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笺 | 享受也是要学习和操练的

文摘   2025-01-26 01:13   加拿大  




TRUE ENJOYMENT

Seeking and Practing

享受是要学习和操练的













不小心变成了2024回顾

#半日笺

#驴驹上学去







“享受”一词对中国圈内人来说,在两个层面上都是负面的。传统价值鼓吹奋斗、限制享乐,这两者一般是互斥的。如果要享受,和奋斗就是时间上线性的关系:先奋斗,后享受。而圈内价值认为享受是属肉体、属世界的,因而是堕落和败坏的,是塑造属灵和属神状态的敌人。

在我的中文词典里基本上没有这个词的位置。然而,换到一个英文环境后,enjoy还有have fun等词开始高频出现。语言会塑造我们的思想,切换语言系统也将我带去了之前极少触及的领域。

享受其实既不是负面的活动也不是负面的状态。充分感知乐趣和满足,这就是享受。对于上主已经创造和成就的美好,能够领略和欣赏从而感到满足,就是会享受。被感知的对象不变,但不会感知,就是不会享受。因此,享受的关键不是在于被享受的对象,而是在于主体自己的心理活动。

很多人熟悉的享受是建立在消费基础上,例如需要通过美食、娱乐、旅行、购物等获得快乐。这固然是常见叙事,但我希望不要将这种叙事作为全貌,从而遮蔽享乐的其他意义。根据上面的定义,享受与属灵的事不但不矛盾,还是发展灵性的一个要件。

而这种享受是需要学习和操练的,而非天然地、本能地就掌握的。这可能和很多人的直觉不一致。许多人都觉得只要有钱花、有物质可以消费,不需要教,人人都会自动明白如何花钱然后堕落,由此认为享受是天然就掌握的,是罪性自然会导向的结果。但这只是我们熟悉的叙事中片面的享受。我们习惯把“享受”这个词用在描述负面的享乐上,多过用来描述正面的欣赏,由此造成了大众语境中的观感。但我这里说的享受不是这种享乐。

享受不但可以是正面的,而且应该是正面的部分需要更充分地被认识、操练和发展。理想的情况是人在享受之中,自己体验的美好与上帝创造的美好重合,人在这种重合中感受上帝的同在。

去年七八月的时候,我突然有一阵子特别担心之后工作的问题。在焦虑的盘算中,突然听到上主问我:你难道不享受吗?

哈?享受啥?享受焦虑?

享受这时光。

焦虑的时光?

你的学习、生活以及其他——这一切。

我没有考虑过从这个角度审视自己的生活。我不习惯用“享受”搭配各种宾语来谈论我的生活。所以我需要停下来考虑一下。

然后我回答:是的主。我很享受。

当时其实我不太满意自己暑假的成绩。我们有压分的情况,一般最高只能拿A-,但低也低不过B-,没有C,B-以下直接挂了这种,大家都挨得很近。第一学期我好不容易保证修的课都拿到A-,暑假一门课一大意,一分之差和A-失之交臂。更糟的是,一门课等于整个暑期GPA,把我总GPA一下子拉掉居多。

所以,当我被提醒了我是否享受学习以后,我得回味一下。若不是这提醒和回味,我其实没有意识到我有多享受。我差点就错过了。

于是我制定了秋季的目标,就是我要在我修的课上玩得开心,比上半年更享受。

因为全A-已经不可能了,我索性放飞了,在四门常规核心课的基础上加选了一门别院的神学、灵性与艺术的课。

所以啊,上学期我累得像驴一样。🫠

但蒙召本来就是做驴啊。😑

然后我真的玩得很高兴。

上学期修新约导论我本来非常没有底。但后来甩开了分数包袱,投入一份非常有趣的作业。老师要在课堂上模拟犹太公会讨论如何处置耶稣,每个同学要选择一个人物身份,为他们写一篇背景论文,解释这个人物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Ta的信仰如何影响Ta看待耶稣并采取某种具体主张。但不要选圣经里具体的人物,例如可以扮演一个撒马利亚妇女,但不要是井边的那一个妇女。

活泼的瘫子决定选瘫子,但又不能当文本里已经被医治的瘫子,于是我就加上了“一个从其他地方来、想要被耶稣医治、结果还没见上面、耶稣就被抓了”的设定。为了让这个人物立体并且可信,我开始用去年开始写小说的时候做的那些调查方法,去收集这个人的资料、塑造这个人物。最后,这个瘫子成了一个来自亚历山大的离散犹太家庭、从事玻璃行业、因为意外才瘫痪的青年,这次上耶路撒冷过节是他首次造访圣地和圣殿,他关于耶稣的消息来源是他爸爸的商业伙伴。

交了论文,老师鼓励我们在“公会”当天穿角色服装。我算半角色着装吧,从收发室借了一对拐杖作为“我”从“家里”带来的仆人,从真的家里带了靠垫,身上穿了宝蓝色的衬衫,戴了比较重工的饰品,象征富裕手工艺者的身份。而老师,一位瘦小的女士,打扮成了大祭司!其他半角色着装的同学还有来的时候穿卫衣、到“公会”的时候换上西装领带做彼拉多助理的。

最后投票结果是无罪,老师当场宣布释放耶稣。愣住了。这大祭司还挺讲道理?

但老师补了一句:要释放的人啊,你们的救恩怎么办你们自己想想好。🤣

最后有角色打扮的人一起合了影,瘫子横躺在最前面。

上学期还修了系统神学第一部分。系神向来是我最害怕的科目。我不擅长哲学思维,上课的时候我提不出问题,就知道自己菜了。但系神也有一个好玩的作业。关于救赎论,老师选了巴刻(J. I. Packer)的代替救赎论和韦弗(D. I. Weaver)的基督得胜叙事论(Christus Victor Narrative),让我们以两人对话的形式展现两种学说的关系。作业文体是剧本但不需要真的写剧本,但我还是弄了个头尾,因为我在结构上有某种执着,我得为两人铺设正式对话前能说得通的寒暄。由于巴刻前两年走了,我就安排他的灵魂半夜出现在韦弗的书房,韦弗以为自己忘了关灯,结果看到巴刻显现。他问巴刻要喝什么,但我一直没透露最后喝了什么,一直到作业最后,韦弗的妻子(我还上脸书人肉了的名字……)早上起来看到丈夫在书房睡着了,问他“你怎么这个点喝可乐”,才为读者揭晓。

这就是我说的要学习的和操练的那种享受,去发现和拓展我们没有享受的心情的事情,然后从中获得满足。在这件事上太苦,去其他事情上找点乐子,当然也可以,但在苦的这件事情上找到乐子,塑造灵性是在这个层面上发生的。

健身的时候,一个动作不一定能很好地练到目标的肌肉群,其中一个原因是练习者的大脑没有充分调动和掌控目标肌肉群。我觉得享受也是类似。很多时候轻易就能抓住我们注意力的东西、并带来容易沉沦的满足的东西,既不是我们应该去发展的享受,也不是真正的享受。而值得我们去发展的,是我们暂时没有充分发现、感知并在其中全身心敬拜上主的事情。

快要春节了,祝大家新的一年灵魂体整全地在上主的看顾中发旺、兴盛。










END

感谢

阅读










封面 | 邪恶的碧根果焦糖肉桂卷

撰文|变胖的瘫子




驴驹台
以新的学生身份踏上新的人生旅程。一点学习与工作的思考。