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水漫金山”,法律人该何去何从?

文摘   2024-12-10 18:46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


最近,一篇标题为《法考通过率公布》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众所周知,法考通过率一直是个“神秘数据”,大家都靠猜:有人说10%,有人说20%,真相似乎深埋在司法部的档案柜里。看到这篇文章,不少人眼前一亮:“难不成官方终于公布了?”

 

打开一看,原来不过是各高校自曝的“家底”:普通本科院校的通过率普遍在50%以上,有的甚至冲破60%。笔者回想起自己当年的班级通过率,也差不多是这个水平。看来,法考“第一难考”的光环早已暗淡无光,今天竟然沦为“普法考试”了吗?


一、天下第一难,成了普法练习?


曾几何时,法考通过者被视为“天选之子”,拿着“司法许可”走上人生巅峰。如今,通过率动辄过半,连普通本科都能喜提“过线大军”,一流法学院更是妥妥高分段玩家。这“水”放得如此潇洒,曾经的“金饭碗”瞬间变成了“普通饭卡”。

问题来了:学法律,还有前途吗?,我们来捋一捋。


1. 律师成了“兜底行业”


法考通过人数猛增,法律职业资格证不再是稀缺资源,大量新人涌入律师行业,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案源竞争白热化。案件收费节节走低,许多年轻律师还没开始“律师梦”,就已经在拼命熬夜抢案源。而那些老律师呢?恐怕也得绞尽脑汁防守阵地。


律师行业逐渐变成“低门槛、高竞争”的兜底职业。看似人人都有机会,实则是“大多数人都没机会”。有些初入职场的律师,一个月挣的钱可能连房租都不够,梦想的光辉渐渐被现实的账单淹没。


2. 公务员成了“法考内卷终点站”


体制内岗位曾经是法律人追逐的香饽饽,而今,这条路也早已“卷”到令人窒息。以往,有了法考证的考生,考公务员几乎是“捷足先登”。那时,部分县级法检系统的职位一开,报名人数寥寥,有证的考生只要报名,就等着面试吧!


如今,局面彻底反转:即便是县级法院、检察院的一个普通职位,要求法考证的岗位也挤满了高分大神。分数线水涨船高,昔日“证书即入场”的光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3. 人工智能的“降维打击”


当法律人还在讨论案头积灰的司法解释时,人工智能早已凭借算法和大数据改变了行业游戏规则。你辛辛苦苦翻阅的法条,AI模型几秒钟就能掌握并形成多维度分析。更令人胆寒的是,AI还能无缝整合所有公开信息,将人类的专业壁垒一一击破。


试想,当法律机器人成熟应用,法律咨询、文书写作甚至案件分析都可以交由AI完成,谁还会为律师高昂的服务费买单?更悲观的预测是:AI一旦普及,法律人的市场蛋糕会被进一步切割,留给人类的部分或许不多了。


二、未来的法律职业,路在何方?


面对这样的现实,法律人的未来确实充满挑战。但也不能一味唱衰,毕竟,法律行业是个刚需领域,只不过从“拼专业”转变为“拼价值”。


1.拥抱技术,而非畏惧AI


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的情感和判断力,法律人应该思考如何利用AI提升效率,而不是一味排斥。比如,借助技术手段处理复杂案件、进行证据分析,既节省时间,又提高专业度。


2.深化专业,寻求细分市场


在“大众化”浪潮中,只有专业化和细分化才是突围的关键。新兴领域(如数据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正在崛起,有远见的法律人应当及时转型,成为行业中的稀缺专家。


3.拓展软实力,赢得信任


法律人的核心价值在于“人情与法理”的结合,而这恰恰是AI无法实现的部分。用专业和诚信赢得客户信任,打造不可替代的“品牌律师”,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法院判例研究
研究判例交流法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