、场景化、仪式感,更标榜“共读”带来的情感联结。翟传鹏、谢玉洋在《小红书与作为伪装的艺术》中着重分析了小红书“KOL”和“她经济”的商业模式,以及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基本运营理念。
这一组文章直面小红书这一新兴的媒介,抽丝剥茧,新见迭出,相信对研究者和从业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启发。我略微作一点补充:可以将小红书上新兴的文艺,放在文学和文化从冷媒介向热媒介迁徙的历史中看待;把广阔的赛博空间视为新大陆,在文化资本转移和扩张的层面,去理解这一场新一轮的“文化圈地运动”;对小红书上的语言形式、话语形式进行更多分析;在新媒介的范畴内,对小红书独特的“虚拟劳动”给予更多探讨。
如果说,知乎、豆瓣当中更多是“观念劳动者”和“知识劳动者”,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更多是“情绪劳动者”,那么,小红书上更多的就是“情感劳动者”。情感的生产、传播与增值在当下为何如此重要?算法机制的革新对文化形态的影响是怎样的?都是可以继续深入讨论的命题。
贾想,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助理研究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在《扬子江文学评论》《南方文坛》《小说评论》《中国当代文学评论》《文艺论坛》《媒介批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和文艺评论六十余篇。曾获中国文联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优秀评论文章奖”。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天津文学》

天津文学杂志
《天津文学》杂志官方公众平台。《天津文学》杂志由天津市作家协会主管主办,《天津文学》编辑部编辑出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